11月17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四场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杨建军: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继续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第四场——省科技厅专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望远为大家介绍“十四五”时期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
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其光;
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晋斌;
副厅长赵瑞。
首先,请陈望远厅长作介绍。
![]()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望远: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省“十四五”科技创新情况。首先,我代表山西省科技厅,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山西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四五”是山西科技创新发展快、活力足、成果实的五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我们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我省重点产业链技术需求,系统部署约600项科技攻关项目,涌现出许多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极致薄“手撕钢”、超级厚“核电钢”、单月掘进创世界纪录的“煤海蛟龙”、全球最快升负荷的循环流化床调峰系统等一批代表“中国厚度”“中国速度”的高精尖技术相继突破。全球首套极地新能源系统落地南极秦岭站,首片第三代半导体12英寸碳化硅晶圆成功研制,首个注射级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材料成功投产,不少山西原创的“首字号”技术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业,一批核心技术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
二是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构建。我们围绕国家所需、山西所能,积极创建国家级平台。“十四五”期间,建成首个国家实验室基地,成功获批国家超算中心、第三代半导体国创中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平台,重组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字号”创新平台实现倍增,总数达到15家。布局建成黄河、后稷等省实验室、170家省重点实验室、133家省技术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建高端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已整体构建起以国家级平台为引领、省级平台为支撑的具有山西特色优势的创新平台体系,集聚各类科技人才超2万人,较“十三五”末增长3倍,成为承担重大科研攻关的主力军。
三是“三晋英才”队伍持续壮大。我们把制度创新作为激发人才活力的关键。以创新活动汇聚人才,实施集中资源建设重大平台、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重大项目设立“双主持人”、基础研究项目60%向青年布局等创新举措;以深化改革激活人才,推行项目“承诺制”、经费“包干制”、“里程碑”式管理,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注重投资于人,每年安排科研经费2.3亿元用于“三晋英才”等激励奖励;以成果转化成就人才,在12家省属高校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等“三项改革”,高水平人才团队的一批科技成果成功落地转化。“十四五”以来,我省科技人才的总量和质量实现了双提升,国家级高层次科技人才较“十三五”末实现了翻番,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达3100人,全省研发人员总量突破11.4万人,较“十三五”末增长30%。
四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们注重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80%以上的省科技攻关项目均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承担,选派“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奔赴产业一线,支撑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中车、中电科等驻晋央企成功研发大功率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碳化硅晶圆激光剥离及检测装备等一系列国内领先的主导产品;太重、太钢、潞安化机等省属企业以科技创新打造大国重器,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新兴科技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打造单项冠军。比如,中磁科技突破钕铁硼高丰度稀土合金技术,市场份额达到40%,科达自控突破井下无人值守设备,成为北交所智慧矿山第一股。2024年,全省各类企业研发经费比“十三五”末增长46%,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8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37%。
五是科技改善民生取得成效。我们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科技助农惠农,科学种植的沁州黄小米、玉露香梨等三晋优品行销全国,科学养殖的大闸蟹、白对虾等“山西水产”走上百姓餐桌,“一免五增”等有机旱作集成技术助力粮食增产;面向人民健康开展科研攻关,完成首例脑机接口辅助脑肿瘤切除手术,“LM49片”“柴归颗粒”、靶向抗癌药等一批创新药获临床审批;以科技赋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攻克工业固废处置、矿区生态修复、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科技贡献!谢谢大家!
![]()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杨建军:
感谢陈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
新华网记者:
科技创新需要有专门的平台做支撑,据我们了解,“十四五”期间山西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请问,山西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突破?
省科技厅副厅长 张其光:
感谢您的提问。科技创新平台是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载体,是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也是聚集科技人才的重要依托。“十四五”以来,山西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线,培育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布局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逐步构建了层级清晰、梯次衔接、重点突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是筑就“战略高地”,国家战略力量实现重大突破。“十四五”期间,我们抢抓国家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需求,启动建设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17万平方米办公实验场地投入使用,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建成运行,由院士、杰青领衔的超过250人的高水平科研团队迅速汇聚,国家任务全面启动,循环流化床灵活发电、低浓度瓦斯提浓利用、“三高”煤的气化等一系列技术实现突破,支撑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二是打造“核心骨干”,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实现倍增。“十四五”期间,我省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从“十三五”末的7家增长至15家,国家超算太原中心、第三代半导体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山西)、中国—白俄罗斯电磁环境效应“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一批标志性国家级创新平台成功获批建设,填补了我省在相关领域的空白;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先进不锈钢、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光量子技术与器件、煤与煤层气共采、极限环境光电动态测试技术与仪器等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作用不断增强。
三是夯实“基础底座”,省级创新平台实现系统重构。“十四五”期间,我们通过“充实、调整、整合、新建”方式,优化形成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条件保障全链条的省级创新平台体系。高起点布局建设了黄河、太行、后稷、先进半导体等山西省实验室,预计到“十四五”末将达到10家以上;优化重组170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类平台日趋完善。同时,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类平台;建设省中试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等学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成果转化类平台,全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得到优化。谢谢!
![]()
央广网记者:
我们知道,科技成果落地才有用,想问问“十四五”期间,山西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如何?
省科技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王晋斌: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才能真正发挥价值,这五年省科技厅一直把成果转化当成重点,做了不少努力,也看到了明显成效。
一是转化效果越来越明显。技术合同成交额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十四五”以来,我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一年一个新台阶,到2024年,我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较2020年翻了一番。今年1—10月,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同比增长了40%,显示出全省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转化平台越来越给力。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北京大学碳基薄膜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引领支撑转型升级的作用日趋突显。各市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全省布局了49个中试基地,建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7家,通过上下游联动开展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基本覆盖全省重点产业链,着力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节点。
三是企业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创新要素不断向企业集聚。发挥企业“出题者”和“阅卷人”作用,持续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研发费用补助政策,科技创新券政策升级至2.0版,满足了企业差异化创新需求。企业正日益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四是转化通道越来越通畅。提升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服务平台功能,建设“科技成果库”和“企业需求库”,目前收录了供需信息4万条。常态化开展路演对接活动260余场,技术经理人队伍扩大至1300人,为55名技术经理人评定职称。建成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8家,搭建起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桥梁。
五是政策支持越来越精准。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经理人职称评定、横向科研经费作价入股“三项改革”,试点高校扩大至12所。科技成果转化“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上线运行,创新生态得到改善和提升,科研人员成就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谢谢!
![]()
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节目中心记者:
我们注意到,现在身边不少高科技产品都打着“山西创新”的标签,这背后肯定离不开科技人才。想问问这五年,山西在吸引、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做了哪些实在事?成效怎样?
省科技厅副厅长 赵瑞:
感谢您的提问。诚如您所言,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山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举措。将人才工作深度融入科技创新全链条、各环节,着力推动项目、平台、资金等要素一体化配置,确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在重大创新活动中汇聚人才。事业是最大的感召力,我们把创新实践作为引进、培育人才的核心路径。“十四五”期间,优化重组创新平台体系,15家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和300余家省级创新平台集聚各类科技人才超2万人,较“十三五”末增长3倍。重大项目实行“揭榜挂帅”制,93个省科技重大专项汇聚了620个省外高水平人才团队,超过60%的基础研究项目向青年人才布局,超过40%的重大专项项目聘请青年才俊担任“双主持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的人才方阵正在加速形成。
二是在深化体制改革中激活人才。机制是最强的驱动力,我们把制度创新作为释放人才潜能的关键。推行科研诚信“承诺制”,探索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项目验收“备案制”,通过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破除了人才在高校、院所、企业间自由流通的门户壁垒,实现产教科人才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一体化配置。探索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科技领域D类以上高层次人才突破3100人。
三是在促进成果转化中成就人才。价值是最实的彰显力,我们以人才流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近5000人入村入企服务,促进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三晋大地上。我们把成果转化作为实现人才价值的重要体现,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等“三项改革”试点,解开科研人员束缚,“十四五”以来累计登记技术合同总数超4.6万项,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十三五”末的2.4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打造支撑转型发展的高水平科技人才方阵为目标,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开放的创新生态,让广大科技人才在山西转型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大展宏图、建功立业。谢谢!
![]()
科技日报记者:
山西是能源大省,现在大家都关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想问问这五年,山西在能源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望远: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众所周知,山西作为能源大省,一直把能源科技创新作为战略重点来抓。“十四五”期间,我们在顶层设计、平台建设、技术攻关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省级研发投入约50亿元,建成80余家省级以上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有组织的重大科技攻关,产出了一批高价值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我省能源转型。概括起来就是“向智”“向新”“向绿”发展。
一是向智而行,科技支撑增产保供。聚焦煤炭安全高效开采,自主研发的“煤海蛟龙”掘进装备、大型露天矿智能电铲等“大国重器”实现行业领跑,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推广示范,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技术和装备实力得到提升。煤炭方向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启动建设,华为矿山军团全球总部落地山西,我省煤矿先进产能占比已经达到83%。攻克了深部煤层气、薄煤层煤层气、煤与煤层气共采等关键技术,助力山西省煤层气产量达到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取得显著进展,循环流化床机组快速调峰创下全球最快升负荷速率纪录,全国首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科技为能源安全“压舱石”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是向新而行,科技推动产业升级。我们在能源领域率先实现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布局,怀柔国家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太原理工大学、太重集团等战略科技力量,强强联合,协同攻关,集中优势资源突破重大科技难题。煤制油气、低碳烯烃合成等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国际领先,潞安化工煤制油产量突破100万吨,系列煤基合成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晋华炉”解决了“三高”煤气化难题,同类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碳纤维、石墨烯等技术日趋成熟,“低碳高端”成为煤炭科技创新的代名词。
三是向绿而行,科技引领绿色转型。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及应用示范,为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开辟技术路径。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在南极秦岭站投运使用,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完成并网测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迈上新台阶,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实现产业化。碱性水电解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氢冶金等氢能技术加速迭代,吕梁市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此外,我省在绿电园区、智能电网、深层地热、生物质能等领域的技术,也取得积极进展。
“十五五”时期,全省科技工作者将围绕高水平打造全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目标而努力奋斗,请广大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继续给予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谢谢!
![]()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杨建军:
非常感谢省科技厅四位负责同志的出席,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山西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