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已经过去,波克罗夫斯克虽然被俄军渗透进入,但并未被拿下,包括俄罗斯军事博主在内,综合各路信息来看,乌克兰军队正在改善波克罗夫斯克的局势,至少是增加俄军拿下这座小城的难度。
![]()
为了应对浓雾的影响,乌军使用了带有热成像仪的无人机来恢复空中优势,包括特种部队在内,乌军多部纷纷在浓雾中攻击俄军,尤其是俄军集结地,诸如打击了正在顿涅茨克地区扎特什克村集结的俄军第51集团军下属第1、第9摩步旅,俄军应该是没想到浓雾提供的遮蔽会这么快就被乌军破解。
![]()
一些俄罗斯军事博主承认浓雾已经无法再为俄军提供掩护,此前趁着浓雾冲入波克罗夫斯克的部分俄军已经被消灭;还有一些俄罗斯军事博主则成为了“卖国贼”,他们在10日和12日发布了俄军利用浓雾从M30公路进入波克罗夫斯克的大量视频,并大赞俄军这种利用浓雾掩护前进的策略,但第二天就被其他俄罗斯军事博主痛骂,“拍摄视频的白痴”为乌克兰炮兵定位了俄军后勤路线,果然,到了第三天,也就是13日,一切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
乌军发布的战报显示,仅在14日当天,就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消灭了192名俄军,摧毁了4辆坦克和8辆装甲车;而在上周前五天,俄军被击毙524人、伤260人,55件军事装备和大约300架无人机被摧毁。
目前,波克罗夫斯克的两军动态较为复杂,十分不明朗,乌军发布的视频显示其切断了连接谢利多韦和波克罗夫斯克的俄军补给线;但在波克罗夫斯克市区以及米尔诺赫拉德,乌军依然处于守势,尽管市区内的清剿行动或者说巷战仍在激烈进行,但俄军已经控制了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只不过控制并不十分稳定,乌军依然得以进入这些灰色地带并加固据点。
双方战线现在犬牙交错,甚至很多控制区都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即便是依然被乌军控制的米尔诺赫拉德,也开始遭到俄军渗透,网络信息显示,有3名乌军士兵被渗透进来的俄军俘虏并处决。
![]()
当然,这样的事是互相发生的,区别不过是乌军将被俘俄军当做宝贵资产添加到“交换基金”里,而不是阵前处决:在康斯坦丁诺夫卡和多布罗皮利亚,“亚速”俘获了21名俄军士兵。
![]()
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通报了波克罗夫斯克战况,称俄军并未突入居民区,重申乌军并没有被包围,“在进城路线和城市建筑内,与敌方小型突击步兵小组的战斗仍在持续,与敌方轻型装备的战斗则较少发生。”
![]()
“战争研究所”(ISW)称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的推进依然缓慢,认为俄军占领波克罗夫斯克和米尔诺赫拉德已成定局,但会花费更长时间、消耗更多兵力和装备,“这是因为俄军指挥部并未将兵力集中于波克罗夫斯克方向,而是在整条战线上展开了消耗战。”
![]()
泽连斯基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也透露了类似信息,或者说暗示,即乌军未必会死守波克罗夫斯克,是否从波克罗夫斯克撤退,取决于前线指挥官(注:应该说的是西尔斯基,西尔斯基最近一直在波克罗夫斯克),“没有人强迫他们为了废墟而牺牲。我将支持我们的士兵,特别是那些在那里指挥的指挥官,支持他们如何控制局势。或者这对我们来说代价太大——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士兵。”
顿涅茨克地区的状况确实整体上不太好,俄军在付出惨重代价的同时,也在不断取得进展,克拉玛托尔斯克火车站是前往东部战线乌控区的最后一站,抵达这里的列车被称为“爱情列车”,拥有深刻象征意义,但现在,“爱情列车”已经不再前往顿涅茨克地区了。
![]()
波克罗夫斯克最终是否会陷落,尤其是会不会在12月15日之前陷落,很不好说,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里已经成为俄军士兵的绞肉机,大量吞噬俄军兵力和资源,对参加“特别军事行动”的所有俄军来说,波克罗夫斯克或许已经成为他们的凡尔登。
![]()
为补偿在波克罗夫斯克的消耗,俄军正在赫尔松和扎波罗热抽调兵员送往波克罗夫斯克补充,一些俄军单位,诸如第506摩步团,在收到新兵补充后,连基本手续都不办就被立刻送入战场,军官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些战死新兵们的名字。
俄罗斯军事博主拍摄的视频显示波克罗夫斯克前线俄军士气低落,尽管军官们用各种方式逼迫士兵们参战,但士兵们表示宁愿坐牢也不愿进入那座已经成为死亡象征的城市。
![]()
“对俄军而言,这造成了一种不可持续的局面:他们充斥着不愿服役的征召兵和惩戒兵,无法在以技能和意识而非人数取胜的战斗中发挥作用。军官们会剥夺拒服兵役士兵的薪饷,并将他们调往惩戒营,然后由俄指挥部将这些惩戒营当作炮灰,以此侦察乌军的阵地。”
而乌军则行动精准,无人机引导步兵分队侦测并攻击渗透俄军,赶在俄军无人机做出反应之前完成行动,乌军并不打算守住没一个截取,而是维护自己的后勤通道,确保能继续杀伤俄军,或者,在必要时进行有组织撤退。
这里,说一下英国人肖恩·平纳对波克罗夫斯克的看法,肖恩·平纳并不是“战争研究所”里的那些专门研究员,但他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他的看法是有一些参考价值的。
肖恩·平纳认为即便波克罗夫斯克陷落也不会改变战争的走向,称俄军步兵是Shit,以前的俄军士兵还好,现在则是“从世界各地最贫困角落搜罗来的应征入伍者、罪犯、瘾君子和雇佣兵的混合体。简直就是社会渣滓的粪坑”;
肖恩·平纳还说“特别军事行动”持续到现在,只比苏德战争少了两个月,当年打到这个时候,苏联红军已经逼近了柏林,而现在,俄军则依然滞留在距离顿涅茨克41千米的波克罗夫斯克,是他们在近4年前的起点,“我一年前去过那里。他们只推进了8公里,却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
![]()
肖恩·平纳是退役英军,2018年移居乌克兰并加入了乌克兰海军陆战队,签署三年合同后退役,2022年战争爆发后重返乌军,于当年4月在马里乌波尔被俘,6月9日被顿涅茨克“最高法院”以“充当雇佣兵”并“试图以武力夺取权力”的罪名判处死刑,在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的斡旋下,肖恩·平纳最终获释,并最终在2023年3月重返战场。
一个英国人,前往乌克兰参战,当过俘虏,蹲过俄国人的监狱,重获自由后重返战场,让我想到了很多人,既有那些跟肖恩·平纳一样在乌克兰参战、当志愿者的外国人,也有历史上的一些人,他们都在做同样的事,尽管有褒有贬,但他们,终究是同一种人,为了心中的信仰和坚持而献身的人。
其他方向。
跟开战后泽连斯基所做的一样,泽连斯基总会出现在前线最告急的地方,继波克罗夫斯克之后,泽连斯基又视察了扎波罗热,访问了正在奥里希夫前线作战的第65“大卢格”独立机械化旅,与指挥官们举行会议,听取报告,讨论如何加强防御,“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加强我们的士兵”,同时看望伤兵并向有功将士颁授勋章。
![]()
![]()
跟以往一样,泽连斯基还跟扎波罗热的孩子们一道玩耍,或许,这也是泽连斯基在这场战争中为数不多可以放松的时候。
![]()
不过,扎波罗热的情况依然十分困难,乌军南方集团承认从新瓦西里夫斯克撤往“更有利的防御阵地”,俄军正在胡利亚伊波列使用在波克罗夫斯克那样的战术。
胡利亚伊波列之前一直是开战后前线最稳定、最不易被突破的地区之一,但现在面临俄军的连续进攻,“过去一天,在奥克桑德里夫斯克和胡利亚伊波列方向发生了近40起战斗,敌人持续攻击我方阵地,企图深入乌克兰防线”,乌军全力阻击,但因为“调整接触线、部队重组以及保护军人生命安全”,被迫后撤。
![]()
乌军在扎波罗热处于守势且持续后撤,但看起来并没有崩溃的迹象,依然在组织有序防御。
苏梅,俄军破坏侦察小组(SRG)再次试图利用连接俄乌两国的地下管道进行渗透作战,但这次渗透行动被乌军提前发现,有所准备的乌军迅速发现了俄军破坏侦察小组的管道出口并立即开火,至少有一半俄军被打死,剩下的俄军负伤,努力求生或后撤,包括俄罗斯军事博主在内,俄乌双方都报道了这次战斗。
![]()
总的来说,战线没有什么大变化,俄军目前正在猛烈进攻,但没什么太大进展,而且付出的重大伤亡引发了一些俄罗斯军事博主关注,诸如在赫尔松俄占区,卡霍夫卡和恰普林卡的医院已经不接收当地居民,全力救治俄军伤兵,当地居民被迫前往更远的赫尼切斯克医院就诊。
![]()
这些俄罗斯军事博主支持“特别军事行动”,但不属于俄宣系统,不是“Z博主”,关于他们对俄军伤亡的关注,今天暂时不讲,我稍后会找机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只说一下他们对俄宣系统性散布虚假信息的愤怒。
克里姆林宫宣称在波克罗夫斯克和库皮扬斯克分别包围了5000乌军,那些在编或不在编的俄宣们也纷纷大肆炒作,根本不敢战场现实情况无情打脸。
忠于克里姆林宫的宣传员、《共青团真理报》军事记者、预备役上校维克托·巴拉涅茨,不敢直接批评克里姆林宫,只能愤怒地声讨“Z博主”们散布前线乌军被围的虚假信息,称这些信息扭曲了俄罗斯社会的期望,“为什么我们要互相撒谎?然后我们就会像蛇一样纠缠不清!”在过去一年半里,根本没有形成任何真正的包围圈,任何关于乌军被围的报道都是谎言。
![]()
我在这两天的相关文章中多次说过,克宫命令俄军全力进攻波克罗夫斯克,并非仅仅是出于军事目的,波克罗夫斯克在战略上还没有那么重要,乌克兰丢得起,克宫的目的是在向特朗普展示自己的力量,攻心为上,只不过,现在的特朗普可能顾不上俄乌战争了,川王现在有自己的麻烦,而且很可能会被弹劾。
篇幅所限,我就不说特朗普现在面临的大麻烦了,说一说乌克兰对俄罗斯最新的远程袭击以及昨天文章的一些后续。
乌军刚刚又打击了两家俄罗斯大型炼油厂,位于伏尔加格勒的卢克石油炼油厂和梁赞炼油厂,前者是俄罗斯最大的炼油厂之一,从被击落的残骸来看,乌军很可能在袭击伏尔加格勒炼油厂时发射了“火烈鸟”导弹;梁赞炼油厂则是俄罗斯四大炼油厂之一,除了汽柴油以及液化气等石油产品外,还平均年产约84万吨TS-1航空煤油,后者主要供应俄罗斯空天军。
![]()
![]()
除了炼油厂,乌军还打击了一些其他目标,诸如克里米亚的俄军雷达站、扎波罗热州托克马克地区的俄罗斯军用列车哈哈尔科夫州沃夫昌斯克附近的俄军集结点等目标。
14日对新罗西斯克的空袭战果正在逐渐清晰,且不提对这个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出口港的破坏,仅说一下对保卫该港的俄军防空系统打击效果。
![]()
乌克兰击中了保护新罗西斯克的俄军第1537防空导弹团,这次行动由乌克兰安全局下属“阿尔法”特战中心在乌克兰安全与国防部队(HUR、SOF、乌克兰国家边防局)的支持下进行,俄(非官方,俄罗斯军事博主)乌双方都确认了这次袭击,S-400防空系统的4辆发射车、1套早期探测雷达96N6(“奶酪板”)和1套目标指示雷达92N6(“墓碑”)被摧毁,不算被引爆的导弹等,仅这些装备就价值总计4.5亿美元,而一些分析人士则通过研究卫星图片,认为俄军在这次遭袭中损失更惨重。
同日,俄军也对乌克兰,尤其是基辅发动了大规模袭击,已确认总计有6名平民在这次空袭中不幸遇难,其中一人是瓦列里·伊里奇·霍德姆丘克的遗孀娜塔莉娅·霍德姆丘克。
![]()
瓦列里·伊里奇·霍德姆丘克是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第一名遇难者,时年35岁的他当时担任反应堆车间4号发电机组总循环泵高级操作员,尸骨至今都没找到,推测掩埋在了反应堆建筑的废墟中,HBO电视台拍摄的《切尔诺贝利》中,英国演员克瑞恩·奥伯里恩扮演了他。
![]()
在14日的空袭中,俄罗斯自杀式无人机直接击中了基辅特罗耶希纳街区的一栋公寓楼,这栋公寓楼的7楼就居住着瓦列里·伊里奇·霍德姆丘克的遗孀娜塔莉娅·霍德姆丘克,娜塔莉娅·霍德姆丘克全身45%被烧伤,当地时间15日凌晨,娜塔莉娅·霍德姆丘克在医院引抢救无效去世,时年73岁。
![]()
39年后,娜塔莉娅·霍德姆丘克终于去找自己的丈夫了。
写到这里,我的眼睛再次湿润了,因为我在这场战争中看到了太多这样的事,不管是在前线还是后方,每当一位战士或平民离开,总是有更多人会沉浸在无法自拔的悲痛当中,或许就像娜塔莉娅·霍德姆丘克一样,终生无法解脱,在人生剩下的岁月里,每一天都是在等待去找已经离开的爱人。
同样在14日的空袭中,一位女士在基辅的家也被俄罗斯自杀式无人机击中,这位女士被击伤,住着双拐,她的爱人则帮助她清理碎玻璃,她的爱人是一名士兵,乌克兰武装部队的一名士兵,9月份在顿涅茨克前线负重伤,一度生命垂危,她等了他几个月,直到他转危为安。
![]()
在硝烟浓重的废墟里,两个人紧紧相拥,亲吻彼此,俄罗斯的无人机摧毁了他们的家,但两个人都还活着,爱情依然在,很幸运。俄罗斯人的导弹和无人机既无法摧毁乌克兰人的抵抗意志,也无法摧毁乌克兰人的爱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