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会晤之后,中美达成经贸协议休兵一年,然而过去还不到两周,事情发生变化。
美媒发现,除了10月底那一波象征性采购外,中国买家再没有下单买美国大豆,采购步伐似乎停滞了,交易员表示目前看不到任何新的订单。
![]()
中国购买美国大豆步调似乎停滞
这就有些尴尬了,中美釜山会谈后,白宫高调宣布达成历史性协议,还公布清单,宣称中国承诺在今年最后两个月购买1200万吨大豆,未来三年每年购买2500万吨。但中方从未明确回应过,如今采购步伐暂停,美方算是碰了个“软钉子”。
有记者就此事询问中方,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的回应,可谓是话里有话。他只说,农产品贸易是中美磋商成果之一,中国愿与全球伙伴维护开放稳定的贸易体系,对具体采购计划只字不提。
这也不难理解,众所周知特朗普最是善变,中美釜山谈好的协议,肯定是相互妥协的。也就是,如果美方确定及时履行义务,中方肯定会进口美国大豆,如果特朗普又变了,我们肯定也不会再进口美国大豆了。所以,实际上接下来会不会进口美国大豆,谁也不知道。商务部肯定没办法说,接下来中方一定会或者一定不会进口美国大豆,也不太可能说美方信用不好,所以只能这么讲,但利益相关方肯定能明白个中缘由。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卫东
而且说到底,做生意得讲究基本规律,谁都不会做明摆着亏本的买卖。眼下美国大豆还有13%的关税,如果中国进口商真要按协议大规模采购,每加工一吨都得亏钱。现在中国有更便宜的巴西大豆、阿根廷大豆可选,前几个月还采购了不少,库存充足,为什么非要买贵的?
再一个,现在中方的农产品进口主体有很多,除了国有企业,还有大量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他们未必会为配合而做亏本生意。就算国有企业在国家储备方面能承担一些政策性采购,那数量也是有限的,根本撑不起美方期望的那种天量采购。
因此,中方10月底的采购,更接近于一种态度,目的就是告诉美方,中方有意让中美贸易关系回稳。至于实际采购量,最终还得由市场决定。
实际上,中方暂停采购美国大豆的举动,也是要告诉美方,任何长期、稳定的贸易协议,都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如果美国真的想扩大对华大豆出口,就该认真考虑,如何降低贸易壁垒,而不是一边维持高关税,一边指望中国单方面扩大采购。
![]()
美方想要立马奏效
中国企业已经用脚投了票,数据显示,过去几个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数量持续保持高位,完全能满足国内需求。等到明年1月新一季巴西大豆上市,美国大豆就更没机会了。
从大豆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中美对“贸易”二字的理解,存在巨大分歧,特朗普想要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和收益,但中方始终坚持市场经济规律。
因此,采购停滞不是中方不守信用,而是市场在发挥作用,它告诉美方,除非美国大豆提高竞争力,比如降低价格或者进一步降低关税,否则大规模采购,恐怕只能停留在纸面。毕竟在商言商,中国企业不可能放着便宜的不买,非要去买贵的美国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