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设想吗?以前大家都抢着参与的春晚,现在反倒成了喜剧老手们不想久留的围城。一方面流量明星们绞尽脑汁,就算只是当人肉背景板,也想在除夕夜那短暂的几秒露个头;另一方面,像陈佩斯、赵本山这类真实撑起春晚大半江山的喜剧大王,头也不回地离开,只留下一个决然的背影。
这场景,是不是挺奇妙,叫人心里有很多感触?以前春晚是中国人过年时挺重要的部分,就像餐桌上的主菜,是融入骨子里的年味儿象征一家人围坐一起,等着看陈佩斯怎么吃面条,盼着赵本山又有什么忽悠的段子,那才叫过年。可现在?春晚还是那个春晚,但味道完全不一样,这里头,有老一辈艺术家的骨气、无奈,还有一声长长的叹息。提到春晚的意难平,陈佩斯肯定是绕不开的人,这位老先生骨子里有股倔的劲儿,在上世纪80年代,他和朱时茂靠着《吃面条》《主角与配角》等好作品,第一次让小品这类艺术形式在春晚舞台上处于主要地位,他俩就是春晚喜剧的开创者。
可之后发生的事,挺让人难过。陈佩斯感受到,春晚的后台,渐渐从一个创作的好地方,变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旋涡,很多规矩,很多人际关系,让他越发感觉压抑,最不能接受的,是艺术底线一直在被破坏。
![]()
那起著名的版权纷争,成了让骆驼难以承受而倒下的最后一根稻草,当陈佩斯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未经授权就出版发行时,他没选择逆来顺受,而是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愕的决定提起诉讼!就算是跟当时正兴旺的央视打官司,就算有可能从此被雪藏,他也丝毫不退缩。要是说陈佩斯离开是热热闹闹的抗争,那赵本山退场倒更像一回用尽全部力气的无声道别,连续二十一年,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整整一代人在除夕夜,都有赵本山作陪。
他是从东北黑土地走出来的民间艺人,一步步变成了全国人所说的小品王“东方卓别林”。因为一个作品,他能连续很多天不睡觉,台词修改了10几回,乃至一边打点滴一边依旧在排练,为啥,因为他心中有观众,他明白全国民众就盼着在除夕夜里,听他逗众人开心!
![]()
之后他也觉得累了,有个无形的束缚,就是作品需要有教育意义,如同紧箍咒般死死套在他头上。喜剧的本质是什么?是让人发笑!是让人暂时忘掉烦恼,得到纯粹的开心!当搞笑得给说教让步,当抖包袱前得先考虑有没有正能量,那还怎么进行创作?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疲惫不堪的赵本山,他费尽心思打磨的作品,就被轻飘飘一句不够深刻给否定了,那种无奈感,外人很难体会。最后在2012年,他以身体不适为原因,彻底离开这个他坚持了21年的舞台。
有意思的是,那两个被春晚淘汰的节目《相亲2》和《策划》,转眼就在地方台播出,结果如何?收视数据直接爆棚,迅速成为观众口中重复提及的经典之作这一回击,可谓响亮至极!它重重地甩在所谓高大上的审核标准脸上,也撕开了一道现实的口子:春晚,或许早已偏离了它本该服务的那群观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