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廊坊市住建局,十余名工作了近三十年的退役军人,正面临着一个特殊的困境:他们曾保家卫国,退役后被安置到原房管局(现住建局),长期按事业单位人员标准领取工资、接受考核。然而,2013年一次编制信息公示却让他们感到意外------名单上没有他们的名字。如今临近退休,他们担忧基本的退休待遇难以保障。这场持续多年的"身份认定"问题,让他们面临待遇差异,也开启了一场寻求解决方案的漫长过程。
从认定身份到寻求确认:历程的波折
1995年至2015年间,这批退役军人依据廊坊市退伍军人办公室开具的安置文件,进入原市房管局工作。当时,他们明确被告知"享受事业单位待遇",工资、保险按事业标准发放,考核也按事业单位进行。
情况在2013年发生变化。相关部门进行编制核查公示时,名单上未显示他们的编制信息。人事部门将此归为"历史遗留问题",并告知其初始并无编制。他们后来了解到,2003-2005年间同批进入房管局的非军转职工最初也无编,但几年后编制问题得以解决,而他们的身份认定问题却一直未能明确。近些年来,他们持续向各级部门反映情况,省巡视组有过关注,市领导有过批示,退役军人事务局也介入了解,但问题仍未得到最终解决。
近年来,编制缺失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例如技术等级考试报名受限,职称评审资格存疑,职业年金缴纳困难,退休待遇可能存在差距等问题。工作内容相同,待遇却存在差别,领导层承诺的"同工同酬"难以完全落实。"我们的编制认定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成为他们共同的关切。
多年寻求解决:有批示,盼落实
自2018年开始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以来,他们多次寻求省、市各级部门的帮助。2019年12月,省委第六督查组出具了一份重要的关注文件。文件显示,督查组收到市住建局部分军转人员及随军家属共40余人反映编制认定问题,并建议将相关情况交办廊坊市委、市政府,责成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要求将处理结果反馈。
2021年,廊坊市住建局在相关报告中承认,该局有36名退役军人未纳入编制管理。2023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核查了这36人的人事档案,结论是:他们均符合国家安置政策,依据《兵役法》、《退役军人安置条例》、《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应当获得相应的编制保障**。然而,尽管政策依据明确,相关诉求在部门间协调解决过程中尚未取得最终结果。
![]()
期待依法落实:老兵们的合理诉求
"我们并非要求特殊照顾,只希望依法获得本应享有的身份认定。"这是老兵们共同的心声。他们的诉求清晰明确:依法依规确认其全额事业编制身份;按规定补缴应缴的职业年金;依法核算并补发因编制未落实造成的历年待遇差额,保障待遇公平公正。
在廊坊市住建局的档案室里,依然存放着他们当年的安置介绍信和历年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表。这些材料记录着他们的工作历程。正如他们所表达的:"国家高度重视尊崇军人,我们相信,历史遗留问题终将依法依规得到妥善解决。"
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以军人的作风和党员的担当坚守岗位,是部门的骨干力量。个别即将退休的老兵,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身份认定明确后离开岗位。廊坊这一事件,关系到十余名老兵晚年的基本保障,也关系到国家退役军人安置政策的落实与公信力。依法依规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是对奉献者应有的尊重,也是对法律法规的切实维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