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L 刚交出 2025 年三季度财报,54 亿欧元新订单看着挺亮眼,股价却立马跳水,11 月 4 日收盘直接跌到 1037 美元。
公司还预警到,2026 年中国市场销售额要 “大幅下滑”。 要知道,2024年中国市场还占着ASML总销售额近一半,这才多久就要凉透?
这不正应了比尔盖茨 2023 年的话?禁令逼着中国自研,反倒坑了欧美企业。
![]()
封锁倒逼出来的收获
我们先从2018年说起,那年中芯国际想买台极紫外光刻机,钱都付了,结果美国一施压,荷兰政府直接把这事卡住,设备压根没法交付。拿不到最先进的机器,中国企业只能退而求其次,大量采购深紫外设备,用这些设备生产28纳米和14纳米芯片。当时谁都觉得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没成想最后倒成了转机。
2023年,中国从ASML进口的深紫外设备超50亿欧元,这些机器一进国内工厂,就没歇过劲儿地满负荷运转。等到2025年,28纳米芯片的产量翻了好几番,成本更是直接降了30%多。
![]()
这么一来,海外厂商可就压力大了。之前台积电在汽车芯片和消费电子领域占着大头,现在被中国产品抢走不少份额。三星和英特尔见状,也不得不推迟扩产计划。需求一弱,ASML的订单自然跟着凉。
更关键的是,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闷头干了好几年,2024年9月真搞出了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还直接进入量产测试。到2025年,他们成立的子公司AMIES已经拿下国内市场九成份额。
![]()
价格呢?只有进口设备的七分之一。虽说技术指标跟ASML比还有差距,但胜在够用、便宜,而且维护方便。中小型工厂一算账,发现用国产设备划算多了,纷纷调转方向。
这里要提醒一句,多重曝光技术的应用,让国产28纳米设备的实际性能能达到10纳米级别。说白了,管制逼出来的不只是简单的替代品,而是一整套适应本土需求的生产体系。
2025年前8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量2330亿块,同比涨了20.8%,其中八成以上都是28纳米及以上产品。这些芯片涌进东南亚、欧洲市场,把原本依赖台积电和三星的客户拉过来一大批。
![]()
ASML的算盘打错在哪儿
ASML首席执行官2024年底还公开说,中国芯片技术落后西方10到15年。这话听着挺自信,可他没算到一个关键,在很多实际场景里,技术代差没那么金贵。
举个实际例子,汽车芯片、家电控制芯片、工业传感器,这些领域用的都是成熟制程,28纳米甚至90纳米都够用。中国把这块做扎实了,性价比一上来,市场立马就倒向这边。
ASML的麻烦还不止于此,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新订单只有26亿欧元,离市场预期的50亿差了一大截,股价跟着就崩了,市值一下没了几百亿欧元。
![]()
为啥订单会跳水?一方面,美国2024年10月再次升级管制,禁止7纳米以下AI芯片出口,台积电那些代工厂订单少了,自然不急着买极紫外设备;另一方面,中国市场早几年囤的深紫外设备还在正常用,短期内不需要大量补货。
这就形成一个死循环,管制让高端市场需求断档,成熟制程市场又被中国产品挤占,ASML两头都不讨好。2025年全年,极紫外设备出货量预计只有50台,远低于产能上限。
![]()
更关键的是,公司财报明确说,2026年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比会跌破20%,而2024年这个数字还接近50%。这么大的缺口,靠其他市场短期内根本补不上。
比尔盖茨2023年在播客里就说过,美国对华芯片管制顶多拖延几年,反而会逼中国自己搞研发。2025年5月他又在CNN强调,禁令让中国在芯片和AI上拼命赶超,美国产业会吃亏。现在看,这老头儿说的还真没错,ASML虽说还握着极紫外设备的垄断权,但市场需求疲软,就算垄断也没辙。
![]()
中国半导体产业链
光刻机这事只是个开头,整个半导体产业链都在悄悄变样。2025年,中国半导体设备投入超过500亿元人民币,覆盖了光刻胶、掩膜版、刻蚀机、化学机械抛光设备等各个环节,本土自给率从2023年的13%升到2025年接近50%。
华为的昇腾910C芯片就是个好例子,性能能到英伟达H100的八成,成本却只有十分之一,2025年市场份额直接冲到38%。更关键的是,华为带动了一大批国内企业跟进,慢慢形成了完整的AI芯片生态。
![]()
我们接着看设备领域,中微公司的刻蚀机进了台积电产线,沪硅产业的12英寸硅片良品率突破90%,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进步。上海微电子的90纳米光刻机2024年批量出货,65纳米系统进入中芯国际测试,28纳米设备已经商用。虽说跟ASML的极紫外设备还有代差,但成熟制程这块基本实现自主可控了。
这种全链条突破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从2018年的15%涨到2025年的40%以上。海关数据指出,2024年集成电路出口1590亿美元,比2023年涨17.4%,比2018年直接翻倍。
![]()
美国封锁正在反噬自己
美国的管制政策一直在升级,2025年1月,商务部提出新提案,扩展了AI芯片限制范围;10月又对多家中国科技公司加码管制,参议院甚至通过法案,要求优先保障本土AI芯片供应。
这种“越禁越严”的趋势,短期看确实卡了中国部分高端应用的脖子,可长期下来,反倒把中国的自主研发逼得更快了。
比尔盖茨2025年5月接受采访时直接批评,说这是“坏时机”搞关税,等于明着告诉中国“自己做芯片”,结果中国企业进步神速。华为2025年接到70万个H20芯片订单,生产力明显提升;Deep Seek的AI进展也证明,就算在受限条件下,中国企业也能找到替代路径。
![]()
反观美国自己,产业界损失不小。英特尔推迟工厂建设,三星调整内存芯片投资,ASML更是订单积压。全球半导体协会预测,2024年行业销售6270亿美元,涨19%,但增长主要靠AI和数据中心,传统逻辑芯片市场很疲软。中国自给率上升,意味着欧美厂商丢掉了一大块市场,这种损失很难在短期内通过其他区域弥补。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供应链重构,中国不光自己搞设备,还在拉拢东南亚、欧洲客户,用价格优势打开缺口。2025年10月,中国商务部禁止Nexperia中国单元出口部分芯片,直接冲击了欧洲汽车产业。
![]()
ASML现在的麻烦,说到底是把技术垄断当万能钥匙,却忘了市场规律才是开门的密码。极紫外设备确实先进,可全球2纳米芯片需求还没形成规模,投入产出比根本不划算。
反倒是中国在成熟制程领域的突破,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撬动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比尔盖茨的预言正在一步步应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