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兴平市西吴街办西一村危房裂缝中的“安居梦”拉锯战:车轮轰鸣、部门推诿与“无能为力”的民生困局

0
分享至

本报讯(记者 吕新涛)在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西吴街道办事处的西一村,一条穿村而过的名为“西侯路”的道路,仿佛一道撕裂宁静生活的伤疤。昼夜不息的重型商砼车、水泥罐车、大型卡车,呼啸着从村庄的心脏穿过。它们带来的不仅是物流的便捷,更是临路村民们长达数年的噩梦:弥漫的灰尘、震耳欲聋的噪音、无休止的震动,以及墙上那一道道如同蛛网般不断蔓延、触目惊心的裂缝。



在这里,安居乐业的基本诉求,与“C级危房”的冰冷鉴定、各执一词的部门回应以及看似无休止的沟通拉锯,共同构成了一场令人心力交瘁的民生困局。而当记者试图探寻问题根源时,遭遇的却是人为设障与宣传部门令人心寒的蔑视。

裂缝中的恐惧:一个村庄的集体焦虑

“你看这几个房间,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裂缝,遇到雨天,外面下大雨,房里下小雨,这几间挨着道路的房间根本没办法住人。”西一村四组10号院的李大姐推开家门,指着屋顶和墙壁,脸上的无奈深如沟壑。“即使在不下雨的日子,来往通行的大型车辆吵的人根本无法入睡。”



这并非个例。西一村三组55号院的边阿姨,指着自家遍布裂痕的房屋,诉说着更具体的危险:“曾经房屋上被震松掉的瓦片掉下来,砸伤了途经的路人,惹上了许多麻烦。”日夜不停的轰鸣与震动,让她和家人睡眠不足长期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我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边智辉老大爷则拉着记者看他家临路房间的裂缝,岁月的沧桑掩不住此刻的无力:“这几年,眼看着裂缝越来越宽、越来越长,我年纪大了,实在是没有能力修复这样有裂缝的房子了。”

在所有受困扰的村民中,西一村四组241号院的边联辉一家,处境最为严峻,他们的故事也最为典型地折射出整个事件的复杂与荒诞。墙体裂缝在他家的房屋内外肆意爬行,一家人在恐慌与焦虑中度日。“我们住在这里每天都提心吊胆,”边联辉的声音里充满了忧愁,“唯恐哪一天房子出现了坍塌情况,危及到家人生命财产安全,又担心因自家房子的危险伤害到了路人。”



这份恐惧,在2022年6月24日被一份官方认可的鉴定报告所证实。经西吴街办联合兴平市住建局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出具报告,确认其家中一间房为C级危房。这本应是启动解危程序的起点,却成了漫长等待和无效沟通的开端。那份薄薄的鉴定报告,至今仍在文件柜里渐渐泛黄,未能换来一个安心的居所。

令人费解的是,街办当初只鉴定了一间房。边联辉无奈地表示:“其他房间的裂缝有过之而无不及,且裂缝在这两年越来越触目惊心。”2021年,街办曾口头劝导他们搬离,却未告知往哪里搬,在哪里躲风避雨。求助无门的他,最终将希望寄托于“市长信箱”,但问题依旧在层层转办中回到了原点。

“罗生门”式的回应:责任在推诿中迷失

面对如此严峻的安全隐患和民生诉求,相关职能部门的回应却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罗生门”,各执一词,将球踢来踢去。

村委会与街办:归咎于民与“狮子大开口”。西一村党支部书记边崔峰将责任直接指向边联辉自身,认为其房屋“盖房超宽,超过宅基证上宽度,侵占道路,且房屋分两次建成,地基处理不同,从而产生了下沉出现裂缝。”



而曾主抓西一村工作的西吴街办工作人员孙新望,则给出了一个更具“故事性”的解释:“对于边联辉自家的危房街办出面协调了几次,因边联辉狮子大开口,要的太多,无法协调。”并将皮球踢出,“有些问题不是我们能解决的,你要去交通部门了解情况。”

街办主任史维军最初对记者承诺会安排人员协商处理,然而在记者多次联系后,七天内未见任何行动。催问之下,得到的解释是“主管领导请假了”。十一天后,史主任回复称已约见边联辉,但其提出的“在辖区内的一处房地产以2000元每平方米购买房屋,或重新划分庄基”的要求“不符合政策”。

从10月17日记者首次采访,到11月14日的第三次采访,西吴街办的处理结论始终在“没有办法”中打转。

当事人的澄清与更深层的忧虑。面对官方的回复,边联辉拿出了自家的宅基地证书,并通过实际测量证明房屋占地距证书宽度还差一部分,直接反驳了“超宽”一说。他对“狮子大开口”的说法进行了逐一澄清:



关于“退旧换新”:他早在2023年就已同意该原则,是街办一直未重新划拨庄基地。

关于“2000元购房”:“不是说一定要2000元买,都可以协商。”

关于临时安置:他的诉求甚至可以降低为“协调一处可以通水通电的地方,哪怕弄些活动板房搬出去住。”

关于车辆问题:他手持连续拍摄的视频证据,证明“商砼车、水泥罐车、大型卡车昼夜穿行,从没停过”,与街办声称“已无大型商砼车”的说法完全相反。

同时,他还有一个无人解答的、更深层的忧虑:“我的房屋一旦出现坍塌伤及无辜,危及他人生命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谁来承担?”

交通局:“历史路”与“不敢修路”论。针对西侯路翻修未留足安全距离、未设排水沟等问题,记者前往兴平市交通局。交通局办公室石主任称:“修路时,还没有房。”然而,记者调查获悉,西侯路修复通车于2021年6月,而边联辉家的房子分别于1997年和2017年翻修,且一家人在此已居住40年之久。这一说法在时间线上完全站不住脚。

总工办李主任则解释:“西侯路修复是在原路基上修复的,以前就没有排水渠,因为道路较窄,所以没有设置排水渠。”对于安全距离问题,他表示:“路是老路,这样说的话,咱以后就不敢修路了。”

住建局:村镇建设科负责人称“他不是低收入人群,是一般户,一般户没有住房保障和财政补贴的政策依据,且他房子现在产生纠纷,我们也不是法院,无法解决他的问题。”

采访遇阻记:被“宣传部要通知我们”拦截的真相

在本次调查采访中,记者深切体会到了解事实真相的艰难,这种艰难并非来自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而是来自人为设置的障碍。

交通局的“宣传部门槛”。在兴平市交通局,正当记者就道路设计问题与相关负责人交流时,一位不知名的工作人员突然打断采访,质问道:“你采访和我们宣传部联系了吗?你跟我们宣传部联系后才能进行采访。”这突如其来的一招,试图以程序为由,终止正在进行的正常新闻采访工作。这并非个例,在记者前往兴平市交通执法大队、兴平市农业农村局时,同样被要求必须先通过宣传部。



宣传部的蔑视与“劝退”。当记者遵照要求联系兴平市宣传部时,一位负责人的态度更是令人愕然。他极不情愿履行协调沟通的职责,反而对记者说:“让你不要弄了,你把你弄得跟公安局一样。” 这句话,赤裸裸地流露出对媒体监督的排斥、蔑视甚至“劝退”。媒体的正当采访权与公众的知情权,在其眼中成了一种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在记者的一再坚持和说明下,宣传部才协助安排了交通执法大队的采访。



无法设置的“限高杆”与鲜明“存在”的对比。交警部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没有权限在穿过村庄中心的西侯路上设置限高杆以引导大型车辆绕行。然而,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事实是,在与西侯路相连的,通往良村且距离村民房屋较远的道路上,却赫然设立着限高杆,群众无奈的戏称这条路为“书记路”。这“同路不同策”的景象,不禁让人追问:为何在影响较小的道路可以设置,而在直接影响数百名村民生命安全和居住质量的穿村道路上却“无法设置”?这背后究竟是政策的刚性,还是治理意愿的缺失?



交通执法大队最终坦言,他们只能查处超重和营运证问题,无法阻止合规大车通行,承诺的“加强巡查”与“和交警部门协商”,在群众听来,已是重复了无数遍的苍白承诺。

政策“铜墙”与民生“夹缝”:谁来解决“规定之外”的痛?

西吴街办在其冗长的《情况说明》中,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政策“铜墙”:

房屋安全:指其未达公路安全距离,侵占截水沟和护坡。

宅基地:称其不同意“退旧”导致划拨停滞。

购房诉求:认定其要求不符合现行住房保障及财政补贴政策。

车辆通行:援引《公路法》,称禁止通行无法依,设限高限宽无法满足。



一切回应都严格遵循了部门的“脚本”,在口径上做到了“无懈可击”。然而,建筑行业专业人士指出,大型车辆频繁通行产生的震动和共振效应,确实会严重损害临路房屋结构,特别是对于缺乏抗震设计的旧房。

这场困局,暴露出基层治理中一个普遍性难题:当群众的“忧”与“急”恰好落在各个部门政策的衔接处或空白区时,谁来负责兜底?交通局的“设计论”、街办的“政策范围论”、住建局的“收入标准论”,从各自规章上看,或许都“没有错”。但政府管理不能止于“不犯错”。当民生痛点因为“不在政策范围”或“设计已合规”而被搁置时,政策就显露出了它的盲区,而所谓的“无能为力”,本质上是一种“不愿作为”。

希望微光时:等待确切的回音

边联辉在采访中无奈的说:“我家里5口人,家庭经济支柱成员为其夫妻二人,均供职于民营企业,职业稳定性相对有限。孩子正处于初中教育阶段,且罹患抽动症,这一神经系统疾病需要持续的医疗干预。父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梗病史,此类心脑血管疾病通常意味着长期服药、定期复查及潜在的突发性照护压力,使得家庭整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均面临着较高风险和压力。

而危房鉴定出炉已近两年,边联辉一家仍守着不断开裂的房屋,日夜听着轰鸣的车声。街办承诺的“密切沟通”化作了村支书“超标建筑”的告诫和“不要再胡闹”的“谈话”;建议的“司法途径”成为看似唯一却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的选项。



所有官方的文书、会议纪要和情况说明,都无法掩盖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深夜穿行的商砼车从未停歇,墙上的裂缝仍在蔓延,西一村临路村民们安居的梦想,依旧悬在裂缝之中,摇摇欲坠。

这场牵涉基层治理智慧与为民初心的复杂博弈,考验的不仅仅是某个部门,而是整个责任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截至发稿前,西吴街办未就此事再进行回复。本报将持续关注此事进展,期待裂缝中的安居期盼能等到一个负责任的、带着温度的确切回音。

责任编辑:任行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西北信息报 incentive-icons
西北信息报
汇集西北新闻,发布权威信息!
69339文章数 93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