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重庆意外出土了一具特殊的遗体。
![]()
当时歌乐山金刚坡的玉米地里,一个普通的农民赵炳贵,早上下地干活时,锄头突然砸到了一个硬物,他当时也没多想,以为是块石头,可再一挖,却发现地下有骨头,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骨头上居然还套着一副生锈的铁手铐。
当地村民很快听说了这个事,警察也随即赶到现场,随着法医、公安、党史研究人员陆续到场,这起“意外”发现,逐渐揭开了一段尘封二十多年的历史线索,谁能想到,这具遗骨背后,竟牵扯出一个被中央多年寻找的人。
![]()
法医团队在现场进行了细致的勘查,尸骨保存得还算完整,初步判断是女性,年龄大概三十岁左右,她的手腕被一副铁手铐反扣着,姿态非常不自然,整个人像是被强行蜷缩着埋进土里的。
头骨左侧有明显的钝器伤痕,颈椎错位,推测是被勒死的,更重要的是,这副手铐并非常见的那种,而是铆钉死死钉住的款式,锁孔锈得几乎无法辨认,内径仅5.3厘米,明显是女性专用型号。
法医根据骨头和土壤的腐蚀程度判断,这具遗骨已经在地下埋了至少二十五年,也就是说,死亡时间大概是在1949年前后,这个时间点在重庆的历史上并不平凡。
![]()
就在解放前的1949年11月,重庆的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发生过大规模的秘密屠杀,大批革命志士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后来虽然清理出了三百多具烈士遗体,但始终有一部分人被列为“失踪”,始终找不到下落。
所以,当这具遗骨被发现后,公安机关立刻成立了一个专案组,取名“七·二三专案组”,就因为发现的时间是1975年7月23日,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查出这具遗骨的真实身份。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当年重庆那一带的户籍档案并不完整,战乱时期很多资料都烧毁了,想通过户籍排查身份,根本不现实。
![]()
专案组还想过一个方向,就是去找当年从渣滓洞、白公馆幸存下来的老同志,请他们来辨认,但骨头毕竟已是几十年前的了,当年的幸存者年纪也大了,记忆模糊,根本没法确认。
于是乎,手铐成了唯一的线索,专案组把它的样子描绘成图纸,送到多个兵工档案馆进行比对,但始终找不到一样的型号,这条线索也陷入了僵局。
案子就这样卡了半年多,到了1976年春节前,专案组的人都开始觉得无从下手,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细节改变了一切,有人推荐了一个曾在国民党监狱系统工作过的老人徐春生,他曾是渣滓洞的狱医,专案组找到了徐春生,把手铐图纸拿给他看。
![]()
老人看了很久,突然问图纸上锁舌旁边是不是有两个很小的字母,专案人员一听,马上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果然在锈迹下隐约能看到“U”和“S”两个字母。
徐春生立刻认出,这是“美制32型”警用手铐,这种手铐在当时极为罕见,是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从美国带回来的,总共只有两百副,专门配给重庆“特别庭”使用,也就是说,能戴上这种手铐的人,基本都是国民党认为的“极其重要人物”。
而徐春生说,他一生只见过一次这种手铐戴在犯人身上,那是个女同志,特务们都叫她“杨大小姐”,她的真实名字,似乎是“杨汉秀”。
![]()
这个名字一出来,在场的党史研究员立刻变了脸色,因为杨汉秀这个人,早就在被“失踪”的烈士名单中排在显著位置,她出身四川名门,是大军阀杨森的亲侄女,家庭背景优渥,但她在抗战时期秘密去了延安,化名“吴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她接受了一项极为危险的任务,以“杨大小姐”的身份回到四川,打入国民党高层,开展隐蔽战线的工作,她利用家族背景成功混入杨森的圈子,搜集了不少重要情报,1949年,她在重庆南岸被捕,随身携带的电台和军事部署图让她的身份彻底暴露。
![]()
杨森为了保全自己,亲自下令将她秘密处决,她被关进渣滓洞后,多次被要求“悔过认罪”,但始终没有妥协,1949年11月23日清晨,距离重庆解放只有三天时间,特务们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连夜把她的尸体拉到金刚坡的一个废弃碉堡草草掩埋。
这个细节与赵炳贵发现遗骨的地点完全吻合,专案组随即查阅了1952年的“肃特”运动档案,翻出了一份老特务张明选的交代记录,他在被处决前交代自己参与杀害过一名女性共产党人,并明确提到她是杨森的亲戚,埋尸地点就在金刚坡的一个废弃碉堡底下。
![]()
同时,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也发来了新消息,在手铐的铆钉缝隙里提取到一种微量的组织残留,化验后发现血型为AB型,专案组赶紧查延安时期的党员档案,杨汉秀登记的血型,正是AB型。
为了进一步确认身份,他们将这具颅骨送往北京进行“颅像重合”技术鉴定,专家找到了杨汉秀生前唯一一张清晰的正面照片,经过反复比对,发现颅骨与照片的五官特征高度吻合。
就在这个时候,杨汉秀的女儿李继业也从外地赶了回来,她带来了一本母亲生前用过的笔记本,书页夹层中保存着一封组织上开具的介绍信,信中清楚写着:“兹有本党同志吴铭,受中央委派,特派回川开展上层统战工作……”信上还有王维舟等人签名。
![]()
这封信被送往北京进行笔迹鉴定,专家确认字迹完全一致,所有线索拼接在一起,身份已经毋庸置疑,可以确定这具遗骨,就是杨汉秀。
1977年,四川省委和重庆市委向中央递交报告,请求追认杨汉秀为革命烈士,不久,中央做出批复,同意认定。
1980年11月25日,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为杨汉秀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那具沉睡地下三十年的遗骨,终于回到了集体烈士的队伍中,她的灵柩覆盖着党旗,墓碑上写着:“杨汉秀烈士之墓(1913—1949)”。
![]()
当年发现的那副“美制32型”手铐,后来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由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从1975年发现,到1977年确认身份,再到1980年葬入烈士陵园,这期间跨越了五年,而杨汉秀的事迹,也在1980年代后逐渐被更多人知晓。
重庆歌乐山附近的渣滓洞、白公馆如今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市民前往参观,杨汉秀的事迹也被加入了讲解手册,无数参观者站在她的墓碑前,读着那个年代的名字,重新认识了这位曾经隐姓埋名,为党工作至死的人。
![]()
这个案子的出现,不只是让一个被遗忘的名字回到历史中,更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地下工作者的身份,这是公安系统、历史研究者、老一辈见证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它是一种对历史的认真回溯,也是对事实真相的一次完整交待,每一副手铐、每一块骨头、每一页档案,都藏着无法忽视的故事。
![]()
这不是偶然发现的“文物”,更不是一桩简单的刑事案件,而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的全部痕迹,把她找回来,是对她的尊重,把她安葬好,是对历史的尊重。
历史不会忘记每一位英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