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欧陆速写观点
![]()
欧盟委员会发布首份年度移民管理报告,揭示了成员国在庇护规则上未能弥合的旧有裂痕。报告将成员国划分为援助需求国、援助提供国和回避责任国,其中匈牙利和波兰明确拒绝接收寻求庇护者或支付拒收罚金。这种国内政治凌驾于欧盟承诺之上的行为,导致希腊、意大利等前线国家承担了不成比例的负担,使得欧盟庇护体系信任的重建实属不易。
布鲁塞尔讯——欧盟的移民困境卷土重来,其实它从未真正消失。成员国再次因庇护规则发生冲突,暴露了欧盟多年来试图掩盖却始终未能弥合的旧有裂痕。
本周,欧盟委员会发布了首份年度移民管理周期报告。可将其视为一张地图:标明谁需要援助、谁应提供援助,以及哪些国家已明确表示将竭力回避两者。
有两国迅速表明立场。匈牙利和波兰宣称既不接收寻求庇护者,也不支付拒收罚金。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波兰籍)甚至直言:“波兰既不会接受移民协议规定的移民,也不会为此买单。这是已定之局。”
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认定希腊、塞浦路斯、西班牙和意大利正承受着严峻的移民压力——即入境人数过多而资源严重不足。这些国家将有权获得新设立的“团结基金”支持,包括人员安置或财政援助。
另一方面,德国、奥地利、捷克、爱沙尼亚、克罗地亚乃至波兰等国可能获得临时豁免,有效期至2026年底,因这些国家已接收大量难民或近期面临重大移民压力。
第三类国家包括比利时、法国、爱尔兰、芬兰、荷兰等“高风险”国家。它们虽不享有豁免权,但可优先获取欧盟资金和运作工具。
纸面上这套机制看似严密:欧盟成员国必须通过每年重新安置至少3万人来分担庇护压力,否则每拒绝安置一名寻求庇护者就需支付2万欧元。
![]()
欧洲曾尝试过类似机制,结果却惨不忍睹。十年前欧盟同意重新安置16万寻求庇护者,实际安置仅3.3万人。倒退仍在持续。欧盟各国仅承诺在2026至2027年接收1.5万名联合国认证难民,较2024至2025年承诺量骤降75%。国际救援委员会称此数字“灾难性”。
责任归属问题随之浮现。根据《都柏林规约》(Dublin Regulation),寻求庇护者的申请应在其首次抵达的欧盟国家(通常为意大利或希腊)处理。但政治受困且财政吃紧的意大利表示无法执行该规定。去年该国仅接受了60例《都柏林规约》转移申请,而申请总量达24,000例。
此事至关重要,因为欧盟庇护体系唯有在所有成员国各司其职时方能运转。希腊、意大利等前线国家最终承担了不成比例的负担。接待中心人满为患,庇护程序停滞不前,国家政治将移民问题转化为永久性危机叙事。
与此同时,拒绝参与重新安置的国家传递出明确信号:国内政治凌驾于欧盟承诺之上。这不仅侵蚀了成员国间的信任,也削弱了机构与公民之间的信任。
欧盟委员会称重建信任是“集体责任”。但当过往的重新安置计划屡屡失败、承诺屡遭忽视、豁免成为常态而非例外时,信任的重建实属不易。
而这一切的核心,是受影响最深的群体——寻求庇护者。他们面临着迫在眉睫的后果:设施拥挤不堪、漫长等待,以及一个支离破碎的体系——他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穿越的边境线。
未来数月,欧盟各国政府将就“团结基金”的最终细节展开谈判:重新安置人数、各国应缴资金额度以及豁免资格认定标准。欧盟委员会将对各国进行单独评估,但真正决策权掌握在欧盟理事会——即各国政府手中。到今年年底,各国政府需提交正式的团结承诺书,该计划一旦获批即具法律约束力,将成为近十年欧盟庇护体系最重大的改革。
![]()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也有自己的经历或思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作者:埃维·基奥里(Evi Kiorri)
来源:欧盟观察家(EUobserver)
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