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对话自如熊林:14年,我的边界与选择

0
分享至



“企业竞争的永远是经营能力和文化价值观,过去几年我们最大的挑战也来自于此。”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李艳艳

编辑|何伊凡见习编辑|李原

图片摄影|邓攀

一个闪念突然从熊林脑海里涌起。

10月18日清晨,自如14周年司庆这一天,熊林出现在苏州金鸡湖畔,带着自如苏州分部的员工们一起跑步。按惯例跑完10.18公里后,他没有停下,又加跑了3公里。

这多出来的“3公里”,像是某种圆满时刻的隐喻——加上这段距离,刚好绕湖一圈。熊林有自己的考虑。同日,一封名为《熊帅致全体自如人》的内部信发布,他将许多艰难时刻尽数袒露:

“过去四年,我们的规模下降了……我们没能为近3万业主持续履行管理职责,因为止损解约,不仅为许多业主,也为太多客户带来了不便和失望,很多小伙伴因为业务调整而离开了我们。不少时刻,我们不禁会怀疑公司和工作的价值,也会为如何生存而焦虑。”

熊林并未避讳谈论这家老牌居住服务公司的真实处境,他甚至在信中贴上了离职员工的怨怼。受制于地产周期调整,过去四五年,国内住房租赁行业供需错配问题未有根本性扭转——行业龙头自如首当其冲。

如今想来,熊林却有些庆幸。行业冲击到来之前,自如早已花了很多时间,探索到适合中国城市的租赁模式,也就是“增益租”的落地。即便过去四年,外界还未完全理解这种模式的生命力,但自如已借此“重生”,找到新环境下租赁企业转型之路的“最优解”。

“最难的时候过去了。”今年10月底,在自如北京总部的一个开放式空间里,熊林对《中国企业家》说。当沿用十年的“省心租”模式转变为“增益租”,过去四年的动荡、波折和阵痛时刻沉淀为战果:自如管理的资产中,70%已转换成“增益租”模式。2025年,自如实现规模、收入、利润的全面回升。



更重要的是,转型过程中,自如完成了组织、流程和IT能力的磨合、生长与再造,内部共识愈加坚定,团队的能力也实现了质的变化与提升。这是熊林乐见的结果。他希望将文化价值观持续转换成组织动力,即便内外环境再难,也有关照自己的力量。

已故的链家、贝壳创始人左晖是熊林事业理想的引路者。14年前,熊林跳出IT和咨询行业,与左晖共同创办了自如。14年来,他亲历了行业增长的高光时刻,也遍尝质疑、苦痛。他仍记得左晖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说你所做,做你所说”。这句话已成为他和自如文化价值观中的核心指引。

“企业竞争的永远是经营能力和文化价值观,过去几年我们最大的挑战也来自于此。”熊林对《中国企业家》强调。“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里,文化价值观要靠艰难环境检验。那时候,你怎么对客户,怎么对员工,你的那些话拿出来检验,才是真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机构化住房租赁平台,自如已从租住业务扩展到自如资管、自如美家二手房、智爱家、自如家服等品牌,覆盖居住全周期服务生态。在他看来,所有的发展问题最终要回归到一个本质,那就是对中国租赁行业前景的判断和健康可持续模式的校准。

他的核心思考在于,小到一位业主,大到一个楼盘,一个城市,有自如和没自如到底有什么区别?自如转型的底层逻辑是否有益于社会?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正如中国租赁行业存在的方差一样,竞争远远未到终局。

公司内部,熊林也在身体力行,推行跑步文化。他鼓励员工为了身体健康坚持跑,不用顾忌配速、也不设KPI,“说你所做,做你所说”,享受其中的乐趣。

以下为访谈内容实录(有删减):

谈租房市场的本质:房东和租户都在求“稳”

中国企业家:你在“周年纪念信”中写道:四年中内部形成了坚定的共识,这种内部共识是什么?怎么达成的?

熊林:这几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探索。我认为,未来适合中国整个城市租赁模式的探索,就是我们越来越坚定共识的“增益租”模式。

最开始大家不理解,自如为什么要这么转,原来用了十年的模式,为什么要转成新模式?回到行业本质来看,租赁行业是一个什么行业?如果只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我们一直谈的“稳”。

因为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一方面,供给市场有总量超过3.5亿套的房子,其中28%左右楼龄超过30年,这样的楼龄增速每年差不多有2%。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从微观来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房子都会变老,也都会变旧。所以,从业主角度来看,供给方要稳。



另一方面,在中国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有超过35%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选择租房住,而且租房人口的年纪也在不断增长。比如我们今天会看到“三口之家”,甚至“两代同堂”“三代同堂”,他们都在租房。从租客角度看,他们最大的需求也是“稳”。他们希望租金稳定,租期更长。

那怎么实现这个“稳”?我们在过去几年转变了商业模式,也就是“增益租”,希望“稳稳真好”,让每一个消费者在“稳”中获益。就像一个五星级酒店可以交给专业机构管理一样,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手段,专业化运营,将“万豪式”的服务从大资产移植到业主、租客这些个体。

中国企业家:这种模式很像高端服务的平权化。

熊林:这个模式的底层,决定了我们追求“稳”。“增益租”想靠专业服务,把资产长期维护好,让它的出租率更高,让它的维护变得更好、成本更低,然后我们来收取专业的维护服务费。这个模式做成,且相关能力建起来后,就会符合整个租赁市场的本质需求,这也是我们在过去几年形成的共识。

当然形成共识最主要的前提是,我们要将这件事情跑通,把能力建起来,让大家看到业主和客户的反馈。从企业角度讲,你的规模、收入、利润、现金流,能否在这样一个周期里面真正止跌、稳定下来。最后我们确实在今年看到,各项指标真正企稳,这就是内部共识形成的过程。

谈转型:“增益租”是中国城市住房租赁“稳健”发展的模式选择

中国企业家:刚说到了内部的共识,在“居住”这样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中,行业对一些基本问题是否已经形成共识?

熊林:从底层来看,每个企业都有非常多不一样的边界条件。自如作为租赁行业存在时间比较长的、也有相应规模的企业,我们更在意的是,在新的城市发展租赁趋势、或者地产科技趋势下,是不是形成了对租赁行业本质价值或健康模式的共识。

目前,中国住房租赁的绝大多数来自过去、未来个人业主的房屋,也就是C端。C端模式共识的形成,取决于这个行业里真有相应的前瞻或者负责任的品牌团队。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如果有100个人都认为自己特别擅长投资,他们是分别去自己投资更好,还是交给巴菲特呢?我相信,交给一个相对专业的机构去做更好。尤其是在一个平稳甚至充满挑战的市场里,专业团队去打理他们的收益,可能是规避风险的最好方式。

中国企业家:自如成长的14年中,前10年都是高速增长阶段。恰恰从第二个十年开始,公司内外面临很多挑战。过去4年也算作第二个十年的“棋到中盘”,而自如的调整烈度,其实比前十年都多?



熊林:变化很大。2021年之前,所有都是很“嗨”的、积极的、乐观的。当我们走到第十年的时候,决定要把商业模式调整调整,将万豪式的管理模式引到这个行业。我们为什么转型?第一,是让自己的商业模式变得更“性感”,起码得让大家看得懂,更透明,产品品质更好。第二,身边的伙伴、城市的总经理,也就三十来岁。这时候我觉得,现在公司这么好,那我们得折腾一下,让大家能力涨涨。

这些年走过来,我们唯一没想到的是,环境会在2021年以后截然不同。回头来看,那些我们在乐观时做出的变化,最后却救了自己的命。

坚决转型后,自如目前“增益租”的资产占比已达到70%,由于转变了资产类型,不管是健康度还是品质,现在一套“增益租”资产抵得上十套原来那样的资产。因为新模式的力量,后续我们会在收入、利润等各方面形成一个还不错或者合理的预期。

当然,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讲,租赁行业依然非常重要。我在那封“周年公开信”里面写道,“自如不仅生存下来了,更是真正构建起了面向未来的健康发展新模式,相信这些经验和积累,也会成为未来中国长租行业健康发展的新范式。”

我的表达重点不是说,自如成为一个范式就那么重要,我最在意的是,在任何一个大的行业,一定有一种健康的模式,可以让这个行业发展更持久,让大家的存在更有价值。

谈“增长”:增长有多个维度,每成长一年都算数

中国企业家:华为的顾问田涛老师写了一本书,名叫《在悖论中前进》。租住市场也有一个悖论,没有规模没办法给别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只有规模也不行,还要有质量。你怎么解决“有质量的规模”这个悖论?

熊林:对。企业本来就是一个打破稳态、创造新突破和增长的地方,同时又要让自己的能力跟上变化。在一个行业里,任何企业的进化或创造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优秀企业都说过,一切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所以,任何时候你都要看你能服务多少客户,这些客户核心的需求是什么。当你能满足他们的时候,自然就会建立起来一定的增长闭环。

但很多时候,企业做着做着,多数团队包括我自己,就会离客户远了。我们经常复盘,发现但凡你出点问题,都是因为走着走着你离客户、市场远了,那很快就会被教训一下。

中国企业家:“两端求稳”和“上规模”“追求速度”似乎存在矛盾,你怎么提供更稳定的服务?

熊林:这个“稳”字有几个含义。当然,规模是非常重要的。你有一定规模,才能服务更多人,让客户在这个小区、这个商圈找房时有可选项。但光有规模是不够的,还要看质量。

我们都知道,酒店新装修以后,通常前三年有更好的转化率。但三五年以后,如果初期的装修质量不够好,就会有更多的维修,折损更快,故障更多,客户也越来越不喜欢。租房是一样的。我要为客户提供一个五年甚至十年的持续租住服务,那什么决定了这十年里面的“稳”?

核心是出租率要高,价格也要相对稳定。另外,每一次客户来看房的时候,看完三套房总能选上一套房,这些都是稳定。“稳”的背后就是质量。我们初期来做自如时,左总(链家、贝壳创始人左晖)经常提醒我们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慢一点”。

因为这个行业,每套房都不一样,每一件家具、每一个电器,甚至每一块瓷砖,都要靠我们团队一点点放进去,这就需要有一些基本敬畏。也就是说,速度太快了,质量肯定不会那么好。走到今天,虽然这个行业经历了十几年,我觉得这方面的方差还很大。

中国企业家:你们在办公区贴着“回到盘”的海报,“盘”是指什么?

熊林:“盘”就是指楼盘、小区。我们今年提出,希望大家做到“五个到盘”,其中一个是“AI到盘”,我们希望通过这些AI工具,帮助我们员工更好地组织知识,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还希望员工能住到他所服务的盘里去,离客户更近一点,离社区更近一点,离业主更近一点。


自如网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熊林

这几年做企业过程中,我自己最大的反思就是,当自如的规模快速增长到100万间时,我们有些时候离客户远了,品质就会赶不上规模的增长。我自己每个月尽量做到少开让大家过来的会议,我会尽量去到城市一线。

当然,如果品质做得足够好,你也一定会感知到什么时候、应该怎样做多规模。永远要倾听客户反馈,你才能获得答案。

中国企业家:作为所有企业都绕不过的问题,你怎么看待增长?

熊林:增长是企业永远的使命,增长有很多定义。过去这些年,大家提规模、利润等财务指标比较多,有时候就会得出结论说,企业不增长了。除了规模和质量指标,我倒有一个新认识:企业的年岁每增长一年,你多活一年,也是挺了不起的事。

当然,我们指的不是打引号的“苟活”或者“活得很差”。而是客户觉得,你活着还挺必要。存在就意味着你有了一个增长的维度,那么,你每多活一年,都值得给自己庆祝,每一年都算数。

谈重投入:让“住”更稳、更好,行业仍该坚定深耕

中国企业家:你从创业第一天起,就选择了一个比较“重”的模式,之后做的很多变革也是不断把你的系统变重,或者把你的服务变重,后来做“增益租”、豪宅、二手房也是这样。变重意味着你的投入会很大,而IT出身的人一般会强调信息化建设,本质是做轻。你的思考逻辑是什么?

熊林:“重不重”可以理解成一种价值创造深度。什么是一个行业里面最核心的资源要素?在这些要素里,什么叫重?投多少钱算重?投什么算重?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所以,“重不重”的核心,还是看在什么时点,选择什么维度投入资源,创造价值。这是一种选择。首先,房地产科技这个行业本身比较大,价值创造链条很长、环节很多,值得更多投入和深挖。其次才是投什么的问题。

去年我们跟景顺、GIC等多家国际知名机构,一起在石景山投入了一个投资超过12亿元的项目。后来我说,那个投资几乎花了13年才落地,形成了有人来做土地开发、有人来做资产管理、有人来做后期运营的闭环模式。

还有一个例子,比如我们有“AI到盘”,未来用户去找房,不一定像今天这样,通过APP去搜索、排序、查询。也许他们会有一个AI助理,就像研究穿搭和旅行指南一样,帮他解决一系列需求。所以,在AI时代,我们有的地方做得更重了,比如设计这块,看似投入变重,实际是为了做成万豪式的服务品质。

中国企业家:多年前左晖跟我们交流时,谈到“互联网搬山”。衣食住行,住是最重的一座大山,可能也是最后一座需要被数字化撬动的大山。走到AI时代,你手中又换了一个杠杆,用户需求也在变化。你怎么应对?

熊林:当我们做“重”时,很多人问我,你们是不是又做了一个新业务,比如自如“美家二手房”。我跟很多朋友讲,自如做租房,做家庭服务、做智能家居,今天又做二手房,实际上我们始终围绕一件事,且在里面越扎越深,就是要围绕中国每一个家庭,持续做深。今天我们做得还不够。



举个例子,自如美家二手房为什么要做?因为在管了几十万套业主房子的时候,很多业主想卖房、租客想买房,两端都有这样的需求。而且,今天的客户需要好房子,在二手房市场这个趋势正在极速变化。我们构建的一整套产品化体系,从设计、施工到配家具家电的供应链,甚至还有售后保障,有让房子变好的能力。

既然业主需要、客户需要,我们就做。这并非是开启了完全不一样的新业务,而是围绕家、围绕房子流转和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几个状态,相对完整地做好维护,让大家住得更稳、更好。我们做的就是这件事,从来没有变。而且,二手房业务构建的能力也会反推我们租赁的能力。

谈价值观与未来:稳稳地做“正确而美好的事”

中国企业家:很难的时候,你怎么让价值观成为组织的动力?

熊林:我们有三个准则去对照自己。比如,老左之前说过、我也深有体会的第一句话是,“说你所做,做你所说”。因为人很容易说高兴了,做到没做到的,你都去说了。

第二句,要迭代你的文化价值观。至少在微观和中观环境里,文化价值观是我们跟自己所在组织互动的最核心元素。而且这东西我要听得懂,要为彼此考虑。“品质是生命”“诚实尽责”是我们这么多年走下来,再难时也都没有变过的。我们始终觉得资产质量是最重要的,要为客户、业主创造价值。另外,我们还是最大程度保持了“创新进取”。

第三句,以身作则。年纪大一点、资深一点、职位高一点的人,你怎么做,这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中国企业家:除了使命、愿景、价值观,你还增加了一条叫“做正确而美好的事”,为什么?

熊林:首先“正确而美好”就是我们从“难而正确的事情”里继承下来的。

当年左总有句话说,他这一代企业家,很多时候是完成行业里面基础的事情。现状可能没那么美好,所以要解决很多基础的事情,比如真房源、劳动力尊严。我算是左总后的“1.5代”,有一部分理念跟他重合。但他也经常说,我有很多事情的思考跟他不太一样,但我还是在他的指引下才做了自如。

为什么要提“难而正确的事情”,“难”是因为当年很多行业的事情是非常困难,甚至非常具体的,需要挽起袖子、弄脏双手。但我也在想,我们可以用“正确”这两个字,把很多的“难”、很多“正确”都继承过来。

第一代的创业者确实给我们解决了很多基础问题,我们也希望,未来新的从业者、更年轻的员工,从我们这里继续继承做“正确而难的事情”,同时也能感受到更多美好,更加阳光、更加享受这份工作。

为什么要把它提炼成企业精神呢?更多是自我思考。我总觉得自如跟别的企业有点不一样,好像有一股精神在注入,你得把那个精神给继承下来。

中国企业家:左总经常提到,大家要站在五年之后看现在的自己。如果今天是A点,五年之后是B点,五年之后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你的公司应该是什么样,如何走过去?你会怎么回答?

熊林:五年以后,如果我们还能稳稳地“做正确而美好的事”,就挺好。因为行业的本质就是“稳”,能正确而美好地做事,其实是很幸福的。

我相信业主和客户对自如,对自如的管家、对自如的服务、对自如的产品,肯定还有核心需求。如果你比较可靠、比较稳,你做的事情也是正确的,也能看得到对美好的向往,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但今天确实还有很多差距,我们还要做很多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当年,为什么大部分日本民众都支持侵华战争?深层原因是这个

当年,为什么大部分日本民众都支持侵华战争?深层原因是这个

阿胡
2024-07-04 11:01:21
总在凌晨3-5点醒来的人,并非睡不好,而是你的“前世”在求救

总在凌晨3-5点醒来的人,并非睡不好,而是你的“前世”在求救

古怪奇谈录
2025-11-06 14:50:51
疑似锁定北约将领,俄军没有犹豫,直接射了一发1000万美元的导弹

疑似锁定北约将领,俄军没有犹豫,直接射了一发1000万美元的导弹

闻识
2025-11-17 16:01:08
专欺负老实人?马丁:追梦很会看人下菜碟,他是不会去招惹刺头的

专欺负老实人?马丁:追梦很会看人下菜碟,他是不会去招惹刺头的

移动挡拆
2025-11-17 23:51:04
黑龙江省有多少个省部级机构?

黑龙江省有多少个省部级机构?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11-18 04:00:12
陈慧琳演唱会穿搭性感,三角裤衩造型很完美?

陈慧琳演唱会穿搭性感,三角裤衩造型很完美?

娱乐领航家
2025-11-14 23:00:03
冻了30年才发现,这些离谱但超好用的“过冬神器”,以前白挨冻了

冻了30年才发现,这些离谱但超好用的“过冬神器”,以前白挨冻了

室内设计师有料儿
2025-11-17 13:10:54
24岁小伙约39岁大姐爬,山岂料竟双双坠崖,警方打开他们背包愣住了

24岁小伙约39岁大姐爬,山岂料竟双双坠崖,警方打开他们背包愣住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08-16 13:39:15
广州一破产公司名下2639万应收款拍卖,25人竞价1219次后57万成交

广州一破产公司名下2639万应收款拍卖,25人竞价1219次后57万成交

天天话事
2025-11-17 08:42:09
专家批评《白毛女》逻辑不清,杨白劳欠钱,为何反而枪毙黄世仁?

专家批评《白毛女》逻辑不清,杨白劳欠钱,为何反而枪毙黄世仁?

一口娱乐
2025-11-12 12:40:48
侠媒:有意交易浓眉的球队希望他能减重;浓眉已比湖人时期重了14斤

侠媒:有意交易浓眉的球队希望他能减重;浓眉已比湖人时期重了14斤

懂球帝
2025-11-17 08:10:09
卫冕冠军天津女排1-3不敌福建女排,无缘全运会四强

卫冕冠军天津女排1-3不敌福建女排,无缘全运会四强

懂球帝
2025-11-17 19:18:16
30岁外甥给舅舅办丧事,睡了45岁的舅妈,舅妈太粘人要了她的命

30岁外甥给舅舅办丧事,睡了45岁的舅妈,舅妈太粘人要了她的命

胖胖侃咖
2025-10-10 10:08:14
李云迪X侵司晓迪的后续瓜!

李云迪X侵司晓迪的后续瓜!

八卦疯叔
2025-11-01 10:50:45
直到看到陈思诚在金鸡奖的获奖感言,才明白佟丽娅离婚是明智之举

直到看到陈思诚在金鸡奖的获奖感言,才明白佟丽娅离婚是明智之举

冷紫葉
2025-11-17 22:16:51
苹果开启降价模式,从6999元跌至4398元,256GB+4800万+灵动岛

苹果开启降价模式,从6999元跌至4398元,256GB+4800万+灵动岛

知心数码
2025-11-16 22:59:30
消失40余年!2023年,在内蒙古再次发现15亩,工作人员24小时巡逻

消失40余年!2023年,在内蒙古再次发现15亩,工作人员24小时巡逻

春序娱乐
2025-11-17 21:09:00
“堤丰”,撤离日本

“堤丰”,撤离日本

澎湃新闻
2025-11-17 21:58:06
日本发出10天通牒,中方如何面对薛剑总领事之困?

日本发出10天通牒,中方如何面对薛剑总领事之困?

吃货的分享
2025-11-16 15:37:36
访华前,荷兰安世不装了,强调4点,阿斯麦:把事情搞“反了”

访华前,荷兰安世不装了,强调4点,阿斯麦:把事情搞“反了”

振华观史
2025-11-17 10:03:49
2025-11-18 05:16:49
中国企业家杂志 incentive-icons
中国企业家杂志
本账号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运营
2823文章数 1984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头条要闻

该聊聊琉球问题了 日本国内集体破大防

头条要闻

该聊聊琉球问题了 日本国内集体破大防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科技要闻

京东外卖要“独立” 刘强东还宣战“点评”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房产
健康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手机要闻

华为第一款Pro Max!华为Mate 80 Pro Max四色官图公布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韩国提议举行朝韩军事会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