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他是下乡知青我是回乡知青,一起在学校教书多年最终我俩走在了一起
1974年初秋,高中毕业后不能参加高考,作为农民也不能安置工作,我只好回到村里当了一名回乡知青。因为我是全大队唯一一名高中毕业生,大队书记刘伯伯就安排我到我们余家沟小学当了民办教师。
![]()
图片来源网络
余家沟是蓝田县一个比较偏僻闭塞又贫穷的小山村,全大队五个生产小队,总人口八百九十人。加上省城来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余家沟的人口就有九百多人了。
我虽然是高中毕业生,可我没有教书经验,王校长安排我教三年级的学生,我感觉还是不能胜任,好在郭明军老师主动帮助我,给我讲解备课和教课流程,还让我听他给学生讲课,要是没有郭明军老师的帮助,我还真不知道该怎样给学生上课。
之前我倒是认识郭明军老师,也知道他是西安来的知青,三年前他就到我们余家沟小学当了民办教师,可我几乎没跟他说过话,对他并不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对郭明军老师有了大致的了解,他当年二十岁,比我大一岁,因为他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初中毕业没能读高中,就跟着同学们一起到我们蓝田县插队落户当了知青。我们余家沟一共来了五十多名省城知青,都被分散开安置在了五个生产小队,郭明军在三队插队,我是五队的社员,所以对他不是很熟悉。
我到学校教书不久,我们余家沟大队又得到了两个西安搪瓷厂的招工名额,郭明军就托我们校长到大队书记家探信,他很想招工回城。我们校长对郭明军的印象很好,也很想帮帮他,傍晚放学后就拿着两盒烟去了大队书记家。结果西安搪瓷厂给我们余家沟的两个招工指标都要求是女生,郭明军为此失落沮丧了好几天。
我看郭明军情绪低落,不上课的时候就没话找话跟他拉话,故意问他一些问题。郭明军是一位很善良很热情的人,他真以为我不明白那些问题,就耐心给我讲解,我故意装作似懂非懂,他就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我分散了他的精力,他也就没时间想不愉快的事情了。
1975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我在自留地和母亲一起干农活,回家的路上淋了雨,当晚就感冒发烧,第二天还没退烧,嗓子也沙哑地说不出话来,我妈就到学校帮我请了假。
那天中午刚放学,郭明军就来到了我家,给我送来了退烧药和止疼片,还告诉我说:“小陈老师,你好好休息,不用惦记学校的事情,我和王校长轮换着帮你代课,一节课都落不下。学生的作业我帮你批改,你放心就是。”
那次感冒我歇了三天,郭明军和王校长帮我代课三天,学生的作业都是郭明军帮我批改的。为此,我发自内心地感激郭明军,对他的印象也越来越好。
那年秋天,余家沟大队又得到了西安红旗机械厂的招工名额,我主动去了大队书记刘伯伯家,想帮助郭明军说情,让刘伯伯给郭明军一个招工名额。刘伯伯说就算我不去求情,他也计划让郭明军招工回城。因为郭明军平时表现很好,年年都是先进教师,社员群众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
图片来源网络
郭明军认真填写了招工审批表,到公社卫生院参加了体检,结果他没能通过政审,错失了进国营大厂当工人的机会。这次郭明军没有太失落,他说之前也考虑到了政审这一关,因为在邻村插队落户的一名同学跟他的情况一样,也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招干招工都没能通过政审。
自那以后,我发现郭明军办公桌上多了几本高中课本,空闲时间,他在自学高中课程。一次他遇到了一道数学题弄不明白,就来问我,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也没弄明白,最终还是他自己弄明白了,弄的我这个高中毕业生怪难堪的。自那以后,我也拿起了高中课本从头开始复习,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好多题我根本就不会。
到了1977年夏天,在余家沟插队落户的知青大部分都招工进城了,有到县里工作的,有在公社供销社当售货员的,也有直接回西安的。郭明军所在的第三生产队还剩下两名男知青,那名叫张学文的男知青是根红苗正的工人阶级子弟,他招工进城是早晚的事情。郭明军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他回城的道路就不会那么顺畅了。王校长觉得我俩的年龄都不小了,他就给我俩牵线搭桥,想帮郭明军解决婚姻问题,问我俩有没有这个意思。
说句实话,我和郭明军朝夕相处了三年的时间,对他有了很详细的了解,对他的印象也很好。郭明军很正直善良,身体好长相也好,我经常看到他星期天帮村里的孤寡老人挑水磨面,也经常看到他早晨在村子里跑步,乡亲们对他的评价更是没得说。
当时郭明军有点犹豫,他说婚姻大事得征求父母的意见,等学校放了暑假,他就回西安去了。从西安回来,没等王校长去问他,我就直截了当地问他:“郭老师,你父母同意你在农村恋爱结婚吗?”“我父母说尊重我的选择,婚姻大事让我自己做主。”郭明军在我面前那是第一次脸红,说话的声音也是第一次那么小。
就这样,我俩确定了恋爱关系,王校长当的介绍人。那年秋后,我俩就领取了结婚证,举办了简单的婚礼,郭明军的父母也都来到余家沟,亲自操办了我俩的婚礼。因为当时郭明军的父亲还在农村下放劳动,我俩就没在西安城里举办婚礼。
婚后的生活很简单也很快乐,学校上课的时候,我俩一起在学校教书,星期天我俩就到自留地干农活,有一次我俩还去常家湾大队看望了郭明军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公公。
![]()
图片来源网络
恢复高考后,我和郭明军一起参加了全国统一的大中专招生考试,结果我俩双双落榜。第二年再考,我俩再次名落孙山。两次高考落榜对我俩的打击很大,郭明军不死心,他说还要参加下一年的高考。
1978年秋后,郭明军的父亲终于恢复了工作,我俩一起回到西安看望了郭明军的父母,郭明军的母亲说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我俩弄回西安。
到了1979年初夏,国家就有了新政策,在农村插队落户的知青,没招工进城的可以返回原籍。郭明军因为和我结婚,失去了返城的待遇。有朋友给他出主意,让我俩假离婚,把他的户口迁回西安后,等安置了工作,我俩再复婚。郭明军觉得这样不好,他说虽然是假离婚,可离婚手续是真的,他不想伤害我,也不想让我担心。那年夏季的高考因为有了年龄限制,我俩的高考梦也就彻底破灭了。
郭明军是插队知青,我是回乡知青,我俩相爱在山村小学,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也有了爱的结晶,面对各种回城的诱惑,郭明军丝毫没有动摇过,我俩的爱坚如磐石。
1982年秋天,通过考试,郭明军取得了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的资格,毕业后到我们公社(那时已改为乡)中心校任教,转为了公办教师。1987年秋天,我也转成了公办教师,我们一家三口都转成了非农户口,我在公婆面前也有了自信。其实,公婆始终也没嫌弃过我的农民身份。
最令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的儿子高中毕业考上了西安交大,大学毕业后留在西安从事科研工作,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西安有了立足之地,也替郭明军圆了大学梦和回城梦。
退休后,我们时常会回到余家沟看望乡亲们。我是那里出生长大的,当然对那里有感情。郭明军在那插队落户生活了好多年,他早就把那里当成了第二故乡,他对第二故乡的感情和西安一样深。
![]()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我俩还游走在城乡两地之间,余家沟有我们的房子,夏天我们就住在村子里,郭明军喜欢种菜,我喜欢养鸡养鸭,农村的空气清新,没有喧嚣,我俩都很喜欢静谧的田园生活。到了冬日,我俩就回到城里,和孩子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现在我们都到了古稀之年,家庭幸福,儿子争气,这就是福分。人生很短暂,愿每个人都要好好珍惜眼前,健康快乐过好每一天。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陈老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