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安部发布了一则《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将动力电池起火、飙车炸街、车门把手锁死等一系列安全隐患列入强制性管控范围。商务部、工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加强二手车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再次提到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零公里二手车”问题。
再加上动力电池新国标即将实施,明年开始电车的购置税优惠将减半,地方上的以旧换新补贴,技术相关额外补贴也都取消了。
![]()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电车“失爱”了,各种针对性的政策都出炉了。为何国家要这么做?电车后续会往哪个方向发展?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量身定做”的限制
2026年7月1日起,将执行最新的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这套新国标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对热扩散测试大幅升级,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除此之外,这次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也同样严苛,堪称电车“量身定做”。
![]()
首先是一举干掉了电车的“速度信仰”,新技术条件明确规定,新车每次上电/点火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要车辆刚启动时不得有太强的加速性能。
现在的电车都在追求加速3秒、2秒,速度的获得比油车容易太多,无形之间就形成了降维打击。而“新5秒”的规定,无疑给这只猛兽加入了镣铐。当然了,这种设计会让新老司机对于加速度更为适应,不易误操作。
![]()
新规还规定,哪怕是处于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激活状态下,只要车速大于10km/h,就必须采用手部脱离监测和视线脱离检测方式,持续监测驾驶人是否在执行相应的动态驾驶任务,而且这种情况前部显示装置要关闭,禁止开启娱乐影像播放和游戏功能。
简单来说,用高阶辅助驾驶可以,人得一直盯着,视线不能脱离,而且不能看电视或者玩游戏。这样一来,辅助驾驶的诱惑力也会下降。
![]()
关于车门、车窗的规定也出炉了。每个车门都应配备机械门把手,发生碰撞乃至断电时,车门要能自动解锁。甚至还强调,车窗不应张贴遮阳膜,以免紧急状态难以击碎。
光看这些条例,似乎就能第一时间对应到某些新势力企业。要么天天宣传极速,变成“绿化带战神”;要么天天宣传高阶辅助驾驶,结果引发一系列事故;要么恶性撞击之后,车门打不开。这下子,新规算是全部囊括了。
(2)从“不挑理”到被重锤?
2009年初,财政部等四部门正式启动 “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标志着新能源补贴时代到来。为的就是推动汽车产业链“弯道超车”,打破西方工业社会的垄断。
![]()
此后的将近20年,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都是大力度鼓励,对于生产企业也非常宽容。直到2018年之后,低续航能力的新能源车才逐渐失去补贴资格,同时电池能量密度、车辆能耗等成为影响补贴金额的关键因素,也只是提高技术门槛,倒逼产业升级。
简单来说,从2009年到2025年,国家一直在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中既包括实打实的资金贴补,也包括一系列的政策引导。比如第一家外资独资车企特斯拉,就是被当作“鲇鱼”引进的。试点培育阶段部分车型最高能拿到6万元/辆的中央财政补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是大胆“送牌”。
![]()
但从2026年开始,所有的动作都要变了,不仅补贴没有了,购置税优惠缩减,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辅助驾驶的重点标准也即将实施。OTA 升级活动也被严格限制,哪怕像ADS 4(参数丨图片).0这种,要从问界品牌拓展到阿维塔品牌,甚至从一个车型升级到另一个车型,都需要严格报备。
原因倒也不复杂,早期是为了让车企入局,让消费者入局,政策自然是双边都友好。如今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已不再是“少数派”,车企也都全情投入,是时候“收网”了。对于一个产业而言,从培育到独立发展,也是必经的过程。
(3)新能源车是否还值得选?
从曾经的万千宠爱,到如今“被锤”,各类补贴退坡,各类标准加严,那新能源车还值得选择吗?个人看来,这其实是商业化成熟的标志。
![]()
早期虽然补贴高,但技术并不成熟。比如电池的一致性不够好,混动的效率也不够高,很多仓促做的智能化系统,也并不完善。
而进入到2026年,新规设置了技术门槛筛选出低能耗车型。纯电车必须符合严格的百公里电能消耗量标准,插混车型则要求纯电续航≥100 公里且亏电油耗低于燃油车70%~75%。这意味着在长期使用中省钱这一块,新能源车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虽然2026年新能源车虽不再享受全额购置税减免,但仍能享受减半征收且最高1.5万元减免的政策。
![]()
30万元及以下的主流车型,购置税成本增加幅度在0.75-1.5 万元之间。而车企为争夺市场,大概率会通过降价促销或自掏腰包补贴的方式抵消这部分成本。购车成本其实是可控的。
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善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在加速推进。截至2025年,全国充电桩数量已突破900万个,且仍在快速增加,充电桩覆盖已经相当全面。
![]()
同时,快充技术不断升级,多数新车的充电速度将进一步提升,补能时长持续缩短,补能焦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缓解。
从这个角度,失去的是补贴,却得到了更多的保障。
(4)功夫拍案
补贴退坡、监管加严,看似在“打压”新能源车,其实是对这个行业的保护。将一些不符合规定的车“析出”,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后续继续选择,这其实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至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永远记得按需购买。虽然加速5秒内的新能源车会被严格限制,但日常用车本也用不上。虽然隐藏式门把手要被“干掉”,却多了一份保障。
工业品嘛,永远只会越来越好,毕竟那么多的工程师在背后贡献。大家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