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在美国,12万美元年薪居然还招不到人?
福特CEO吉姆·法利向《纽约时报》吐槽,他手握着5000个工程师岗位空缺,开出的薪水是普通美国工人的两倍,却连简历都收不满——理由很魔幻,不是12万美元不香,是真没人会干活!
法利举例表示,拆卸福特Super Duty皮卡的柴油发动机不是简单的力气活,这需要五年以上的专业训练。“可现在能做这事的人,太少了。” 问题根本不是薪水,而是横在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技能断档”——汽车工程师需要懂机器人操作、电车系统调试、智能诊断技术,可美国的职业教育,早就跟不上美国产业需求的脚步了。
一边是美国年轻人抱怨找不到好的工作,另一边是美国百万岗位空缺导致的制造业“用工荒”,这是一场全美每天都在上演的系统性危机。
![]()
一、高薪工作没人干!
在普通人印象里,12万美元年薪足以让美国人挤破头——这相当于人民币86万,远超美国中位数家庭收入。但福特的岗位要求,不是“会修发动机就行”。法利明确表示,现在的工程师更需要“多面手”:既要能拆解传统柴油动力系统,又要精通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既要会操作工厂机器人,又要能用专业软件做系统诊断。
2024年汽车行业技能报告显示,如今的汽车工程师简历上,CAD设计软件、ISO质量标准、MATLAB数据分析等技能是招聘岗位要求的标配,跨学科协作能力更是用人单位的核心要求。以前的汽车工程师可能只需要会拆机械就足够了,但现在,你得懂机械、通电气、会编程,甚至还要了解一些商业逻辑,单一技能在这行根本站不住脚。
福特急需的“柴油发动机+智能系统”复合型人才,正是人才市场上的稀缺品。
这种缺口不是福特独有的。法利透露,全美国现在有100万个类似关键岗位没人投递简历,从紧急服务人员、卡车司机,到工厂技工、电工,几乎涵盖了制造业的方方面面。
“我们国家有大麻烦了,但没人真正重视。” 法利的焦虑,道出了美国制造业老板们的集体困境。
![]()
二、为啥没人干?
根据美国职业教育委员会(Council on Occupational Education,简称 COE)网站查询到的数据,全美目前约有7500家技校,数量比4年制大学还多,学费又便宜——两年制课程只要4000到1.68万美元,远低于大学动辄数万美元的学费,但美国的制造业为啥还缺技工?
答案很残酷:技校教的,和企业要的,根本是两码事。
美国技校的课程大多停留在“传统单一技能”层面:修车课教的就是燃油车的维修技巧,电工课则只侧重基础电路,技校的课程很少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力、压力、传感系统,甚至连智能化工厂的自动化控制都学不到。
法利拿自己的祖父举例:“我祖父当年一无所有,但进入福特学门手艺就能撑起一个中产家庭。可现在,技校教的那套,到工厂根本用不上。”
这种教育与产业的脱节,源于长期的投入缺失。美国把教育资源大量倾斜给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技校既没有资金更新设备,也缺乏懂前沿技术的师资——很多老师一辈子没见过智能汽车的底盘,怎么教学生调试?更别提机器人操作、电池诊断这些高端技能了。
更尴尬的是社会观念的偏差。在美国,“上大学”依然是多数家庭的首选,职业教育被贴上“成绩差才去”的标签。即便技校毕业生能拿高薪,很多年轻人还是宁愿啃老读大学,也不愿进技校学手艺。这种认知误区,进一步加剧了技能人才的断层。
![]()
三、企业的自救:砸钱!
眼看招不到人,福特只能自己“造血”。法利宣布,公司已投入400万美元设立奖学金,专门资助学生去学汽车工程相关的技能课程。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福特的长期战略——既然教育系统靠不住,企业就自己培养人才。
福特的做法,正在被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效仿。通用汽车与社区学院合作开设了一些“新能源汽车班”,特斯拉也在工厂周边建培训中心,手把手教工人操作工厂的机器臂和机器人编程。这些企业心里都明白,想要解决“用工荒”,高薪没用,等美国的职业教育“回血”也等不起,必须从源头上自己给自己补技能缺口。
但企业的努力,终究是“杯水车薪”。因为你费心费力,培养出来的工人很可能一转眼就跳了槽,给别人做了嫁衣。
培养一名合格的汽车工程师,至少需要5年的系统训练,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经验。福特的400万奖学金,能资助的学生数量有限,而美国制造业的技能缺口,却是以百万计的。更关键的是,职业教育需要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社会观念的转变,这些都不是单靠企业就能决定完成的。
美国的技工荒实质上是“产业升级与教育滞后的矛盾”。即便特朗普不愿意用新能源,推崇传统能源车企,但整个汽车行业仍然不由自主地从燃油向电动、智能转型,而且转型的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是美国的职业教育却停滞不前,人才供给跟不上需求。别说12万刀,就是20万刀,也招不到能干活的工程师。
![]()
结尾:12万刀的年薪,治不好美国制造业的病!
福特的“招工难”,不过是美国制造业都在面临的一个缩影。12万美元的年薪留不住人才,7500家技校教不出企业需要的技工,真正该反思的,是美国的教育体系和社会观念。法利的祖父靠一门手艺就能立足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制造业,需要的是有知识、懂技术的“新技工”。
400万奖学金也好,高薪招聘也罢,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美国想要破解技工荒,既需要给职业教育砸钱更新课程和设备,也需要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让年轻人愿意学手艺、靠技能吃饭。否则,就算制造业回流的口号喊得再响,没有足够的技能人才,一切都是空谈。
当然,这种制造业的病并不是美国独有,很多发达国家都有,甚至我们以后也会面对这个问题。
换句话说,如果是你,会选择上技校学手艺还是读大学?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来源:纽约时报、福特公司官方声明、美国职业教育协会报告、Automotive Engineer Skills 2024行业分析、路透社美国制造业用工数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