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之内派了两拨人来中国,看来特朗普是真的心急如焚,想在倒赔3万亿之前,从中方这里拿到“定心丸”。
11月12日,中方高层会见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会执行副主席格林伯格和会长欧伦斯,重申落实共识,保持中美关系稳定,继续深化合作。
![]()
在此之前,也就是11月4日,美国农产品贸易代表团也曾抵京,与中方代表李成钢聚焦关税与农业合作展开对话。
短短8天时间,两批美国代表接连访华,节奏之紧、动作之急,仿佛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火行动”。
这背后,或许是一场由3万亿关税黑洞引爆的危机。
今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的关税违法,要求尽快停止相关措施。
![]()
尽管特朗普这边提起上诉,联邦上诉法院依旧维持原判,目前案件已经进入最高法院终审阶段。
司法倒计时,留给白宫的时间不多了。
特朗普自己都承认,如果最终裁定关税政策违法,必须叫停,那美国至少要倒亏3万亿美元。
这3万亿不是凭空捏造,而是由三组数据堆砌的冰山。
第一,已征收关税的返还压力。
美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9月,依据该法征收的890亿美元关税若被终审判定违法,需要全额返还,潜在追溯金额超1万亿。
![]()
第二,企业损失放大效应。
路透社统计显示,全球企业因关税损失340亿美元,但真实损失可能翻倍,光是美国汽车和零售业就有42家企业下调盈利预期,16家暂停发布展望。
第三,民生成本持续加压。
彼得森经济研究所证实,92%的关税成本由美国消费者承担,每个家庭年支出增加1300美元。
三箭齐发,总损失直指3万亿天花板。
对特朗普政府而言,这不仅是经济窟窿,更是政治悬崖。
![]()
关税政策原本是 他竞选连任的核心招牌,如今却面临“违法+巨额亏空”的双重绞杀。
更致命的是,农业州票仓已经出现裂痕。
2025年前几个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少得可怜,艾奥瓦州豆农陷入订单荒、价格崩的困境。
现在中期选举越来越近,3万亿赤字与铁杆票仓动摇的组合拳,逼得特朗普不得不放下身段紧急叩响中国的大门。
不过我们需要看到,这两轮访华的布局,暴露了美方“精准拆弹”的算计。
11月4日的农产品会谈直击其软肋。
![]()
中国是美国大豆、猪肉的关键市场,李成钢当场点破,“贸易波动根源在于美方单边关税”,这可谓是打中七寸。
美方代表团当时急忙表态“珍视对华伙伴关系”,其实就是想靠扩大农产品出口填补亏空,稳住农业州基本盘。
而11月12日晚上的高层会见就显得更加急迫了。
会晤一般都会定在中午或者下午,但这晚上就见面了,可见美国代表有多按捺不住。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作为政商纽带,此行带着明确任务,即为关税政策寻找“合法化遮羞布”。
中方高层强调“相向而行、平等尊重”,既是回应诉求也是划出红线。
![]()
其实说到底,特朗普这场自救能否成功,取决于三大死结。
第一就是立场鸿沟,李成钢直言单边关税是乱源,多次重申“平等互惠”原则,意味着中方绝不会为美方错误买单。
第二,美方内部撕裂。特朗普一边派团谈合作,一边在社交平台炒作“用关税分红”的噱头,政策摇摆让谈判充满变数
第三,司法达摩克利斯之剑。最高法院终裁若维持原判,任何谈判成果都可能被瞬间推翻。
倒贴3万亿危机的本质,是单边保护主义撞上法治南墙。
美方想通过密集访华“速战速决”,但要是不放弃“美国优先”的霸权思维,终将难逃反噬定律。
![]()
短期看,农产品贸易和部分关税豁免可能成为缓冲带,但长期而言,只有重回平等协商的轨道,才能避免这场3万亿风暴演变成更剧烈的系统性崩塌。
特朗普与其做一些无用功,不如拿出真心实意的行动来取信于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