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车多,电动车更多,所谓电动车,不是指电动汽车,而是电动自行车的简称,当然,也包括电动三轮车,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驾照就能开,找个路边就能停,只要有电就能跑,是居家、出行必备之良车。
济南的电动车,每家几乎一辆,甚至两辆,比汽车还要重要。因为很多时候,电动车都比汽车要方便很多,比如上班下班,距离不是特别远的话,电动车的优势非常明显,让人既无堵车之焦躁,又无停车之烦恼,感受来去如风,不会急得发疯。并且,时间完全可以掌控,预计十分钟,就是十分钟;平常二十分钟,快一点的话,一刻钟就能到,而一旦开汽车,仿佛随时会进入一条盲盒里打开的路,该堵一定堵,不该堵也堵,导航突然就变红变紫,让人的脸一会儿发红一会儿发紫,真正实现了大红大紫。
如果是买菜和接送孩子上学,在老城区,电动车更是将汽车远远甩在后面。学校门口的路上,每天的高峰期都像一场战争,交警坐镇指挥,路障控制流向,电动车往来穿梭,小黄帽密密麻麻,红领巾迎风飘扬。当然,也有路途遥远或性格倔强的家长,把汽车开过来,一辆汽车占用的路面和时间,都是电动车的几倍,两岸喇叭停不住,电车已过万重山。
济南这座城市,对电动车还是相当宽容的,该上牌上牌,该戴头盔戴头盔,在规范之中,给电动车留出了同行的空间。每天的电动车大军浩浩荡荡,观感可能并不高级,但并不代表着这座城市不发达,而是说明在济南可以选择有更有松弛感的活法,节奏就像电动车的速度一样,或许没有那么快,但也慢不哪儿去,在紧绷的效率和实际的便利之间,选择了后者。
济南人都想开了,济南这座城市让人们也都想得开,面子不如里子,过得都是日子,坐在宝马里哭,还不如骑在小牛上笑,奥迪未必有雅迪自在,背着爱马仕照样骑艾玛,车把一拧,绿色出行。
![]()
骑电动车,能让人对济南更加熟悉。没有车窗的阻隔,视野从电视机前一下就到了巨幕影院,且可速览,亦能慢放,甚至可以暂停,定格一下某个角落的特写。这座城市最有魅力的地方,都在汽车拐不进去更停不下来的的街巷里,那里有刚烤出来的油旋,现炸的羊肉串,冒着热气的酥锅,排着长队的香肠,而汽车的落脚点,只有酒店的停车场,甚至是商场的地下,当你沿着指示牌上电梯,又走进一家连锁店时,只能感受预制出的千篇一律,在济南还是在别的城市,几乎没有区别。
骑电动车,还能感受古人的智慧。“不学礼,无以立”,不闯红灯、不逆行,是对交通规则的礼;过路口礼让行人、遇汽车会车时放慢速度,是对他人的礼;不占机动车道、不抢行加塞,是对公共秩序的礼。开汽车的恨电动车抢道,骑电动车恨汽车占非机动车道,可以默念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飙速,也不急刹,正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包括慎独,当你在一个深夜的路口,没车没交警,红灯亮着——是直接闯过去,还是乖乖等?想想“君子慎其独也”,守住的就不仅是交规,而是自己内心的规矩。
另外,我发现骑电动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经常捡到东西。尤其是夏天,我在路上捡到过两个遮阳帽,两副太阳镜镜,都找不到主人,只好自己留着戴了。如果风大些,捡到东西的概率就更大,有一次,眼睁睁看到一个遮阳帽从前面的电动车上掉下来,被风远远地吹到我脚边,我捡起来就追,可电动车实在太多了,我的喊声也被嘈杂淹没,一连过了两个路口,那辆电动车在我的视线中彻底消失了,只剩下我拿着遮阳帽进退两难,扔了吧?太可惜,留着戴吧,总不能一次套俩吧?
前几天,送完孩子上学,回来的路口,发现一地落叶上,不知是谁又掉了一个毛线的绒帽,我没有捡(觉得洗起来麻烦),只是暗暗感慨:冬天真的快要到了。
古人说,人生如白驹过隙,如今白驹已不常见,在济南骑电动车,充满电的话,从济南妇幼保健院出发,经过旁边的小学和中学,再到了文化东路的大学,一直到汉峪金谷的写字楼,似乎也是一个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这一路,经过山大时,或许会羡慕那里的学历,经过银座、贵和时,或许会羡慕那里的东西,经过机关单位的时候,或许羡慕那里的权力,到最后,沿着经十路一直往东,终点还是莲花山。人生如电动车过济,快些,慢些,不过如此吧。
欢迎点赞,再点在看。
转发到圈,更多围观。
如若打赏,谨慎花钱。
啥都不干,关注有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