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生活教室
![]()
几乎没有任何一场华丽的冒险像爱这样,被怀抱着如此巨大和热烈的期望,又让人觉得失败竟然如此寻常。
所以,梁永安教授说:
“我们今天的爱情,是一种信仰。”
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感觉,现代人对于“爱”这件事好像变得越来越拧巴。
我们渴望与人产生爱,却更恐惧就此被一段关系套牢;我们害怕孤单,所以想找人同行,但新的不安却会从更多地方涌现。
![]()
《这个杀手不太冷(Léon)》
于是,现在的年轻人有点懒得相信爱情了。
但或许今天这本书能为“懒得去爱”的你提出一些不同的解题思路,你会明白在这样一个孤岛时代,我们为什么要打开自己同他人和外部环境的链接。
一本关于爱的原因、方式、内容和对象的书。
人类为何会演化出爱的能力?
爱的概念和对象有多少可能性?
不同基因与成长环境是否让爱的方式变得不同?
01科学地讲,爱让我们活得更久
像张爱玲说的: “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会往往是第二轮的。”
这像一个新的视角。人类关于爱情的理解好像基于很多二手经验,基于脑补、基于想象。
或者,在越是什么都抓不住的时代,我们越需要基于科学依据的爱情。
![]()
从最基础的层面上说,爱的成分是一组神经化学物质,激励你与生活中需要合作的对象—朋友、家人、爱人和更广泛的社群一一建立关系并努力维持这种关系。然后,它会因此给你回报。
我们会在书中看到,这些化学物质在个人身上引发的感觉一一被我们称为“爱”的感觉,是为了让你感到温暖、满足、兴奋,并鼓励你不断靠近这种感觉寻找新的来源,还要继续长期向这些关系投入精力和资源,让这种感觉和生存所必需的合作永久持续。
![]()
本书作者
当然,在相对温和的现代社会环境中。我们努力维系的那些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与其说是为了生存,不如说是为了乐趣和归属感。但是事实上不仅如此,爱与生物学的健康有很大的关联。
我们知道对健康生活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和保持健康体重。
生存就是这么简单。
但爱让这件事拥有了变量。
美国心理学家朱莉安娜 •霍尔特-伦斯塔德(Julianne Holt-Lunstad)和她的同事在2010年进行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对上述观点提出了异议。霍尔特-伦斯塔德从148项研究中收集了数据。这些研究探讨了患慢性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有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肾衰竭)后的死亡率,并对患者社交网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观察。
![]()
洛杉矶影视类非营利组织Jubliee project短片
《love language》
对其中的某些研究来说,这种观察主要包括患者的社交网络规模、他们获取社会支持的实际途径或感知到的途径、他们的社会孤立程度或孤独感,以及他们融入社交网络的程度。在通过一些非常复杂的统计以确保各项研究进行的是同类比较之后,霍尔特-伦斯塔德得出了结论:
在一个具有支持性的社交网络中,患者的死亡风险会降低50%。这使得社交网络这个因素可与戒烟相提并论,并比“保持健康的BMI 指数”更具影响力。
也就是说,经科学证实,与爱的人互动,能让免疫系统得到切实的好处。
忽然觉得好浪漫啊,
谢谢你的爱,让我活得更久了一点。
02 人类相爱 早有先人的伏笔
你是否愿意娶这名女性为妻,并按照上帝的旨意,在神圣的婚姻中共同生活?在有生之年,你是否会爱她、安慰她、尊重她、守护她,无论疾病还是健康?你是否愿意舍弃其他所有人,在有生之年永远对她忠诚?
——《公祷书》(Book of Common Prayer,1662) 中的“婚姻仪式”
![]()
《不能说的秘密》
在传统观念中,寻找真爱的过程是伴随着“排他性”的,不忠者要被道德和法律审判。
我们从小理解的童话故事结局都是,一男一女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种画面里从来不允许存在第三个人的身影。
在这一部分,就让我们从一夫一妻制开始,用科学的方式回答几个关于爱的永恒议题,虽然不及书中详尽,但可以方便大家一窥这本书的趣味:
一夫一妻制是从何而来的?
由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之后,幼儿也不能再像灵长类一样牢固的驮在背上,所以需要用腾出来的两只手抱着,于是女性就不能再在危险来领的时候迅速爬到树上或者在饥饿的时候随便外出采食,这样的进化就产生了伴侣绑定的需要,但由于种群的自由移动,一个男性在绑定多名女性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提供庇护或者防止其他族群的男性对其后宫进行侵扰,于是伴侣绑定趋向单一。
为什么人们会从基因层面
抵触“第三者”?
从动物学的解释来看,这一切来自于灵长类动物“保卫配偶”(mate guarding)行为和导致人类嫉妒心的恐惧:我们恐惧的是自己必须与其他人分享伴侣为这段关系带来的资源。
伴侣为这段关系带来的资源
就是人类追求爱的目的吗?
从生物学的本质上来说,人类是一种狡猾的动物,拥有巨大的大脑,能够创造、探索、征服和创新,但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大量投入,我们实际上无法有效地繁衍,也无法在不求助朋友、父母或搜索引擎(本身就是人类智慧产物)的情况下获悉我们需要知道的一切。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需要彼此。所有关系,无论是亲密的还是短暂的,其基础都是合作。
换言之,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都需要彼此。
![]()
《赎罪(Atonement)》
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择偶时的价值评判?
人类的约会游戏建立在一个类似股市的竞争市场的基础上,但标示我们价值的不是英镑、欧元或美元,而是交配价值。在这里,我们每个人的头上都顶着一个体现生物学上交配价值的数字,而这个价值是根据我们成功繁衍的可能性来计算的。这里的成功繁衍指的是生育可存活的后代,并将他们成功抚养到可以繁衍的成年阶段。根据演化的判定,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的次数越多,我们的交配价值就越高。
03 一种生物层面的贿赂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作者做了件很“煞风景”的事,偏要把爱情这种本该浪漫的东西,试图用生物学去探究运作原理。本书正是以这种形式,带给大家10个关于爱的答案——
生存/成瘾/依恋/低估/个体/公共/排他/神圣/控制
它的现象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我们会体验它,以及我们将会和谁一起体验它。
当然,在探究爱的演化过程中,你会看到一些冷酷无情的答案,比如爱这件事,归根结底是一种生物层面上的贿赂行为,目的是确保我们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影响我们生存的关键关系中。
![]()
这种贿赂是由一系列激励我们开始并维持这些关系的神经化学物质组成的。
比如:催产素使我们更有信心,多巴胺给我们回报并推进我们行动, 5-羟色胺让我们着迷,内啡肽可以确保我们长期保持关系,无论是与爱人、家人、孩子还是朋友。
因此,我们大可以这样理解:爱不能被局限在情绪的条框里。它是一种动力,像我们吃的食物或呼吸的空气一样,是生命的基本需求。
关于爱这件事。
其实导演诺兰在《星际穿越》里早就给了我们回答,在采访中,他这样说道:
「爱是一切人类问题的终极解决途径。科学至今还没有解析和量化人类情感的途径,但宏大和微小是可以结合起来的,因为再大的问题最后也会回归到我们是谁、我们之间靠什么维系等简单问题上。」
![]()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当你了解这些之后,再去审视自己的经历,并重新与处于人性核心的事物建立联系吧。正如坦然接受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爱是什么”的事实,然后认识到——
正是这种不可知性
才让爱成为一种如此令人振奋、
痛苦却包罗万象的体验。
戳图片,GET《我们为什么需要爱》
(fin)
更多资讯请点击
@后浪生活教室
@后浪图书旗舰店
@后浪生活阅览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