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娅·布雷斯勒
历史不应只停留在教材文字或纪念仪式之中,而应成为激励后人前行的不竭精神力量。和平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成果,而是一项需要持续建构的事业
不久前,我在法国巴黎主持了“中法对话:珍爱和平”研讨会。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法中关系开启“新甲子”和欧中建交50周年的特殊时刻。我们有必要重申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历史记忆不仅属于史学研究,更奠定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团结精神与和平理念的根基。铭记历史,正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毅然挺身抵御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超过3500万人伤亡,大量城市化为废墟,社会遭受深重创伤。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赢得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叙事中,承认中国的历史地位,不仅是对无数受难者与抗争者的公正评价,更是为了提醒世人:最终的胜利是各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晶。
铭记历史,也是为了警惕错误、防范危险。历史早已证明,遗忘往往滋生极端主义,也会酿成新的悲剧。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曾警示: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当今世界,分裂言论增多,冷战思维回潮,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铭记二战的惨痛教训。“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一切有良知、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习近平主席的这些重要论述,是关乎人类共同未来的郑重告诫。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催生了联合国,建立了当代国际秩序,彰显了世界各国人民不再让悲剧重演的共同意志。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和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是历史正义的体现,是对中国巨大牺牲和贡献的认可。今天,我们必须不断唤醒这段历史记忆,以巩固多边主义的价值共识。7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以求同存异的广阔胸怀,促成会议圆满闭幕,极大丰富了国际关系内涵。中方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成为万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历史不应只停留在教材文字或纪念仪式之中,而应成为激励后人前行的不竭精神力量。青年一代是历史记忆的传承者,让历史记忆薪火相传,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正因如此,法中两国和更广泛的欧亚地区日益重视通过博物馆建设、学术交流、校际互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历史记忆教育。这些努力正汇聚成跨越国界的精神纽带,让青年一代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前辈用生命与牺牲换来的成果;他们的未来,建立在全人类共同的历史之上。
和平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成果,而是一项需要持续建构的事业。承认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地位,是为了向战争受害者致以崇高敬意,也是为了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当历史成为人类共同的、真诚的记忆,它便成为超越国界的语言,提醒我们:即便存在差异,各国人民仍能团结一致,共同战胜野蛮、捍卫和平。
(作者为法国中国问题专家、丝绸之路出版社创始人)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7日 03 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