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赣州人跑遍了上饶和宜春,回来只说了一句话:这两个地方,气质完全是南辕北辙。一个像是职场里的拼命三娘,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健步如飞;另一个像是巷口晒太阳的猫,伸个懒腰都觉得费劲。你要是带着一套玩法去闯这两座城,准得碰一鼻子灰。
![]()
上饶的“硬件”,是山,是石头,是刻在骨子里的硬气。三清山就是上饶的脸面,一座道教名山,三座主峰像三位大佬,面无表情地俯瞰众生。山上的石头都带着一股“不服来战”的劲儿,晴天像刀削的,雨后云海翻滚,美得极具攻击性。爬山在这里不是休闲,是KPI,看日出得起早,赶索道要排队,每一步都像在完成一项业绩考核。就连婺源,那片白墙黑瓦的徽派水墨画,骨子里也透着一股严谨。祠堂里的木雕,一刀一刻都是规矩,义门陈的家法,条条框框都写在墙上,那不是风景,那是刻在DNA里的秩序感。
![]()
上饶的菜,脾气跟人一样,爆、冲、不拐弯。铅山烫粉必须趁热下口,辣油一浇,蒜水一压,汤头鲜得能让你瞬间灵魂出窍,那是一场味觉上的过山车。弋阳年糕更是个狠角色,火候到了,边上是脆的,心里是糯的,口感层次分明,像极了上饶人的性格,刚柔并济,但绝不拖泥带水。在上饶吃饭,你得跟上节奏,老板问你辣度,你可别犹豫,因为你的犹豫,就是对食物的不尊重。
![]()
宜春的“软件”,是水,是温泉,是泡出来的松弛感。宜春的底子是软的,是泡在温泉里养出来的。温汤镇的古井千年不降温,冬天整条街云雾缭绕,像天上的云彩掉在了地上,仙气飘飘又带着点人间烟火的实在。人们泡在池子里,聊的不是生意,是盐焗鸡的配方和昨晚的麻将牌。这份慢,也刻进了宜春的禅宗历史里。唐代禅师怀海在百丈山立的清规,讲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那是一种向内求的宁静,跟三清山那种向外扩张的“道气”完全是两个路数。
![]()
宜春人的吃食,是“养生局”,是“佛系套餐”。一碗宜春米粉,干拌或汤粉,重点在汤底的鲜和辣椒酱的香,不追求瞬间的刺激,而是慢慢暖到胃里,主打一个细水长流。温汤镇的土鸡汤,配上山里的笋,喝下去感觉每个毛孔都舒展开了,那是宜春式的关怀,不动声色,却熨帖无比。在宜春,你可以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就为了等一锅汤熬好,这在上饶是不可想象的,时间就是金钱,朋友。
![]()
这两种气质,其实是两种极端的社会生存样本。上饶的“卷”,是现代社会的生存焦虑,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钟,精准、高效,生怕被时代甩下。这种模式创造了辉煌,但也让人心累。宜春的“躺”,是另一种极端,它是对抗内卷的温柔武器,但会不会也滑向另一种虚无?当所有人都满足于泡温泉、聊家常,那社会的进步又由谁来推动?上饶的“硬”和宜春的“软”,恰恰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撕裂感。
![]()
所以,去上饶还是去宜春,根本不是旅行选择,而是人生选择。你选择去上饶,就是选择给自己打一针鸡血,去征服,去证明,去看更壮丽的风景,哪怕累得气喘吁吁。你选择去宜春,就是选择给自己做一次精神按摩,去放空,去和解,去感受最朴素的温暖,哪怕什么都没干。下一次当你感到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时,你需要的或许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想清楚,你到底想成为那个出拳的人,还是那个接掌的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