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报出炉后,白色家电三巨头表现分化甚为严重。
美的集团,1-9月共实现营业收入3630.57亿,同比增长13.82%;净利润378.83亿,同比增长19.51%;扣非净利润371.4亿,同比增长22.26%。
其中,7-9月实现营业收入1119.33亿、净利润118.7亿、扣非净利润109.05亿,分别同比增长10.06%、8.95%、6.95%。
海尔智家,1-9月共实现营业收入2340.54亿,同比增长9.98%;净利润173.73亿,同比增长14.68%;扣非净利润173.73亿,同比增长15.03%。
其中,7-9月实现营业收入775.6亿、净利润53.4亿、扣非净利润51.9亿,分别同比增长9.51%、12.69%、14.7%。
格力电器,1-9月共实现营业收入2340.54亿,同比增长9.98%;净利润173.73亿,同比增长14.68%;扣非净利润173.73亿,同比增长15.03%。
其中,7-9月实现营业收入775.6亿、净利润53.4亿、扣非净利润51.9亿,分别同比增长9.51%、12.69%、14.7%。
![]()
毫无疑问,至少在前三季度,美的、海尔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而格力却给人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呢?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美的之所以能够实现正增长,主要得益于toB业务的强势崛起,公司旗下的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三项业务年内分别实现306亿、281亿、226亿营业收入,分别增长了21%、25%、9%,明显要快于家电主业。
按照常规的思维,多元化是一条非常难走的道路,但美的实际上一直在这条道路上不断迈进,至少目前看一切还行,算是比较少见的多元化能手。
再看海尔,实现稳定输出得益于深耕于全球化、高端化取得的长足进步,全球化使自己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的起伏,高端化则相当于与对市场的需求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再创造。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早些年宣传的万物物联、全屋定制提得不多了,说明这个方面发展得并不好,很多事情其实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在试错中前进。
![]()
至于格力,个人认为公司的管理水平仍然十分优秀,品牌影响力犹在,负增长主要因国内低迷的消费大环境所致。
与美的、海尔相比,格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国际化程度不够,过于依赖于单一的国内市场;
二是虽然比美的、海尔聚焦程度更高,但是在空调领域的品类矩阵布局没有前瞻性,高端化方面缺乏类似于卡萨帝、COLMO、东芝这样的强势子品牌;低端方面,晶弘子品牌的推出较为滞后,明显被小米、奥克斯抢占了市场先机。
当然,尽管年内业绩表现不一,但是无论报喜的美的、海尔,还是报忧的格力,股价表现都不行,估值水平皆很低。
![]()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在于“国补”对市场心理层面的影响,虽然今年以来“国补”所带来的加持效应越来越弱,但是终究还是有刺激政策在保驾护航。
因此,市场自然担心“国补”是否会透支需求,一旦“国补”结束,家电行业又当如何自处,也就始终忧心忡忡。
从时间节点来看,“国补”是从去年十一开始的,而且那个时候的刺激效应特别明显,所以真正的考验是在四季度,如果四季度能够挺住,降幅不大的话,市场才有可能逐渐变得乐观起来。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