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张树华:中国式民主丰富人类政治文明百花园|标识性原创性概念大家谈

0
分享至




中国治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态势下,如何回答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如何围绕民主解码中国之治、提炼中国之理、弘扬中国之道,从而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中国理论界、学术界需要拿出自己的答案。

多彩的世界、多样的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向幸福的道路不尽相同,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这本身就是人民幸福的应有之义。民主同样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

民主作为一个高度抽象、使用广泛的一个政治概念,需要立体多维、历史辩证的阐释。一方面,民主是人类社会一种共同性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多样的。特别是,由于各国社会政治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差异,民主形式与实现路径各不相同。

正所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民主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便形成了不同的民主观。在不同的民主观引领下,各国走出了不同的民主道路,交出了对世界民主之问的不同答卷。

民主是历史的、发展的。任何国家都不能唯我独尊,将“民主”标签化、武器化,将“民主”变成称王称霸、肆意打压他国的工具。民主是成长的、多样的。任何国家都不能垄断霸占,将“民主”绝对化、模式化,将“民主”变成强行出口、普遍适用的操作软件或灵丹妙药。

进一步看,民主必须与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相适应,服从于人民需求,由人民来实践,由人民来检验。民主假与真,关键看民心;民主好不好,民生最重要。中国人想要的不是“选票市场、选举闹场、政客秀场、政党赌场”那样的“乱主”。中国人在政治价值上的追求是良政善治、济世安邦,是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中国式民主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沃土,孕育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政治制度上的伟大创造,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独特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听民声、聚民意、汇民智、解民忧、促民生、顺民心——

人民性是中国式民主的本质特征,听民声、聚民意、汇民智、解民忧、促民生、顺民心展现中国式民主鲜明的实践特征。

一是扎根本国土壤的内生性、自主性民主。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逐步构建起一整套保障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国家权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在凝聚共识、优化决策、协调关系、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国家团结统一,确保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创造。

二是具有本质性规定的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保证国体、政体以及其他一切治国理政活动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充分享有民主权利。

三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团结性、共识性民主。与虚伪性、间歇性、对抗性、撕裂性的那种西式民主模式不同,中国式民主突破西式民主既往的发展模式和逻辑框架,有力推动政治发展进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动力源泉。

四是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有效性、优质性民主。中国式民主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实现形式;既能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发展,有效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又能协调增进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权利,真正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

五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系统性、效能性民主。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里奥·里奥斯称,中国式民主是一种实践导向的“效能民主”。通过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需要。比如,村民理事会、居民议事会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基层民主形式在城乡社区蓬勃生长,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等一系列充满时代气息的基层民主渠道不断拓宽。

但也要注意,在学界讨论中,一些学者会将“制度”泛化,将制度、体制、机制、规制等用词混为一谈,甚至遁入“制度万能论”等泥潭。误以为,只要出台了制度、印发了文件,改革就大功告成,治理便万事大吉。此类观念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形成制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阻碍和瓶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下大力气扭转这一不良倾向。

要明白,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实践表达,是一种发展导向的高质量民主,围绕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码中国之治、提炼中国之理、弘扬中国之道——

中国之治是对中国政治发展成就的话语提炼,既凸显中国经验的特殊性,又蕴含人类政治发展的一般性原则和规律,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展现了一条全新之路。

具体而言,它立足中国现实、适配中国传统、指向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是本质特征和重要保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价值指南和发展动力。它体现稳定性、发展性、持续性、协调性、效能性的特征,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全新的民主观、治理观、发展观。

中国之治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之理。中国之治是全面性、协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民主、秩序、效能等政治价值的有机统一,展现出诸多一般性原理性特征:一是坚持稳定为先,突出稳定性;二是坚持发展为要,突出发展性;三是坚持求真务实,突出持续性;四是坚持辩证思维,突出协调性;五是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效能性。

在总结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经验优势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向全世界阐释好中国之道,以我为主、实事求是,着力转换议题设置及话语叙事,努力变被动“解释”为主动“作为”,积极构建中国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要看到,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中国之道是历史的、发展的、包容的、开放的,既有中国特色和特殊性的一面,也有共性、反映世界发展一般规律的一面。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多姿多彩的不同文化,我们对外讲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时不应照本宣科,而要灵活多样,讲明那些可分享的哲理、道理、学理。

总之,正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所强调的,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新征程,随着中国之治、中国式民主更好发展,世界政治文明百花园将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社会主义民主中心主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树华)

原标题:《张树华:中国式民主丰富人类政治文明百花园|标识性原创性概念大家谈》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张树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85107文章数 7577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