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城记系列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
所有人都在嘲笑江苏散装,但浙江的内斗程度,完全不输江苏。
这是为什么?
因为浙江【省管县】模式之下,县域经济很强,有独立的财权。
经常不听地级市的指挥:
例如杭州的萧山。
始终有独立发展的倾向,后来被一拆为三,拿到杭州第二中心后,才算老实;
![]()
例如宁波的慈溪、余姚。
距离市中心超过50公里,属于偏安一隅系列。
对宁波认同度也有限;
![]()
再说湖州的长兴县。
当年湖州想要撤县并区,结果被下面人反对,差点引发恶性事件。
文件出来没几天就被叫停了。
这之后,当地操盘手,没一个敢继续提这事的。
今天要达叔团队分享:
金华和义乌。
一说到义乌,大家都是知道是【小商品市场】,世界闻名;
可提到金华,很多人完全没听过这个城市。
![]()
但其实,金华是地级市,义乌是下面的县级市,是上下级关系。
只是因为义乌经济好,GDP远远超越市区,从而反客为主。
2006年,浙江第四轮强县扩权中,义乌是重中之重。
当时的措辞是啥?
小孩子长大了,该换一件更大的衣服了。
自此,义乌成为了半个独立王国,很多政务都不用去金华办。
![]()
又因为本地经济好,义乌总想着拉着东阳、浦江,成为独立的地级市。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金华一定不会撒手。
![]()
正因此,双方陷入长达十几年的骂战之中:
义乌说金华总是卡着自己,没有义乌,金华什么都不是;
金华说养了一头白眼狼出来,儿子长大了就忘了娘。
![]()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
2024年,义乌市GDP超过2500亿;
而金华市内两区大概是1300亿左右,只有义乌的一半。
义乌嚣张,是有足够资本的。
为什么义乌发展的这么好?
市面上主要有四种解释:
1,义乌人敢打敢拼。
因为金华身处盆地中心,更容易养活自己,但也容易滋生怠惰的心里。
其实四川成都,也有类似的问题,【少不入川】不是说着玩的。
而义乌身处盆地的边缘,本地丘陵偏多,土地质量也不好,种庄稼养不活自己。
![]()
所以自清朝以来,义乌就有【鸡毛换糖】的习俗。
当地的【敲糖帮】巅峰时期超过数万人,就连改开之前也保存了香火。
![]()
这些故事,后来也被拍成了电视剧,《鸡毛飞上天》。
所以说,义乌人自古有做生意的头脑,改开之前也保留了很多生意苗子。
一旦信马由缰,义乌人肯定是第一个冲刺的。
再加上本地人自古有【走南闯北】的习惯,天生有做生意的头脑。
相亲、邻居、亲戚只要做生意赚钱了,他们立马就去请教模仿。
这相当于降低了【学习成本】。
而出门在外的亲戚朋友,遍布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这就是天生的销售渠道。
再加上他们会带回来消息,例如外面哪些产品卖得更好,本地人很容易得知。
这相当于降低了【信息传播成本】。
这就是人的因素。
![]()
2,政策红利。
浙北、浙南地区,以前完全是两个操作系统。
浙北多平原,而且省会在这里,国企的比例较大,民间活力总是被压制。
所以改开之后,浙北乡镇企业很多,更偏向苏南模式。
而浙南地区多山,当年就是打游击的好地方。
改开之前,多山也是一个优势。
因为省里的人从浙北出发,去浙南很麻烦。
每当政策收紧,需要南下割尾巴时,总是弄不利索。
这也为浙南地区留下了一丝火种,民间活力并没有被完全扼杀。
温州、台州、金华地区,都是这样的。
![]()
再加上浙南的操盘手,基本盘是民间,而不是省里。
所以改开后,本地操盘手更愿意承担风险,为民间的交易保驾护航。
浙南才是正宗的【浙江模式】。
义乌县,1982年当地的操盘手提出了【四个允许】。
当时这些说法,是冒着巨大风险的。
幸运的是,这些操作后来得到追认,相当于合法化了。
这个操盘手也被评为改开杰出人物,属于【青史留名】系列。
3,营商环境。
义乌当地某个操盘手曾说:
市场是一只脚,政府要给市场穿上合适的鞋子,而不是削足适履。
这方面,义乌做得很不错。
税收低,管制少,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
4,地理位置
前三个因素加在一块,虽然很合理,但无法解释一个问题:
改开之后,温州、台州也有小商品市场。
但为什么后来逐渐销声觅迹,只剩下了义乌?
解释【义乌现象】的最后一块拼图,是地理位置。
义乌身处浙中,虽然身处大山之间,但其实运输成本并不高。
因为1937年东大修了一条【浙赣铁路】。
从杭州出发,横穿浙江、江西,最后到达湖南。
当年淞沪会战,【浙赣铁路】就是最大的生命线。
这条铁路延续到改开之后,为义乌带来了巨大的运输红利。
![]()
《鸡毛飞上天》电视剧,你经常能看到主角蹭上火车,走南闯北的剧情。
这是因为义乌有【浙赣铁路】。
不管是运输人还是运输货物,都很方便。
![]()
而温州、台州地区,偏安一隅,交通太差。
【小商品市场】完全没有竞争优势。
最后只能成为时代的浪花,转瞬即逝。
当年很多温州商人,也清晰的看到了这一点,【打不过就加入】,纷纷把商铺搬到义乌。
义乌就是这么起来的。
![]()
这四条因素之中,地理位置是最关键的。
举一个【兰溪县】的例子。
义乌是现在金华地区的【交通枢纽】;
但放到100-200年前,这个帽子属于兰溪。
![]()
因为在明清时代,那时候还是水运为主。
徽商的轨迹,遍布【钱塘江流域】。
当时在钱塘江沿线,形成了四大名镇:
严州的遂安;
建德(梅城);
金华的兰溪;
衢州的衢县。
![]()
其中,金华的兰溪是绝对的王者。
自古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的称呼。
浙北苏南的丝绸布料,浙西南地区的土产品,都要运到兰溪进行交易。
本地贸易和金融行业自然很发达。
后来兰溪为什么没人提了?
因为水运时代结束,版本来到了铁路时代。
先是1937年【浙赣铁路】的修建。
当时本想着走兰溪,但因为路上山多,兰江又太宽,技术不允许。
于是【浙赣铁路】主干线改道,横穿义乌。
这个动作,决定了两个地区,后100年的发展。
之后是两个大坝的修建。
1957年修建新安江大坝,1968年修建富春江大坝。
都是给华东地区供电的。
但这两个大坝,拦截了水流,导致河道变浅堵塞。
再加上【新安江大坝】设计时,苏联撤资带走了技术。
当时国内技术资金不足,这两个大坝上面的船闸,没设计好。
导致钱塘江流域的水运,被卡死了。
兰溪水运【交通枢纽】的地位,自此衰落,反而成为一座水运孤岛。
直到2011年之后,浙江才想起【内河航运】这回事。
开始修复河道,改善大坝。
钱塘江水运,才勉强活过来。
若是【浙赣铁路】没有改道,两个大坝也没有卡死水运,那最可能的剧本便是:
兰溪继续辉煌,义乌依然是个穷地方。
所以说,义乌抢走了兰溪的气运。
![]()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本地人的操作系统。
义乌原本就是个穷地方,饭都吃不起,穷则思变,愿意折腾。
找到【小商品市场】这个突破口之后,当然会咬住不放。
而兰溪原本有很多国企,例如水泥厂、化工厂和纺织厂等。
经济长期领先于义乌。
本地人生活不愁,自然会滋生【等靠要】的思想。
改开之后,兰溪也没有抓住贸易这个风口,还想着继续发展以前的国营工业。
1998年国企改革,兰溪这些企业全都死了,本地经济一夜之间陷入瓶颈。
而这时候,义乌小商品市场,已经发展了16年,形成了足够的先发优势。
兰溪怕是坐飞机都赶不上。
之后因为义乌有先发优势,高层把高铁和飞机场都放在这里。
谁赢,他们帮谁,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底层对高层,也适用于高层对底层。
要知道,连金华市区现在都没有飞机场。
由此可见,上面对义乌的偏爱。
![]()
若是把浙江高铁图拿过来,你会发现:
义乌已经成为浙中地区,新的【交通枢纽】。
而兰溪,则沦为了【政策洼地】,啥也没有。
从两地人的自信程度,也能看出本地经济好不好:
大部分义乌人,都不承认自己是金华的,都以【义乌】自称;
而大部分兰溪人,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兰溪的,都以【金华】自称。
果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那义乌未来的发展如何?
有人很不看好,说义乌面临四大风险:
1,义乌是小商品市场,教育资源不行,本地人也不重视教育,从而失去了产业升级的能力;
2,劳动力成本增加、产业转移;
3,行业内卷,电商陷入一片红海,新人没人带,根本没机会。;
4,义乌二代躺平炫富,遍地豪车。
平均房价高达2.5万/平,比苏州、宁波要高一截,直追杭州,不利于长期发展。
![]()
但也有人继续看好,说义乌有四个优点:
1,完整的【轻工业产业链】,前店后厂模式;
2,积累了一大批有经验的电商人,交流学习成本低;
3,销售渠道丰富,老客户很多。
4,2024年快递单量超过100亿,比整个河北都多,运费足够便宜。
![]()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
你认为义乌未来的发展,会如何?
义乌房价,在未来10-20年,是否有足够支撑?
评论区,写下你的观点。
达叔线下见面会,11月22日,周六,苏州见:
![]()
上海主城解限购,南京、苏州、杭州,宁波买房,加 dashu5hao 提前上车
深圳:||||||||
广州:|||||||
杭州:|||||||||||||||
苏州: I I I
关注达叔,一起慢慢变富。
用微信扫码领券续费,达叔付费社群,可以优惠365元。
新人优惠券: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