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发布消息,一项医保支付方式的革新即将全面铺开——从12月1日起,全区将正式启用“医保刷脸支付”。今后,参保群众在定点医院或药店看病买药,再也不用为忘带医保卡、手机没电而发愁,只需刷个脸、扫一下医保码,或者使用实体社保卡配合密码验证,短短几秒,医保结算就能轻松完成。官方将这项服务称为“一次服务升级”,目标是切实缓解群众就医过程中的实际困扰。不过,消息一出,也迅速在舆论场激起了关于技术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讨论。
![]()
在南宁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现场感受了刷脸支付的首批试点场景。67岁的退休教师李大爷因感冒前来就诊,原本担心没带医保卡会白跑一趟,没想到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只花了几秒钟,就靠“刷脸”走完了挂号、缴费、取药全部流程。“以前不是翻包找卡,就是得等孩子帮忙操作手机,现在往设备前一站,脸一扫,全都办妥了。这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真是帮了大忙!”李大爷的语气里透着欣慰。像他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目前,全区已有2303家定点医疗机构和4033家定点零售药店提前接入了刷脸系统,覆盖城乡多地,尤其让偏远地区和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
然而,方便归方便,不少人也对刷脸支付心存顾虑。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坦言:“刷脸是快,可人脸信息一旦泄露,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也有人提出疑问:“技术真的靠谱吗?会不会被人冒用?”面对这些担忧,自治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在回应中解释,医保刷脸支付全程依托国家医保局认证的专用终端,以医保电子凭证为基础,采用“人脸识别+实名认证+实人验证”三道安全程序,所有数据加密传输、加密存储,未经用户本人授权,任何机构都无法调用。“我们已开展多轮压力测试,全力保障个人信息安全,请大家放心使用。”该负责人这样强调。
![]()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刷脸支付的落地,结算规则也同步进行了调整。从12月起,广西医保平台将不再支持仅凭身份证号的无密码验证方式,转而要求参保人提前备好医保电子凭证或通过刷脸终端直接结算;如果是由家人代办,则需事先绑定医保亲情账户。这一变化,被视为加固安全防线的重要一步。在柳州一家定点药店,药剂师小王向记者演示了整个流程:患者站在终端前,系统自动采集人脸信息,与医保数据库实时比对,核验通过后立即完成结算。“整个过程不到三秒,既省了排队时间,也减少了接触操作,在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格外有意义。”小王补充道。
数据表明,广西医保系统近年来持续推动服务优化。截至今年10月,全区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已超过75%。刷脸支付的推出,有望进一步弥合“数字鸿沟”。在百色一个山区乡镇卫生院,黄院长告诉记者,当地不少留守老人既没有智能手机,又常忘记带卡,刷脸支付试运行后,就诊效率提升了近三成。“技术不该是冷冰冰的,它应该带着温度,真正走进普通人的生活。”黄院长感慨地说,他曾亲眼看见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独自刷脸买到药后,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
随着正式实施日期的临近,各地基层机构正加紧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并借助社区讲座、宣传折页等方式普及操作知识。在桂林,医保部门联合志愿者团队走进养老院,手把手教老人使用刷脸设备;在北海,一家连锁药店门口挂起醒目标语:“刷脸支付,让健康更简单”。这些点滴细节,折射出政府回应民生关切的诚意。
不过,争议并未完全消散。有市民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边远地区如果网络信号不好,会不会影响刷脸效率?又有没有机制防范技术滥用?尽管官方承诺将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与快速响应渠道,但这些实际问题仍有待现实检验。
当科技与民生日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我们不禁思考:刷脸支付,真能成为一座通往每个人的普惠之桥吗?在效率与安全的权衡中,它又将为医保改革写下怎样崭新的一页?
(感谢阅读,有喜欢我文章的小伙伴,不妨关注我,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