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DOLC)
自 2032 年起,养老金水平将再次下降,也就是说养老金增长将慢于工资收入的增长。
![]()
养老金水平引发联盟内外争吵——它到底是什么? 在执政联盟与反对党的讨论中,一个看似抽象的百分比数字——“养老金水平”(Rentenniveau)——成为争论核心。那么,这个指标究竟代表什么?为什么它明明不能直接反映养老金金额,却仍被视为政治焦点?
01.
什么是“养老金水平”?
法律中全称为“税前保障水平”(Sicherungsniveau vor Steuern)。它是一项计算指标,用来比较养老金与工资收入的发展趋势。
其计算方法:
取“标准养老金”(即一名全职平均收入者缴纳 45 年保险后所得的养老金),
与“平均净工资”(税前但扣除社保)进行对比。
含义如下:
如果养老金水平稳定,标准养老金的涨幅就会与工资同步;
如果养老金水平下降,则养老金涨幅慢于工资涨幅。
“标准养老金”约为 1770 欧元/月,约相当于平均全职工资的 48%。 但实际领取的平均养老金要低得多,因为多数人无法满足 45 年全职缴费条件。
02.
养老金水平历史上如何变化?
1970 年代末:标准养老金 ≈ 工资的近 60%
2012 年:首次跌破 50%
换言之,过去几十年间工资涨幅明显大于养老金涨幅。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在退休人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持缴费稳定,德国多次调整养老金公式,使养老金增长更为缓慢。
03.
养老金水平不能说明什么?
❌ 不代表养老金是否上涨
养老金仍在上涨(以欧元计),只是速度低于工资增长。例如:
20 年前标准养老金约 1170 欧元
如今约 1770 欧元
但考虑通胀后,购买力几乎相当。
❌ 不代表个人养老金高低
个人养老金还取决于缴费年限、收入水平、育儿年限、政策补贴等。
过去几年,基本养老金、长期缴费者免扣减养老金、母亲养老金等政策提升了部分群体收入,却不会在“标准养老金”中体现。
04.
为何这个抽象指标引发巨大争议?
法律规定养老金应让退休者分享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养老金涨幅通常与工资挂钩,而非通胀。但因人口老龄化使退休人数增加,德国在 1990 年代引入了“可持续系数”(Nachhaltigkeitsfaktor),迫使养老金涨幅慢于工资涨幅,从而降低养老金水平,避免年轻一代缴费负担过重。
2019 年,黑红联盟进一步设定了临时“护栏”:
养老金缴费率不得超过 20%
养老金水平不得低于 48%
此护栏有效期至 2025 年底。
05.
当前争议:护栏之后怎么办?
现任黑红联盟同意把养老金水平不低于 48% 的护栏延长至 2031 年。
争议点在于:2032 年及以后是否继续保持同样的基准。
根据政府法案:
2032 年起恢复旧公式(含可持续系数),养老金水平将再度下降,从 48% 起步逐渐回落。
批评者反对维持 48% 的起点,要求回到一个更低的起始水平——大约低一个百分点(即若今年取消护栏本应达到的水平)。
两方案在未来 9 年的财政差异估计高达 1200 亿欧元。
06.
最终影响仍取决于多重因素
法律只规定养老金将慢于工资增长,但养老金未来实际金额仍受以下因素影响:
工资增速
整体经济形势
人口结构
其他社会政策(如母亲养老金等)
也就是说:养老金水平只是一个抽象比值,但在德国养老金政治中,却是一个决定未来数十年财政走向的核心争议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