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 ——” 伴随着地铁列车呼啸而过的轰鸣,一片铺展在站台南侧的金色花海应声摇曳。2025 年 11 月中旬,江苏昆山花桥地铁站外的三万平方米向日葵进入盛花期,百万朵 “小太阳” 昂首挺胸,将原本的地铁施工临时用地装点成浪漫花园。
![]()
从上海 11 号线换乘苏州 11 号线的通勤族刚走出 2A 口,便被这片突如其来的金黄撞了个满怀;带着孩子的家庭举着相机穿梭花间,快门声与花海深处的笑声交织;就连步履匆匆的上班族,也忍不住放慢脚步,用手机定格这抹城市里的自然亮色。无需远行,出站即入画,这片被网友誉为 “长三角最治愈打卡地” 的向日葵花海,不仅让跨城出行多了一份浪漫,更成为观察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窗口。
![]()
一、一朵向日葵的 “高光时刻”:从临时用地到跨城爆款的蜕变
“以前这里就是片围挡起来的空地,没想到现在变成了花海!” 家住上海嘉定、在昆山工作的通勤族李女士站在花丛中,一边给刚放学的女儿拍照,一边感慨着两年间的变化。她不知道的是,这片让无数人驻足的花海,背后是一次城市闲置空间的 “巧思改造”。
![]()
昆山住建局园林处负责人介绍,花桥地铁站南侧地块总面积达三万平方米,此前因地铁施工需要被临时占用,工程结束后形成了闲置空地。如何让闲置空间焕发活力?2025 年年初,昆山市启动 “金秋彩化” 计划,结合苏州 “科学绿化” 政策要求,选择百日草、向日葵等速生花卉进行播种,既实现了低成本生态修复,又能快速形成景观效果。而这次让花海彻底 “出圈” 的,正是精心挑选的向日葵品种 ——“光辉岁月”。
![]()
作为英国皇家园艺协会认证的优质品种,“光辉岁月” 有着区别于传统向日葵的独特优势:它是多年生植物,分枝多、冠幅大,一株就能开出上千朵花,且花期长达六个月,从春天一直持续到入冬,被园艺界称为 “开花机器”。更难得的是,这种向日葵株型紧凑,高度控制在 80-100 厘米,既适合大规模地栽形成花海景观,又不会因植株过高影响周边交通视线。为了让花海达到最佳观赏效果,园艺团队在种植时采用了疏密结合的布局,靠近地铁轨道的区域种植密度较高,形成视觉冲击;靠近人行道的区域则预留了步道,让市民能够沉浸式体验花间漫步的乐趣。
![]()
从 11 月上旬开始,这片向日葵逐渐进入盛花期,金黄色的花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深棕色的花芯点缀其间,远远望去如同一片流动的金色海洋。随着地铁列车的往来穿梭,静态的花海与动态的交通形成奇妙呼应,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城市画卷。“每天从地铁里出来,看到这片花海,上班的疲惫都少了一半。” 一位通勤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道,这条带着花海照片的动态很快获得了数千点赞,越来越多的人循着线索来到花桥地铁站,让这片 “藏在地铁口的花海” 迅速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新晋 “网红打卡地”。
![]()
花海的爆火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但昆山相关部门早已做好了准备。为了应对激增的参观人流,花桥站迅速增设了 6 处观景指引标识,清晰标注最佳拍摄点、步道路线和安全提示;在花海周边设置了 6 个临时移动厕所,解决游客如厕需求;周末期间,还专门开放了地下通道作为疏散缓冲区,避免人流过于集中影响交通。同时,上海市轨道交通 11 号线与苏州 S1 线还在站内投放了花卉主题装饰,从站台到花海形成了连贯的景观体验,让 “轨道上的花园” 成为独特品牌。
![]()
二、一条地铁线的 “联通之力”:长三角一体化的民生缩影
这片向日葵花海的爆火,离不开背后纵横交错的地铁网络。作为国内首例跨省域轨交互通工程,上海地铁 11 号线与苏州地铁 11 号线在花桥站实现无缝对接,让昆山成为连接沪苏两地的重要枢纽,也为这片花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
“从上海嘉定坐地铁过来只要 40 分钟,周末带孩子来看看花,比去远郊公园方便多了。” 上海市民王女士带着儿子在花海中玩耍,她的体验正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写照。数据显示,苏州地铁 11 号线开通一年来,单日客运量最高突破 29.4 万人次,其中花桥站的日均客流量从双线换乘前的 2 万人次飙升至 3.85 万人次。上海地铁 11 号线的日均客流也因此同比增加 3.4 万人次,增长比重高居上海全市地铁线路第二位。
![]()
这条跨越省界的地铁线路,不仅缩短了沪苏两地的时空距离,更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方式。早高峰时段,花桥站涌动着大量跨城通勤族,他们乘坐大站快车,1 小时内即可完成从昆山到上海市区的通勤;晚高峰过后,又有不少上海市民乘坐地铁来到昆山,感受城市的慢生活。而这片突然出现的向日葵花海,恰好成为了连接两地生活的 “情感纽带”。
![]()
“以前跨城出行要么是为了工作,要么是为了旅游,现在只是为了看一片花海,这种感觉很奇妙。” 一位上海游客说。在花海中,随处可见拿着相机拍照的游客,他们中有来自上海的年轻人、苏州的家庭主妇,也有昆山本地的居民,不同城市的人们因这片花海相遇,分享着相同的喜悦。这种跨越地域的情感共鸣,正是长三角一体化最温暖的注脚。
![]()
事实上,花桥地铁站周边的 “花海经济” 只是长三角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跨城文旅产品应运而生。就像常泰长江大桥通车后,常州与泰州两地实现了二十分钟直达,常州中华恐龙园的泰州游客增长近 50%,而 “去泰州吃早茶” 也成为常州游客的周末选择。花桥的向日葵花海,以更低的门槛、更自然的景观,为跨城文旅提供了新的可能 —— 它不需要精心策划的旅游线路,也不需要高昂的消费成本,只需要一次偶然的出行,就能收获一份意外的美好。
![]()
这种 “无界文旅” 的兴起,背后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度推进。从交通互通到资源共享,从产业协同到民生融合,一体化发展正在让 “同城生活” 成为现实。花桥地铁站的向日葵花海,就像一个温柔的信号,告诉人们:长三角的一体化,不仅是经济数据的增长,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不仅是城市间的物理连接,更是人心之间的情感相通。
![]()
三、一座城市的 “精细之道”:闲置空间变身民生福祉的花桥实践
在很多城市,地铁施工临时用地、闲置空地往往被围挡隔离,成为城市景观的 “盲区”。而昆山花桥却用一片向日葵花海,让这些 “沉睡的空间” 焕发了生机,这背后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深刻思考。
![]()
“城市建设不仅要追求‘面子’,更要注重‘里子’;不仅要关注主干道、核心区的景观打造,也要兼顾闲置空间的生态修复。” 昆山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花桥作为沪苏同城化的前沿阵地,始终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把民生需求放在首位。这次 “金秋彩化” 计划的实施,就是希望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
选择向日葵作为主要花卉,不仅因为其观赏价值高,更因为它的生长特性契合城市闲置空间的改造需求。“光辉岁月” 向日葵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耐热耐晒,养护难度低,即使是没有专业园艺管理的闲置地块,也能茁壮成长。同时,向日葵的生长周期与 “金秋彩化” 计划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从播种到开花仅需两个多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景观效果。为了确保花海的观赏质量,园艺团队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了改良,添加了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在生长期间,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修剪,确保植株健康生长。
![]()
除了花桥地铁站南侧的向日葵花海,昆山花桥近年来还对多个闲置空间进行了改造升级。国际金融大厦西广场设置了国庆主题标识和城市家具,中央公园打造了缤纷花带和亲水平台,沪宁高速花桥出入口种植了多彩花卉,光明路商业街区布置了绚丽彩灯…… 这些改造项目总面积逾 20000 平方米,种植各类花卉 15 万余钵,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
城市精细化管理不仅体现在景观打造上,更体现在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面对花海带来的大量游客,昆山相关部门没有简单地限流或禁止,而是通过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保障,让市民和游客能够安心享受美景。除了增设指引标识和临时厕所,当地还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在周末人流高峰期提供引导、咨询服务,帮助行动不便的游客;同时,加强了花海周边的环境卫生保洁,确保景观区域干净整洁。
![]()
“以前担心网红打卡地会出现人多、脏乱的问题,没想到这里管理得这么好。” 一位游客的评价,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这种 “提前预判、主动服务” 的管理模式,既保障了市民的观赏体验,又维护了城市的公共秩序,让 “网红打卡地” 能够长久地为市民带来快乐。
![]()
花桥的实践证明,城市闲置空间的改造不需要大拆大建,只要用心规划、精心管理,就能变废为宝,成为提升市民幸福感的 “民生空间”。从一片闲置空地到一片浪漫花海,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景观,更是城市的发展理念 —— 城市建设不再是追求规模和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品质和温度;不再是关注 “有没有”,而是更加关注 “好不好”。
![]()
四、一种发展的 “绿色理念”:城市与自然共生的中国答案
花桥地铁口的向日葵花海,看似是一次偶然的城市景观打造,实则蕴含着中国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 从 “钢筋水泥的丛林” 到 “人与自然的共生”,绿色发展正在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底色。
![]()
近年来,苏州市始终坚持科学绿化的发展理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根据《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苏州各地要精准提升绿化质量,推进乡土树种珍贵化、彩色化建设,让城市绿化更加贴近自然、贴近民生。昆山花桥的 “金秋彩化” 计划,正是对这一政策的生动践行。通过种植向日葵等生态友好型花卉,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还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场所,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
这种绿色发展理念,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闲置空间的生态修复,利用废弃地、边角地打造口袋公园、城市花海;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绿化的多样性,种植本土花卉树木,构建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绿色发展与民生需求相结合,让市民在城市中就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
花桥的向日葵花海,也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密度高、人口流量大,如何在快速发展中保持生态平衡,是很多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花桥的实践表明,绿色发展不是负担,而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生态修复不是遥不可及的工程,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民生实事。
![]()
从一朵向日葵的绽放,到一片花海的形成;从一条地铁线的联通,到一个区域的融合;从一片闲置空间的改造,到一座城市的升级,花桥地铁口的向日葵花海,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发展与民生、速度与温度、城市与自然的中国故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长三角一体化的生动实践,看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创新探索,更看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
五、一束阳光的 “温暖延续”:花期过后,美好不会落幕
随着 11 月下旬的到来,花桥地铁口的向日葵花海进入了最佳观赏期,预计盛花期将持续至 12 月初。每天,仍有大量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在这片金色的海洋中感受城市的浪漫与温暖。
![]()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片花海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治愈。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常常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所困扰,而这片向日葵花海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疲惫的心灵。“看到这些向着太阳生长的向日葵,就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 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写道。
![]()
花海的爆火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花桥这座城市。作为 “数字经济实验区、国际青年创新城”,花桥不仅有便捷的交通、良好的生态,更有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到花桥工作、生活,这里的创新氛围、生活品质和发展潜力,让这座城市成为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热土。
![]()
而对于昆山来说,这片向日葵花海的意义远不止于 “网红打卡地”。据昆山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花期结束后,这片土地不会恢复为闲置空地,而是将根据规划进行升级改造,可能会种植多年生花卉,打造常态化的城市景观;或者建设成为口袋公园,增设健身设施和休闲座椅,让这里成为市民长期享受的公共空间。“我们希望让每一片闲置空间都能发挥最大价值,让城市的美好能够持续延续。”
![]()
无论未来如何规划,这片向日葵花海已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告诉我们,城市的发展不必追求轰轰烈烈,有时,一朵花的绽放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民生的改善不必等待惊天动地的工程,有时,一片花海就能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中,花桥地铁口的向日葵花海就像一个小小的坐标,标记着城市发展的方向 —— 以人民为中心,以绿色为底色,以融合为动力,让每一座城市都能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当列车再次驶过花桥站,窗外的向日葵依然昂首挺胸,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就像这座城市,永远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行。
![]()
一朵花的力量,一座城的温度
花桥地铁口的向日葵花海,或许只是城市发展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但它所折射出的,是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变革。在这里,交通的联通打破了地域的界限,生态的修复提升了生活的品质,精细的管理温暖了人们的心灵,而这一切的核心,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
从上海到苏州,从地铁到花海,从通勤到休闲,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正在让 “同城生活” 成为常态,让 “诗与远方” 不再遥远。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生态修复、精细管理和民生改善,当越来越多的闲置空间变成美丽的花园,当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城市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幸福,我们的城市必将变得更加宜居、更加宜业、更加美好。
![]()
花会谢,但美好不会落幕;花期有限,但发展无限。让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 “城市惊喜”,让每一座城市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城市中遇见温暖与希望。就像那些向着太阳生长的向日葵,我们的城市,也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