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科技发展,电信网络诈骗风险同步攀升。孙吴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件,便揭示了刷单返利诈骗与“跑分”洗钱相结合的犯罪链条,为公众敲响警钟。
基本案情
2022年4月的一个晚上,小朋被一条涉黄短信勾起好奇心,点击链接下载了“君留”APP。看到APP内的色情小视频需充值会员才能观看,他便先花57元开通会员,确认视频可看后,APP客服主动找上门来。客服抛出“做小任务既能看更优质视频,还能赚返点”的诱饵,告知他最初充的57元会员可直接用于任务。小朋抱着试试的心态,按客服指引进入投注界面,用57积分中的18分投注大小,短短几分钟就将积分涨到74分。客服随即建议他提现,74元成功到账,紧接着又引导他参与更高金额任务,这次小朋提现近两千元。两次小额返利让他彻底放下戒备,一步步踏入骗子的圈套。
之后,小朋选择了三千余元的任务,向客服提供的银行卡充值后按指引操作,客服却突然声称他“操作失误,系统认定套现”,导致资金冻结,要求充值近一万五千元才能解封并全额返还。小朋误以为是自己的问题,乖乖充值。可后续操作中,客服又两次以“操作失误”为由,先后索要四万四千余元、八万余元的“解封费”,被蒙蔽的小朋一次次转账。当小朋按要求完成最后一次操作,满心期待提现时,却发现提现失败。客服查询后告知,他因多次失误导致信誉积分不足,需充值十二万元(每分3万元,共补4分)才能恢复提现资格。直到这时,小朋终于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遭遇诈骗,立即报警。
经查,小朋因点击陌生短信链接、下载非官方APP参与小额刷单返利任务,最终被骗14万余元。而该笔赃款的转移,背后是一个分工明确的“跑分”犯罪团伙,本案被告人小何负责对接测试银行卡,团伙成员按转移资金万分之八抽成获利。2022年4月的某一天,卡主小浩(已判决)、小超(另案处理)在重庆某出租屋内,协助该团伙转移资金超200万元,其中涉案资金近25万元,涉5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本案被告人小何涉案资金近25万元,非法获利1万余元,案发后已退缴违法所得。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小何受他人指使明知是犯罪所得的情况下,又代为转账、取现,其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公诉机关的指控成立。被告人小何系从犯,依法应对其减轻处罚。被告人小何到案后能如实供述其罪行,系坦白,依法可从轻处罚。鉴于被告人小何自愿认罪认罚,案发后主动退缴违法所得,依法可对被告人从轻处罚。最终法院依法判处小戴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相应的刑罚,并处罚金。
1.警惕涉黄信息陷阱:陌生短信、链接中声称“免费看色情视频”“充值返利”等内容,多为诈骗诱饵,切勿点击或下载非官方APP。
2.拒绝“刷单返利”诱惑:任何要求“先充值、后返利”的“任务”均为诈骗,初期小额返利旨在降低受害者警惕,后续必然以各种理由拒付或索要钱款。
3.保护个人信息与资金安全:不随意向陌生人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不向非官方渠道转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报警。
4.认清“跑分”行为违法性:为他人转移不明资金可能涉嫌洗钱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切勿因小利沦为犯罪分子帮凶。
防范技巧
1.三不原则: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非官方APP,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2.核实来源:官方APP仅通过应用商店下载,客服联系方式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不轻信弹窗或短信内的“客服”信息。
3.及时止损:一旦发现提现困难、账户异常或对方索要“解冻费”“保证金”,立即停止交易并拨打110报警。
4.提升意识:关注反诈宣传,了解“杀猪盘”“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客服退款”等常见诈骗手法,增强辨别能力。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来源:孙吴县人民法院 澎湃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