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11月11日至12日,江苏"强链扩群、强基向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行活动(简称"双强行动")--新型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产业专项活动在镇江丹阳市举办。来自江苏省内外百余家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及商协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谋产业发展新机遇、共拓未来新蓝海。
从去年初夏"太湖之滨"的持续升温,到今秋"眼镜之都"的广泛认同,一年多来,江苏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联合省有关部门,紧紧围绕"1650"现代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量身定制、精心打造七场精准服务活动,助力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发展壮大。
"作为一项覆盖多产业链的系统工程,'双强行动'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化政企沟通协调机制,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已成为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载体,传递出江苏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江苏省工商联主要负责人表示。
根基与逻辑:
经济强省的"久久为功"
"双强行动"自开展以来,累计参与企业963家,行业学会专家48名;现场回应解决102家企业诉求209条;闭环式反馈174家民营企业的338条具体诉求和建议;达成投资项目43个,产学研合作意向39个,银企合作协议32项……
一切繁复的背后,自有其内在逻辑。"双强行动"的有效推进,植根于江苏厚实的经济土壤,长期布局,持续耕耘,方有今日硕果盈枝。
江苏,这片占全国1.1%的土地、承载6%人口的经济大省,创造了超过全国10%的经济总量。对江苏而言,民营经济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走在前、做示范"重大使命的重要力量。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民营经济摆在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到迭代升级经济政策体系,再到出台被称为"民营经济20条"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一系列举措无不彰显着"长期布局,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
"双强行动"正是这一战略定力的细化和深化,它基于对江苏全省产业脉络的深刻洞察和民营企业发展的精准把握,展开系统性、持续性赋能。
2024年初,江苏省工商联聚焦服务江苏"1650"产业体系和健全促进"两个健康"工作机制,会同省发改委研究确定了20家全省民营经济重点发展县(市、区)。同年5月,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在无锡锡山举办新材料产业服务首场活动,创新打造"双强行动"面对面服务一线企业的新机制,推动省级部门常态参与、政策直通,充分释放政策效能,直接为重点县的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服务。
"这是高规格、求实效、重落实、见行动的面对面交流,让我们看到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更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江苏信得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兆阳深有感触地说。
截至目前,"双强行动"围绕特定产业,分别在无锡锡山、盐城建湖、淮安金湖、宿迁沭阳、常州新北、徐州铜山和镇江丹阳开展了专场服务活动。七次专场活动,七轮政企沟通,七场精准对接。这种"自上而下"的重视与"自下而上"的活力相互激荡,构成了"双强行动"开花结果的关键逻辑。每一场活动,既是对江苏全省产业布局的精细落子,也是对"勇挑大梁"使命的生动践行。
决心与信心:
政企同频下的"双向奔赴"
放眼全省,"双强行动"作为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平台,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通过高规格的举办、多部门的联动、实质性的举措,向广大民营企业释放出稳定、可预期的积极信号。
"要正确看待经济形势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用心领悟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决策用意,坚定改革决心和发展信心。"
在宿迁沭阳的消费品制造产业专场,政策中蕴含的市场开拓、扩大投资、产业升级等机遇被深入挖掘,引导企业在优化供给上做文章,在创造新需求上多探索,在打造特色品牌上多琢磨。这不仅是方向的指引,更是信心的注入。
从淮安金湖专场因企施策、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到徐州铜山专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种"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让民营企业体验感更佳、获得感更强,发展的土壤愈发肥沃,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11月11日,在丹阳"亲清直通车·政企面对面"暨服务新型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产业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政企坦诚对话,企业家畅谈创新实践与挑战困惑,相关部门负责人精准回应、现场解答,信心在交流中传递,共识在碰撞中凝聚。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全球化集团公司之一,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光明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释放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为企业'走出去'加强合作增强了信心,我们将紧抓机遇,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慧创医疗设备在脑机接口领域占据高地,是国内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的领航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加强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为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将紧跟国家战略步伐,推进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世界前沿科技和产业高地,力争在全球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公司董事长汪待发信心满满。
"'双强行动'始终以稳预期、强信心、聚共识、增团结为着力点,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江苏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引导民营企业从关心关怀中坚定信念强信心,从大势大局中坚定使命促发展,从战胜困难和挑战中坚定信心办恒业。"江苏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认同与密钥:
共解难题的"和鸣交响"
探寻"双强行动"广受认同的密钥,不难发现,自启动以来,它始终致力于为广大民营企业搭建高效率的政企沟通协商平台。在这里,"政府叙事"与"企业表达"不再是单向的传达与被动接受,而是实现了同频共振的"和鸣交响",让"双强行动"变得格外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企业安心发展的基石,建议在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干扰的前提下,优化涉企检察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治理。”
“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加大配套资金支持的力度,提升整体竞争力。”
这些来自企业一线的声音,既是发展诉求,也是政策落地的靶向所在。
每一场“亲清直通车·政企面对面”现场会,都是唱响“和鸣”声的最佳舞台。活动现场,省有关部门与企业“面对面”互动协商,既聚焦共性难题,也回应个性诉求,从政策扶持到要素保障,一项项硬核举措精准发力,为企业“松绑解困”,为发展“加油提速”。
在常州新北区的合成生物专场,企业家围绕技术攻关、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畅抒己见;在徐州铜山区的工程机械专场,12名重点企业家就国际市场拓展、供应链稳定、核心技术研发等提出意见建议。这种“企业点单、政府端菜”式的互动,打破了信息壁垒,疏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服务更接地气,让决策更贴实际。
把政府“干的事”与企业“盼的事”精准对接,为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双强行动”开展以来,积极探索高效政企沟通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将服务贯穿活动全过程。活动前,广泛收集企业和地方意见,形成“政府政策支持”“县区重点招引企业”“企业问题诉求”三份清单;活动中,开展对话交流,现场回应需求;活动后,跟踪反馈,督办落实,形成完整闭环,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双强行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有效解决问题,服务产业链,特别是链上重点企业。清单化管理不仅让工作更加清晰,更加有力推动了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江苏省委统战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有形与无形:
显性数据与隐性效应
“双强行动”的成效,既有显性数据的直观呈现,更有隐性效应的长远赋能。
显性的数据是看得见的成果。在淮安金湖,举行了绿色信贷银企对接合作签约、产业合作重大项目签约、校企合作签约;在宿迁沭阳,高端纺织、绿色家居项目现场落地;在常州新北,不仅组织了产业项目签约,更成立了由130余家单位组成的省工商联合成生物产业委员会,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在徐州铜山,全国工商联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赋能活动与金融专场同步举行,交通银行、深交所现场解读政策……
11月12日上午,“服务产业链·赋能第一线”新型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产业发展合作对接会气氛热烈。开场宣传片生动呈现了其优越的资源禀赋和充满潜力的发展前景,丹阳市政府作产业发展推介,脑健康智能评估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丹阳分中心揭牌成立,组织重点产业项目成果及技术合作需求发布对接,多角度展示镇江在该领域的发展成就和未来方向。
科技赋能项目路演环节,丹阳欣理医疗科技、纳实脑科学、深圳思谋信息科技、长三角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等四家高成长性创新企业精彩亮相,展示精神健康智慧诊疗、垂直领域多模态精神/心理健康辅助诊断、AI视觉质检、新一代溶栓激酶等一批前沿成果,引发高度关注。
然而,隐性的效应往往更为深远。“双强行动”不仅是一场专场服务,更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生动体现;不仅是一次产业推介,更是激活重点产业进阶、攀高向新的生动注脚。它构建了服务民营经济的最大“同心圆”,企业在这里对接发展需求,洞察行业趋势,促进产业转型;政府在这里倾听企业心声,优化政策供给,提升服务效能。
产学研对接是“双强行动”的品牌性活动和重要交流平台。活动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柳地解析风电产业未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展望合成生物趋势,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刘桂彬演讲电动车辆标准……这些前沿思想的碰撞,为产业升级注入智慧活水。
“丹阳医疗器械产业年产值已突破300亿元,隐形眼镜国内市场占比达75%。”丹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汇聚百企共谋发展,到政企同心传递信心;从区域禀赋的充分展示,到创新成果的精彩绽放,本次专场活动有力助推了镇江加快打造长三角大健康产业创新高地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流量是不可忽视的资源。“双强行动”在策划之初即顺势而为,坚持“可视化、微宣传、广传播”,省、市、区三级联动,努力拉满政企互动热度,将传播声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传播,活动的影响力超越现场物理空间,触达更广泛的民营经济人士和社会公众。持续不断的宣传,如同为“双强行动”装上了扩音器,不仅凝聚了江苏省内的发展势能,也在全国范围内展示了江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的决心和智慧,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源投向江苏这片发展热土。
从太湖之滨到长江之畔,“双强行动”如同灵动画笔,在江苏产业版图上勾勒出清晰的升级轨迹:根植于经济强省的深厚底蕴,承载着营造一流环境的坚定决心,依托于政企同频共振的高效平台,收获了有形与无形的丰硕成果,并通过有效的传播凝聚起广泛的发展共识。这条轨迹,是江苏民营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双强行动”仍在继续,它所练就的,不仅是几场活动的成功举办,更是一种服务理念、一套工作机制、一片发展生态。它生动诠释:只要政企携手、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不断塑造新优势,激发新动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