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精英到巨头的辉煌之路
连续三年云南首富,公司账上130亿现金,恩捷股份市值飙至3000亿,李晓明凭锂电隔膜成“行业隐形冠军”。
可谁能想到,违规减持碰红线,全家美籍曝光,信任崩塌,财富缩水525亿,从云端跌落地表。
![]()
技术移民创业遇上锂电风口
恢复高考后考上昆明理工大学,毕业后进了昆明塑料研究所,26岁就破格升副所长,靠着扎实的技术功底成了所里的青年骨干。
后来通过国家公派留学赴美,却留在当地公司工作,攒下第一波技术经验。
1996年揣着创业梦回国,拉上地方国企合作,在玉溪办起红塔塑胶,从烟草包装薄膜起家,靠着稳定的订单和成本控制,慢慢积累起第一桶金。
![]()
2010年前后,眼看新能源政策风口来了,果断砍掉传统业务,创办恩捷新材料,一头扎进锂电隔膜赛道。
这行技术壁垒高,国内当时依赖进口,他带着团队死磕工艺,硬是把产品做到良品率超90%,赶上动力电池需求爆发,订单从宁德时代、比亚迪排到海外。
2016年借壳上市后,股价跟着行业风口一路飙,市值冲到3000亿,家族持股46%,连续三年稳坐云南首富的位置,成了圈子里公认的“隔膜大王”。
政策红利与套现国籍争议
事业做到巅峰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5%,在海外建了好几座工厂,宁德时代、比亚迪的订单排着队来,年利润超30亿,账上趴着130亿现金。
可就在这时候,家族开始悄悄减持股份,2019到2020年间,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1.54%,套现近40亿,投资者开始嘀咕:这是要赚快钱跑路?
2022年11月,李晓明兄弟突然因相关事项被监视居住,股价连着几天闪崩。
到了2024年,更劲爆的来了——家族5人美籍、1人绿卡的身份突然曝光,加上市场早就传的“套现345亿移民美国”的说法,舆论一下子炸了锅,“赚中国新能源的钱,给美国交个税”的质疑声越来越大,之前积累的信任堤坝彻底崩塌。
![]()
信任崩塌财富缩水企业困局
信任的堤坝一旦决口,财富的洪水就收不住了。
恩捷股份市值从3000亿的巅峰一路下滑,跌得只剩下零头,现在不足300亿;
2024年业绩预告更让人揪心,公司预亏近亿。
李晓明家族的身家也跟着坐了跳楼机,从胡润榜上725亿的峰值,跌到如今只剩100亿出头,五年时间财富缩水超八成。
投资者用脚投票,股价从300多元跌到40多元,K线图上的绿柱一根比一根长;
融资渠道也跟着收紧,之前谈好的并购项目全停了摆,公司扩张的脚步彻底慢了下来。
![]()
违规减持难挽信任竞争合规压力并存
2025年7月,李晓明家族总算完成了违规减持股票的购回承诺,后续还得把购回股票产生的收益上缴,购回后家族合计控制公司41467.7015万股,占总股本42.77%,形式上的整改闭环算是走完了,可信任这东西碎了就难粘回去。
公司现在两头受挤,一边是行业里打价格战,隔膜产品利润越压越薄,一边是监管合规的压力没松,内部风控流程改了又改。
2025年上半年国内隔膜出货量排到了TOP10首位,海外建厂的事也在推进,可2024年预亏近亿的窟窿还没填上,想融资扩产,机构一看财报就摇头,之前谈好的几个并购项目也都停了摆。
![]()
企业全球化与本土平衡之道
有人惋惜:若守住合规底线,恩捷仍是锂电隔膜的技术标杆;
也有人怒斥:拿着国家资源赚快钱,国籍与资本动作双重失信,纯属咎由自取。
资本市场最不怕你挣钱,最怕你不讲规矩。
企业可以全球化,但权益变动要透明、要守章程,信誉是在真金白银中兑现的。
![]()
新能源行业要守规矩增长
新能源行业还在扩容,技术迭代不会停,未来五年全球锂电池隔膜市场年复合增长率12%。
但企业家想在风浪里站稳,合规透明是压舱石。
公众要“守规矩的增长”,监管要“可执行的牙齿”,企业要“可持续的信任”——这才是行业走得远的根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