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宾智轨T2线东侧段延伸工程引发广泛关注。这条从银龙广场站延伸至大观楼站、全长仅1.34公里的线路,预计将于2026年春节后投入运营,却牵动着无数宜宾市民的心。
这意味着,象征着现代城市效率的智轨,这条“钢铁巨鲸”即将驶入宜宾老城区最核心、最脆弱的地带。一场不可避免的“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已然开启,它所激起的,是市民对便捷出行的殷切期待,与对城市脉络可能被加剧堵塞的深切忧虑。
![]()
![]()
首当其冲的是物理空间的“先天不足”。老城区道路狭窄,特别是文星街到西街段,本就车流缓慢。智轨作为中运量公共交通,需要独立的路权与足够的转弯半径,在如此有限的道路宽度上“做文章”,无异于“螺蛳壳里做道场”。
有市民担忧:“现在早晚高峰已经水泄不通,再划出专用道,社会车辆岂不是寸步难行?”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如何在不加剧拥堵的前提下保障智轨效率,是规划设计者面临的第一重考验。
便利与拥堵的博弈
"从家步行五分钟就能坐上智轨,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住在老城区的商业街的王女士充满期待。确实,T2线东延段将让大观楼片区居民首次体验到家门口的现代化交通。智轨运营公司数据显示,该段贯通后,老城区居民前往南岸西区等地的通勤时间预计将缩短40%。
![]()
然而,期待之中夹杂着忧虑。在马掌街经营商铺二十年的熊老板指着门前狭窄的街道说:"这段路平时两辆车交错都要减速,再加上智轨,不知道会堵成什么样。"据了解,马掌街、文星街至西街段道路宽度普遍不足20米,而智轨专用道就需占用3.75米。
交通部门负责人承认,施工期间将不可避免地加剧拥堵,但表示"短暂阵痛期后将实现交通效率的整体提升"。
历史风貌与现代化改造的两难
大观楼作为宜宾的城市地标,其周边区域的任何改造都格外敏感。大观楼区域,不仅是车流的交汇点,更是宜宾城市文化的灵魂所在,承载着超大人流与复杂的情感寄托。
![]()
![]()
将现代化的智轨站点设置于此,本身就是一场精密的平衡术。它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极高的文化敏感度,让冰冷的钢铁轨道与温润的历史砖石和谐共处。站点是成为画龙点睛之笔,还是格格不入的“入侵者”,将直接决定这项工程的公众评价。
负责线路规划的工程师曾透露,站点设置经历了十余次修改:"我们既要保证智轨站的客流覆盖范围,又要确保与历史建筑保持足够距离。最终方案将站点设在大观楼西侧80米处,既方便乘客,又最大限度减少对历史风貌的视觉冲击。"
![]()
但三倒拐区域的改造仍引发了争议。为了给智轨让路,三倒拐区域原本就不甚宽敞的人行道经历了“二次瘦身”,部分路段被压缩至仅剩两米。在一个人流、车流、学生流高度密集的区域,这无疑是对步行者路权的又一次挤压。更令人揪心的是,这种“挤压”直接干预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
此前为方便密集居住区民众而设置的电动车充电桩,因工程面临拆除。已有群众公开质问:“充电桩拆了,我们老百姓的电动车去哪充电?”这一问,问出了工程规划中“见物不见人”的潜在缺陷——在追求线路贯通的同时,是否充分评估了对沿线居民最基础生活需求的影响?
绿荫与通行的抉择
沿着施工路段,往日绿树成荫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工程引发的另一大争议,是生态景观的破坏。一夜之间,大量经园林部门多年修枝造型、已然枝繁叶茂的行道树被连根拔起。这一幕,瞬间唤醒了宜宾市民关于“人民路梧桐树一夜消失”的集体记忆。
![]()
![]()
园林部门证实,为满足智轨通行所需的净空和视距要求,共移栽了58棵行道树,其中包括23棵已有三十年以上树龄的香樟。
"这些树不仅美化环境,夏天更是天然的遮阳伞。"每天经过此地去接送孙子的赵奶奶惋惜地说。回忆起几年前人民路梧桐树被连夜移栽的情形:"当时说得好听,要移去苗圃精心养护,结果大部分都没成活。"
对此,项目负责人回应,所有移栽树木都将得到专业养护,并承诺在工程完工后实施绿化提升计划,"不仅要补种,还要选择更适合城市道路的树种"。但这样的承诺并未完全打消市民的疑虑。
面子工程还是民生工程?
在社交媒体上,部分市民直言智轨延伸段是"政府的面子工程"。一位网友评论:"花这么多钱就为了1.34公里,还要破坏老城格局,值得吗?"
许多市民并非反对智轨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在“毛细血管”般的老城区里“加塞血栓”,而非用智轨去有效“链接城市板块”。有观点指出,与其将巨资投入这争议巨大的1.34公里,不如先建立一套科学的市民需求征集机制,优先开通那些能更好连接新兴组团、疏解城市功能的线路。
话到这里,那决策的出发点,究竟是为了一个可视化的政绩地标,还是为了解决大多数市民最迫切的通勤需求?这个问题,需要决策者们用更透明、更民主的流程来回答。
面对质疑,市交通运输局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数据:该段工程总投资约2.1亿元,预计日均客流量将达到1.2万人次。 "这绝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打通老城区交通脉络的关键一环。"该负责人曾强调,"T2线全线贯通后,将形成连接老城与新城的重要通道,对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寻求最大公约数
专家指出,城市交通现代化进程中,利益冲突在所难免。四川大学城市交通研究所王教授认为:"关键在于找到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智轨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确实能提升城市交通效率,但实施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公众参与和科学决策。"
![]()
笔者行走一圈,尽管存在各种担忧,但多数市民仍对智轨持开放态度。"改变总会伴随阵痛,"在人民公园下棋多年的赵大爷指着新划好的智轨行车线说,"只希望这些牺牲是值得的。"
随着2026年运营日期的临近,这条短短1.34公里的线路将继续接受市民的审视。它能否真正成为惠及民生的交通动脉,还是沦为备受诟病的"面子工程",不仅取决于工程本身的质量,更取决于决策者能否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好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生活品质。
最后,欢迎留下您的看法与建议。
原标题:《智轨驶向大观楼:现代交通动脉能否穿透宜宾老城“血栓”?》
来源:磅礴声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