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单身蒋女士的遭遇看得人后背发凉。
头晕倒地送医,脑出血要手术,同事凑钱亲戚签字,好不容易捡回条命,
却卡在21万医药费上——人活着,银行卡里的钱也在,但法律不允许没亲属关系的人动她的资产。
医院催缴单像雪片,远房亲戚吴先生急得嘴角起泡:“我垫的钱能要回来吗?要是她走了,我是不是人财两空?”
![]()
这事荒诞得像黑色幽默:去世后遗产归国家反而简单,活着时却被一纸监护协议困住。
居委会跑断腿,法院层层审批,等终于指定完监护人,重症监护室里的呼吸机都响了半个月。
难怪网友苦笑:“单身人士得备个应急手册,第一页就写‘如何快速给自己找监护人’。”
更扎心的是,蒋女士的困境绝非个例。
全国有近4000万“一人户”家庭,其中45岁以上中老年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他们可能事业有成、存款充裕,但一场突发疾病就能让所有体面土崩瓦解。
去年北京有位独居教授中风后,学生翻窗救人却发现,连签手术同意书的合法身份都凑不齐。
![]()
法律困局:你的命,谁说了算?
明明有“意定监护”这条路径——允许成年人提前指定监护人,就像提前立遗嘱。
但现实中,手续复杂到让人望而却步。
需要公证处协议、法院确认、民政备案,整套流程跑下来堪比小型工程。
更别提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条法律的存在。
上海某律所合伙人讲得犀利:“年轻人忙着立遗嘱分房产,中年人却不敢想‘万一我植物人了怎么办’。
![]()
其实意定监护比遗嘱更紧迫,毕竟植物人没法从坟里爬出来签字。”
数据显示,全国办理意定监护的案例不足万例,而日本同年有近十万例。
银发单身潮下的商机与危机
精明的商家早已嗅到风向。
现在有机构推出“孤寡保险”,每年交几百块,就帮你组建包括律师、医生、护工在内的监护团队。
甚至出现“契约家人”服务,通过协议建立拟制亲属关系,关键时刻能代签手术单。
但风险也显而易见。
![]()
杭州发生过案例,独居老人被“契约女儿”卷走百万房产;广州有程序员购买监护服务后,发现机构用他的身份信息网贷。
就像网友调侃:“买这种服务像开盲盒,开到天使团队能救命,开到魔鬼团队直接送终。”
我们该如何有尊严地老去?
或许真正的解药藏在社区里。
上海某些街道试点“邻里守望计划”,独居老人和邻居互留钥匙,每天微信报平安。
广州有社区开发“生命银行”小程序,登记健康信息、紧急联系人,扫二维码就能调取资料。
![]()
但最硬核的还是北京一位大妈的操作——她把意定监护协议、房产证、病历本装进防火保险箱,箱子上贴满荧光字条:“急救时请开箱”!
网友感慨:“这哪是保险箱,简直是当代人的诺亚方舟。”
说到底,蒋女士的遭遇像一面镜子。
当社会热议“30岁该存多少钱”时,或许更该问“重病时谁能替你签字”。
就像一位社工说的:“年轻人总以为养老靠钱,其实靠的是关系网络。”
毕竟ICU门口,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一个合法签名的资格。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