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愿坚同志说,为革命而创作,是神圣的使命;为革命创作而不断改善自己、加强自己,也是一项神圣的使命。曾经还有柳青同志说,正因为机器不能写小说,正因为文学作品的创作劳动还不能不是创作者的个体劳动,因此,作者要特别警惕个人主义,注意世界观和文艺观的改造。
个人的观点是非常容易反映在作品当中的。当然他们那个时代的确没有机器写小说,但是现在有了ai,很多营销号的文章已经直接用ai制作了。当然目前还没有那么精致,很多还是能够看出来的,更有一些人士特别图方便,连自动生成的语法格式都懒得去掉。所以现在坚持用手写还是很难得的。我们宣传红色历史,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荣幸的学习过程,所以最好还是尽量少让其他东西代劳。
![]()
今天笔者来介绍一下,1942年6月9日,我八路军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22团一部在河北省深泽县宋家庄村对日伪军进行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村落防御战,叫做宋庄战斗。下面来简要介绍一下它的基本情况和重大的意义。
![]()
这场战斗有极其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不仅是我八路军战术智慧的超级体现,这可以说是冀中平原“五一反扫荡”中的一盏明灯!因为一听到日军扫荡这个词,大家就知道这里包含着多少血腥,多少杀戮,他们进行的就是种族灭绝政策,所以叫三光。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笔者多次提到过他是一个特别坏的中国通)调集重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极其残酷的“五一大扫荡”。他们是有火力优势的,用“拉网式”和“梳篦式”战术,对我军民进行铁壁合围。日军的目的是彻底摧毁八路军主力,将冀中平原变为其稳固的“兵站基地”。
当时冀中军区的主力部队,为了避开日军的锋芒就奉命向外线转移。我们留下了部分部队,化整为零。就是坚持内线斗争。八路军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第22团的两个连队,就在这种特别严峻的形势下,在宋庄这个地方和日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遭遇战。
1942年6月8日夜间我军第22团的第一连就是加强连有140多人,和第二连有60多人,还有整合了部分的地方武装加上县大队的同志们,共计300多人,在团长左叶和政委梁达三还有团总书记贺明的率领下,进驻了深泽县东北的宋庄。
![]()
一进去之后就开始紧急的构筑防御工事,因为我们是有非常丰富的反扫荡的经验。当时的指战员们就判断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成为日军的下一个扫荡的目标。他们一刻也没停,连夜开始干,把一些村庄里边的院落都打通了,而且在围墙上开挖的射击孔,把房屋和街道都连成一个完整的,有层次的、就是说成为一个整体的可以相互支援的防御体系。然后给每个战斗小组都分配了明确的防守区域和火力射界。这个战术叫做村落堡垒化,这个是后来我们能够赢的关键。当时贺明等同志说,“战前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多挖一锄头,少挨一弹片”、“多节省一粒子弹,就多一分胜利”,还有“工事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就是这样对将士们和当地群众们做了动员,群众们反应也非常积极。村里也有党组织,还有民兵,大家都组织起来了,他们也要安排那些老弱妇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很多民兵和当地群众非要主动留下来帮着八路军,就连当地眼睛看不见的盲人都要帮着挖工事。
到6月9日白天,就是战斗的第二个阶段。6月9日的早晨我八路军的哨兵发现了一支日军部队正在向宋庄开过来。
![]()
这就是日军在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吉太郎少将率领的一个参观团,和他的警卫部队总计大约300人,他们刚刚结束了对白庄战斗的考察,因为在白庄打死了一个大佐联队长,所以他们要对战局进行评估,心想凭什么被土八路打败了呢……对日军部队进行了一番训话之后,这时候是要途经宋庄返回去。
所以我军就决定先发制人。当司令官以及他的卫队骑马行进到村北的开阔地段的时候,就完全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圈。
![]()
根据吕正操同志的回忆,日军也是尽量从隐蔽的地方躲着走,但是人骑在马上,就算是走在沟里,他身体也露出来了。团长当时一声令下,我军所有的火器就突然开火儿了。那时我军的装备确实不如人,大家也是把能用的全用上了……其实我们这支部队那会儿就只有三挺轻机枪和一架重机枪、步枪和手榴弹和一个掷弹筒……主要是先发制人,这个时机掌握得很好。当时日军也是猝不及防,所以一开场就遭到了伏击,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和指挥中枢。
![]()
坂本吉太郎少将当场就受重伤,被他的卫队赶紧抬走了,后来死亡了。
![]()
6月9日全天就是我们的村落攻防战。因为知道他们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被我们报销了,周围的日军部队急眼了,像疯狗一样反扑过来。包括石家庄、无极、深泽、安平和饶阳等地的日伪军总兵力,最终达到了1800多人,并且配备了数门火炮和重机枪,他们武装到牙齿,向宋庄集结。后来又有保定方向来的七八百人以上,日伪军后来达到了2500多人以上。八路军面对于10多倍以上的敌人,依托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进行顽强的抵抗。
笔者介绍过,我军在进行攻防战的时候,对他们有一种“放近了打”的原则。因为我们装备不行啊,如果太远了,射程和精度就出问题了。这就需要严格的、精确的和非常有胆量的时机把握。我军等日军冲到30米之内一起开火,这个时候开始投掷手榴弹,很多敌人直接在阵地前毙命了。
当时我们有一个“三不打”的原则,我们的弹药确实很缺,所以要尽量省着用。所谓的三不打就是“敌人不到五十米以内不打,不是成群敌人不打手榴弹,不发动集团冲锋不用机枪打”。当时我们真的很困难,所以这就是歌里唱的,“每一颗子弹要消灭一个敌人”。
![]()
我们除了近战歼敌之外,更有灵活机动的举措,在各个阵地之间灵活转移兵力,哪里吃紧就支援哪里,我军利用院落和交通壕沟不断变换射击的位置,争取让日军的炮火优势难以发挥。这就是过去在近代战争史上开始用的坑道战。通俗讲,为了掩护自己,要躲避敌人的炮火,所以经常会在战斗开始之前大家都挖一些沟,这个就叫交通的壕沟。比如说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他们就开始这样用这种方法了,在一战时期,这个方法就非常普遍了。当然,我们不是说躲在沟里,我们一刻都没有停止战斗。日军凭借武力优势多次突破了我军的前沿阵地,所以双方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格斗!我军英勇的战士们用刺刀和铁锹甚至是自己的双手直接与敌人搏斗,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最终也把一次次突入的日军打退了。
虽然日军的兵力和火力占了绝对优势,但是在复杂的村落环境当中,他们的战术确实显得非常效率低而且,他们发起了数十次冲锋,最终都被八路军瓦解了。当时八路军区、县里的其他同志和当地的民兵也一直在帮忙,还有那些自发帮忙的群众们,冒着生命危险给我军送饭送水……因为当时是非常炎热的夏季,你这一天什么都不用干,你都会又渴又饿,别说你在打仗了……敌军也想要水源,他们只要跑到水井旁边,就会有人被打死!到了战斗最后阶段,就是6月9日的深夜到10日的凌晨之间,我军已经歼灭了大量日军,但是我们的伤员也非常多。自身的弹药基本也消耗殆尽了,我们的代价也非常大。如果继续固守下去,在村子里是非常危险的。
我军指挥员根据情况当机立断,要突围。我们认为当时经过了一整天的苦战,日军也是疲惫不堪的,他们戒备可能就松懈了。所以在6月10日的凌晨2点左右,八路军进行了简单的动员和编组,为了不让敌军察觉,全体人员都肃静无声。我们用布条把马蹄子都包裹上了,为了不让它走出声音,然后把伤员同志们都用担架抬好,选择日军包围圈的结合部,就是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方向,但是就悄悄地这样穿出去了。所以第二天天亮以后,经过休整的日军,就开始认为八路军主力还在村子里。他们误以为跑掉的只是一小部分。
天亮之后,日军又进行了一些准备,又发起了一次冲锋,结果冲进村子里之后,看到大家都撤走了。他们恼羞成怒,于是放了一堆空炮,结果就小规模的火并,也就是他们自己人打起来了。最终这些日军在村子里乱转了一圈,发现这里没有八路军可打了,又开始互相埋怨了一通。其中还有从太平洋部队调到华北战场的士兵,感觉这个仗更难打了,而且觉得为了抢一个村子伤亡成这样,他们自己非常有怨言。甚至有几名日军士兵朝着日本的方向拜了拜,就找地方上吊自杀了。这一仗八路军以两个连的兵力,与十倍的日伪军激战16小时,毙伤日伪军400余人(其中击毙日军坂本吉太郎少将以下200余人,击伤200余人)。后来经过日军方面的一些资料验证,发现这个数值应该是只少不多。他们声称是有五六百人在此进行抵抗之后玉碎了。当然他们数据是不算皇协军的。根据1994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八路军表册》中收录有“宋庄战斗”条目,当时说该战斗“毙伤日伪军40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我方伤41人,亡32人”。这个是经过了第一次的激战的数据。后来在增援的时候应该会更多。不管怎么说,这次确实是一个以少胜多的胜利。根据当时的人回忆说激战到最后,确实也有某些日军确实看着这个情况,他们也不敢再打,某些人冲锋的时候都是被指挥刀顶着才敢往前冲。再后来这个地区的日军给死掉的司令官和其他人开了追悼会,秉承一贯报喜不报忧的原则,非要说歼灭了我军的主力,但是他们自己把宋家庄这个地名称为“送死村”。
![]()
所以他们确实怕了,我们的战果也真的是很辉煌,我军成功突围,在绝对的劣势下,不仅重创了敌军,而且主力成功跳出包围圈,保护了当地群众,也保全了我军有生力量。宋庄的战斗是抗日战争当中村落防御战的经典和巅峰之作。为什么要这样赞扬呢?因为它完美地展示了在平原地区如何利用村落地形,通过充分的战前准备,就是构筑工事,还有灵活的战术指挥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来抵消敌人的兵力火力优势。在“五一大扫荡”,是日军气焰最为嚣张的时期,但是我军在宋庄这次战斗用铁的事实证明,八路军不仅能在游击战当中取胜,也能在正规的阵地防御战当中创造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另外,这次防御战的防御工事非常精妙,我军把这种智慧经验将继续在其他战场上加以利用,保持接连的胜利。还有这一次击毙了日军少将,也沉重打击了当地日军的指挥系统和中高级军官的士气,这是五一大扫荡期间,日军遭受的最大一次校级(佐官)以上军官的损失。更不用说还有政治和精神上的巨大影响,在日军重兵云集的扫荡核心区域,我们用了一支小小的八路军部队,竟然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这就戳穿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仗极大鼓舞了正处于最艰难时期的冀中乃至全华北居民的抗日信心!
宋庄战斗的胜利就是强心剂,稳定了冀中的局势,告诉了根据地的人民,八路军一直在,我们一直在战斗,而且能打胜仗!坚定了我军民坚持平原游击战的决心,为最终粉碎“五一大扫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外战斗的胜利和指挥员的卓越指挥、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还有群众的支持也是密不可分的,充分体现了八路军是一支有信仰、有智慧、有战斗力的钢铁队伍。当时这次伟大的胜利,真的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一起,也就是说夜间突围和村落防御工事还有军民一致,这不仅被写入我们的军事教科书,也是在民族危亡关头,体现我们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精神象征,宋庄战斗的精神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红色血液,这次战斗的光辉将永载抗日战争的史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