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个国家的饮食习惯拿来当温度计,往往能看出社会情绪的变化。
过去,韩国人无论下班累成什么样、世界杯踢到几点、心情好坏,只要来一份炸鸡加啤酒,整个人立刻缓过劲。
炸鸡不是零食,是精神支柱,是压马路的年轻人到中年上班族都能找到共同话题的那种存在。
可现在,一整只炸鸡卖到三万韩元以后,人们的耐心突然没了。
社交平台上一片吐槽,门口贴上抵制海报,很多家庭的周末固定菜单悄悄改成了别的东西。
![]()
新鲜的是,炸鸡店老板也不好过。街上不少铺子换了招牌,原来的炸鸡店,要么关门,要么改成咖啡店。
三十年如一日的炸鸡热,正在韩国失去光环。
但事情并不是涨价那么简单,这背后,是一个行业膨胀到极限后,终于被现实扯回地面。
01
要理解如今的退潮,就得先弄清它当初为什么能火。
韩国并不是从小吃炸鸡的国家,真正让炸鸡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是70年代之后养殖业起飞,鸡肉价格变得友好。
以前吃鸡要挑节日,现在随时都能点上一只,对工资不高、压力大的上班族来说,这是少见的便宜又能吃饱的选择。
再加上韩国的工作节奏快,到点吃饭是奢侈的,外卖又方便,炸鸡顺势成了打工人最不会踩雷的选择。
油大、量足、带酱、下酒、吃着不费脑子,饿的时候来一份永远不会错。
后来韩剧里的镜头又推了一把,电视剧里总是男女主坐在便利店灯光下,吃着炸鸡谈心,世界杯的时候,整条街坐满看球的人,桌上堆着炸鸡盒。
![]()
年轻人模仿明星,家庭跟着孩子,商圈跟着潮流,等到大家反应过来,一个国家居然被一种食物牢牢占据了心智。
于是,淘汰工作的人去开炸鸡店,拆迁的店面继续做炸鸡店,连加盟总部都忙不过来。
店越开越密集,口味越做越花哨,炸鸡成了韩国人生活里最稳定的存在。
只是,表面热闹背后,其实已经有隐患在积累。
02
一个国家五千多万人,塞进三万多家炸鸡店,会发生什么?
答案是:谁也赚不到钱。
老板们一开始还觉得自己选对了路子,结果不到两年,就发现竞争大得夸张。
隔壁开一家,转角开一家,对面再来一家,走几步就能看到新招牌,但消费者的胃是有限的。
市场被迅速挖得只剩边边角角,不少老板还没熟练掌握经营,就已经开始算亏损。
更现实的是,炸鸡的做法差不多,口味差别不大,价格是唯一竞争点。
可偏偏鸡肉、人工、店租全部上涨,老板想不亏只能往菜单上加钱,问题是,涨价的速度远比消费者能接受的速度快。
![]()
当一只炸鸡的价格涨到153元人民币时,韩国人开始用“吃不起”来形容这道曾经的“老朋友”。
在社区帖子里,很多人说,周末吃一顿炸鸡不再轻松,而是负担。
老板也难,消费者也难,结果就是:没有人能继续撑下去。
于是出现了那个刺眼的数据,韩国炸鸡店曾经达到每小时倒一家的纪录。
这是行业正式亮起红灯的标志:
原本是门小生意,却被过度追捧后,反而被淹没在成本、竞争和同质化里。
03
其实,中国人也追过一阵韩式炸鸡。
那几年,只要有韩剧热播,只要主角吃炸鸡,全国立刻会出现同款小店。
商场里排队、外卖订单爆满,甚至一些店专门把明星代言照贴在门口。
但热闹没持续多久,风向一下就变了,最关键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口味的热度很难维持。
韩式炸鸡味道重,甜辣为主,新鲜感过了就容易腻。
第二:中国餐饮实在太能打。
烧烤、火锅、炸串、卤味、麻辣烫,哪个都比炸鸡便宜,又比它选择多。
![]()
第三:性价比差距显而易见。
韩式炸鸡动辄七八十元,而路边一份现炸鸡排十来块,年轻人很快就用脚投票了。
韩式炸鸡在中国降温,很像现在韩国本土正在发生的情况:
消费者不会永远为一种食物停留,一旦价格不再友好、口味缺乏变化、竞争者更有吸引力,它就失去了位置。
04
这几年去韩国旅游的人应该都注意到了,街上开得最快的不是炸鸡店,而是中国元素浓的店铺。
麻辣烫、奶茶、重庆酸辣粉、湖南米粉、锅包肉盖饭、东北烤冷面,年轻人吃得开心,排队也愿意等。
韩国媒体自己也说,很多原本靠炸鸡撑着的街区,如今被中式餐饮接管,一些原本靠炸鸡稳住客流的店铺,把菜单改得越来越“中式”。
![]()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韩国年轻人的饮食习惯变了,他们想尝试更丰富的口味,也想花得更值。
炸机还在,但不再是唯一,甚至不再是首选。
这就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了:炸鸡不再是韩国自带情绪价值的那道菜了。
05
炸鸡并没有变难吃,韩国人也没有突然不爱它。
让炸鸡走下坡路的,是价格压力,是经营难度,是口味疲劳,是替代品太多,也是消费者生活方式变化太快。
人们开始愿意为健康买单,为体验买单,为多样化买单。
炸鸡的风光,来自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文化传播和饮食转型。
炸鸡的退潮,也来自同样的力量,一个行业的兴衰,有时候就浓缩在一顿饭里。
韩国人吃了三十多年的炸鸡,如今把它从必选项变成可选项,这不是对炸鸡的背叛,而是对生活的重新选择。
![]()
食物有自己的时代,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去向。
谁能站上风口,一定能红得很快;谁留不了住人心,也会很快退场。
韩国炸鸡的故事,既是饮食的变化,也是消费的变化。
更提醒我们:再热的行业,只要走到过度,就会被时代轻轻按下“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