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价上涨,这也不是最近的事,涨了有一段时间了。
而且这也不是啥新鲜事,因为几乎每年10月、11月的时候都有这么一波上涨。
最直观的数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上一周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监测显示,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的平均价格为5.32元/公斤,比上一周上涨了1.1%,而比去年上涨了18.2%。
再说得具体一点,其中环比上周涨幅比较大的有韭菜、西红柿、茄子以及胡萝卜等,而环比上周下降幅度较大的则是油菜、黄瓜、菠菜以及菜花。
可能有人会说了,哪下降了,这几个价格都还很高呢。
没错,因为这只是和上一周相比降了,但是老百姓不会这么比,老百姓一般都是和去年的菜价比。
而和去年相比,这几个降幅大的蔬菜也都比去年高得多。
![]()
比如像油菜,比去年就涨了66.7%,黄瓜比去年涨了75.5%,菠菜更离谱,比去年涨了89.5%。
而猪肉价格相比去年则下降了26.1%,所以很多人感觉菜比肉还贵了。
但是前面说了,这不是啥新鲜事,因为每年几乎都要涨这么一波。
首先这就属于是季节性上涨。
夏天蔬菜生长比较快,所以供应也就充足,但是到了秋冬季,北方蔬菜逐渐减少,这时候就要南菜北运了。
但这时候往往南菜还没衔接上,所以供应就出现了季节性的偏紧,导致菜价容易上涨。
其次是天气影响很大。
蔬菜主要是光照和运输,而今年秋收时华北遭遇了连阴雨,使蔬菜光照明显不足,生长变慢。
另一方面呢,阴雨天影响运输,运输成本增加,最终也会反映到蔬菜价格上。
![]()
从上涨的具体品种来看,每年像西红柿、菜花等最容易上涨。
因为西红柿是典型的喜温怕冷,对低温比较敏感,而且也不耐储存。
所以供应链的任何波动都会直接反应到价格上。
菜花也是这样,对温度比较敏感,太冷或者太热都不行,一旦温度波动过大,就会影响品质。
还有容易上涨的就是叶菜。
叶菜因为不易保存,而且极容易腐烂,所以下游拿货量往往不大,所以供应也就紧张。
菜价的波动短期看供给,长期看成本。
供应是短期问题,蔬菜生长周期相对快,所以当后续供应补充上来,就能得到缓解。
![]()
但成本却是长期问题。
一方面受天气影响,运输成本有所上涨。另一方面,冬春蔬菜开始南北运,也进一步推升了成本。
所以菜篮子“重”了以后,想再轻下去就需要一定时间了。
而且由于今年蔬菜价格同比涨幅较大,所以即便后续回落,大概率整体也要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