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年,一个痴迷机器人的工程师在苹果公司得到了 "Android" 的外号。这个源自希腊语、意为 "像人一样的机器" 的词,后来成了全球数十亿手机的操作系统名称。
![]()
36 年后的 2025 年,62 岁的安迪・鲁宾(Andy Rubin)在东京悄然启动新公司,要把这个外号变成现实。
这位改变了人类手机使用方式的传奇人物,正在用职业生涯完成一场跨越三十年的轮回,人形机器人赛道也因此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玩家。
一、外号的逆袭:从苹果戏称到全球 OS 霸主
鲁宾与机器人的缘分,早在职业生涯初期就已注定。
![]()
1963 年他出生于纽约州,父亲经营着电子产品直销公司,从小就浸润在各类电子设备中。1986 年,鲁宾从尤蒂卡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第一份工作就是德国卡尔蔡司的机器人工程师。
1989 年,鲁宾加入苹果担任制造工程师,因对机器人的极度痴迷,同事们给他起了 "Android" 的外号。
这个外号没有随着他离开苹果而消失,反而成了他创业路上的标志。2003 年,鲁宾创办 Android Inc.,当时这个项目还在红点创投孵化。
他后来坦言,若没有谷歌收购,初创公司状态的 Android 很难盈利,因为他们的模式是免费提供系统,靠向运营商卖服务赚钱。
2005 年,谷歌以约 5000 万美元收购 Android,鲁宾随之加入,担任移动和数字内容高级副总裁。
2008 年,首款商用 Android 手机 HTC Dream 问世,这个源于外号的系统,逐渐成长为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
二、从未远离:贯穿 30 年的机器人执念
很多人以为鲁宾是 "突然" 跨界造机器人,其实这是他职业生涯的主线。
离开苹果后,鲁宾先后在 General Magic 和 WebTV 工作,参与开发了摩托罗拉 Envoy 这类早期移动设备。1999 年,他联合创办 Danger Inc.,推出的 Hiptop 设备后来成为风靡一时的 Sidekick 手机。
![]()
这些看似与机器人无关的创业,实则都在积累硬件研发和生态搭建经验。
2013 年,鲁宾离开 Android 部门,转而负责谷歌的实验性机器人部门。
在他的主导下,谷歌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包括后来声名显赫的波士顿动力,目标直指制造业和零售业机器人。
2014 年鲁宾离开谷歌,官方说法是投身创业和慈善,但 2018 年《纽约时报》披露,其离职与性骚扰指控有关,这一争议也给他的职业生涯蒙上阴影。
离开谷歌时,鲁宾获得了约 9000 万美元遣散费。2015 年,他创立创业孵化器 Playground Global,专注支持机器人和 AI 领域创业者,筹集了 3 亿美元资金。
可惜后续几次创业都未能复制 Android 的成功,2017 年推出的 Essential 高端手机和家庭安全项目 Simple Things,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 2025 年,62 岁的鲁宾在东京启动 Genki Robotics,才算真正回归了最初的热爱。
三、为何选东京?日本机器人产业的优势与坑
鲁宾把人形机器人创业的基地选在东京,绝非偶然。
![]()
日本在机器人领域有着深厚积淀,发那科、安川电机、三菱电机等都是全球领先的工厂自动化机器人制造商。
发那科自 1974 年推出首台机器人后,已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占据全球数控系统 70% 的市场份额。
东京大学的实验室在人形机器人研究方面享有盛誉,加上软银等投资巨头的关注,日本的人才和产业基础十分扎实。
但日本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也并非一片坦途。
从 1980 年代到 2018 年,本田 ASIMO、软银 Pepper 等曾引领第一波浪潮,最终却因成本过高或实用性不足停产。
ASIMO 单台造价高达 250 万美元,远超雇佣真人护工的成本,根本不具备商业化条件。
2010 年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企业无力支撑不盈利的机器人项目。
更关键的是,早期 AI 技术尚未成熟,这些机器人只能依赖传统运动控制算法,只能执行预设动作,环境适应能力极差。
鲁宾选择东京,本质上是想结合日本的精密制造优势,与当下的 AI 新技术形成互补。
他深谙 AI 系统和生态搭建,若能打通日本硬件制造与美国 AI 软件创新的通道,或许能在赛道中找到突破口。
四、风口与难关:2025 年人形机器人的生死局
鲁宾此时入局,恰逢人形机器人行业的 AI 驱动热潮。
特斯拉 Optimus、Figure AI、中国宇树科技和小鹏汽车等企业纷纷布局,风险投资争相涌入。
行业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仅数百台,2025 年预计将跃升至约 2 万台,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5-2026 年被业内视为从研发示范转向量产和商业化的关键窗口期,技术上已实现重大突破。
AI 大模型和强化学习技术的成熟,让机器人能实现场景泛化和自主决策,不再是只能执行预设动作的 "机器"。
![]()
但看似火热的赛道,实则暗藏重重难关。
首先是成本控制,当前人形机器人售价高昂,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必须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其次是可靠性和应用场景验证,机器人需要在真实环境中经得住长期使用考验,找到明确的商业化路径。
对鲁宾而言,挑战还有更多层面。
他近年来的创业记录并不理想,Essential 和 Simple Things 的失败证明,即便有经验和资金,成功也绝非易事。
个人争议可能影响 Genki Robotics 的融资和业务拓展,而行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不过鲁宾也有独特优势,他既懂机器人硬件研发,又有 Android 生态搭建的成功经验,更了解 AI 系统的核心逻辑。
从 "Android" 外号到安卓操作系统,再到东京造真机器人,鲁宾的职业生涯正在完成一场圆满的循环。
这位曾经改变数十亿人生活的工程师,正试图再次定义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而 "Android" 这个词,也即将以它最本真的含义,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