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形机器人量产颠覆职场:谁会被替代?

0
分享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沈素明,作者:非职能管理专家,原文标题:《人形机器人量产颠覆职场:谁会被替代?企业如何重构组织能力?》

世界正迎来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关键拐点。2025年,特斯拉Optimus、Agility Robotics的Digit、波士顿动力的Atlas等人形机器人将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将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和企业组织形态。

本文系统分析人形机器人量产对企业组织的底层逻辑冲击,揭示“岗位消失,任务流崛起”的管理范式转变。传统的“岗位-人-任务”金字塔结构将被“任务流-能力池”的动态网络取代,对管理者角色提出全新挑战,从“人力调度员”转向“系统设计师”。

不同行业对人形机器人的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制造、物流、仓储行业首当其冲;而服务业因强调情绪劳动和场景适应,暂时具备较高替代壁垒。企业应重新定义“工作”概念,建立“能力超市”将人机能力标签化、模块化,设立“人机协同实验场”,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关注员工转型与社会责任。

人形机器人不只是“省人工工具”,而是组织系统设计的倒逼力量。企业必须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重构能力体系,修复社会信任,共同应对这场影响深远的组织变革浪潮。

一、人形机器人量产浪潮下的全球变局

2025年,特斯拉计划生产1万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并预计2026年起实现每月1万台的量产规模。与此同时,Agility Robotics的Digit、波士顿动力的Atlas、Figure AI的Figure 01等竞品正在加速技术迭代,试图抢占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第一张船票。大模型的加持,使得这些机器不再是工业流水线上的“提线木偶”,而是逐步具备感知、决策、执行能力的智能体。

这场人形机器人竞赛,不仅是技术领域的狂欢,更是全球产业格局重塑的开端。丰田、三星等制造巨头已在不同工厂布局人形机器人试点,用于自动化装配和质检作业。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的报告指出,未来十年,全球制造业岗位中约14%可能面临自动化替代风险,而技术性失业的波动区间将因国家发展水平与行业差异而有所不同。

这不是未来式的假设,而是进行时的现实。

当Optimus们大规模进入工厂,Atlas们开始出现在零售门店,Digit们穿梭在物流中心,企业的“人力战略”是否还成立?岗位的定义是否还有效?管理的对象是否还是人?

一个必须被提出来的问题是:企业管理者,该如何面对人形机器人走进组织后的世界?

二、岗位消失,任务流崛起:企业组织的底层颠覆

人形机器人的到来,注定不是一场简单的“劳动力补充”,而是对企业管理底层逻辑的直接挑战。传统管理模式建立在“岗位-人-任务”的金字塔结构之上:岗位定义工作内容,员工对应岗位,任务分解到人头,KPI考核作为驱动。这套体系运转了上百年,从流水线工厂到现代服务业,几乎无所不包。

然而,当Optimus们能够替代一线工人、仓库管理员、甚至基础客服时,这个逻辑开始瓦解。以Amazon为例,在其位于西雅图的仓库中,Agility Robotics的Digit人形机器人已开始试点上岗。数据显示,Digit每小时能够处理约100个储物箱的分拣任务,而人类员工的平均处理量为80个。这不仅仅是效率提升的问题,而是组织结构的根基被重新定义:岗位,究竟还是不是“人的专属”?

全球范围内,类似的替代迹象正在扩散。三星电子在韩国工厂的生产线上,已部署人形机器人辅助质检工作,减少了30%的人工差错率;德国宝马集团则在慕尼黑工厂引入“协作型机器人”,负责零部件搬运与分拣。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超过1.2亿份工作将受到自动化的冲击,其中以制造、物流、零售为重灾区。

更深层的挑战随之而来——如果岗位不再属于人类,企业管理者究竟在管理什么?是人的情绪、技能,还是被拆解成模块的“任务”?

这场革命,比“裁员”更残酷。裁员只改变了人,而人形机器人重塑的是整个系统。它不是“削减人力成本”那么简单,而是撕裂了组织的底层逻辑,把“岗位”这个百年老物件,送上了解构的手术台。

三、组织能力重构:能力标签化与管理者转型

未来的组织,将不再是“岗位+人”的静态拼图,而是“任务流+能力池”的动态网络。人形机器人的出现,迫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运作模式:任务,需要谁来完成?是人,还是机器人?还是两者协作?

能力标签化,成为了新的组织语言。搬运、分拣、螺丝组装、监测设备,这些动作不再是特定岗位的专属,而是被赋予了“能力模块”的定义。富士康已经在深圳工厂引入了UBTech的Walker S1人形机器人,用于物料搬运、质检和基础装配工作,与一线工人形成协作模式。据项目反馈,机器人承担了20%以上的重复性任务,降低了生产线的人员流动率,并提升了整体操作安全性。

这种能力标签化的逻辑,意味着企业需要的不再是“一个岗位干一辈子”的员工,而是可随时被调用、组合、替换的能力单元。组织架构将从静态的“部门-岗位”模式,进化为基于任务流动的“能力调用系统”。

对于管理者来说,这并非小修小补,而是角色的彻底重塑。

从人力调度员到系统设计师,从“管多少人”到“管任务链、能力池、交付流”。他们必须懂得哪些工作由机器人承担,哪些工作需要人类的判断与创造力,如何编排高效的任务流,如何打通人机协作的全链路流程。

管理学权威加里·哈默尔曾指出,未来组织的竞争力,不在于战略有多精妙,而在于能否在结构上保持柔性、快速响应变化。这场人形机器人革命,正是对这一观点最现实的验证。

那些还停留在“部门墙”思维、只会调配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将在未来被边缘化,成为被技术淘汰的“过时角色”。而那些能够掌握系统设计能力、理解人机协作逻辑的管理者,才是未来组织真正的中坚力量。

四、行业分化:不同产业的人机协作临界点

人形机器人对组织的冲击,并非“一刀切”。不同产业、不同岗位的人机替代临界点,存在显著差异。

制造业无疑是第一波震中区

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行业,生产流程高度标准化,重复性工作密集,适合机器人深度介入。丰田、宝马等企业已在装配、焊接、质检环节引入人形机器人,提升了生产线的灵活度与安全性。富士康通过引入Walker S1,将产线上的物料搬运与部分质检外包给机器人,每年节省约10%的用工成本(数据来源:UBTech官方新闻稿,2024年4月)。

物流与仓储行业紧随其后

Amazon的仓库试点显示,Digit机器人每小时处理约100个储物箱,高于人类员工的80个任务处理量(数据来源:Geekwire,2023年12月)。这种提升不仅体现在效率,更在于7×24小时不间断作业的能力,直接压缩了人力调度的必要性。

但在人机协作的世界里,服务业的替代门槛显然更高

零售、教育、医疗、餐饮等领域,强调情绪劳动、复杂沟通与场景适应。技术性失业研究专家David Autor的分析表明,越是“非标准化、依赖人类经验和情感”的岗位,越能抵抗机器替代。例如,机器人可以完成简单的收银任务,但难以替代奢侈品导购的情绪捕捉与关系维护能力。

此外,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报告显示,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机替代率差距高达20%。原因不仅是技术普及水平不同,更是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弹性的不同:中小企业、服务型企业、发展中地区,普遍缺乏系统性改造与投资能力,更需要“渐进式+模块化”的引入路径,而非直接照搬头部企业的全自动化模式。

理解行业差异,厘清边界条件,才能避免一味追求“技术替代率”的表面热潮,而忽视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与产业特性。

五、行动建议:企业如何准备这场革命?

面对这场人形机器人引发的组织革命,企业不能再观望,而必须主动迎战。以下是应对路径的五个关键行动建议:

第一,重新定义“工作”本身工作不再等于岗位,而是一个由任务组成的流动系统。

企业必须系统性梳理任务流,明确哪些工作需要人类的创造力与判断力,哪些工作可以由机器人承担,哪些环节必须构建人机协作接口。重新设计组织架构,以任务为核心,而非岗位为核心,才能适应人机混合团队的运作模式。

第二,建立“能力超市”将组织内部的人力、机器人、算法能力全部拆解成可调用的能力模块,打标签、建档案,形成“能力库存”。未来的任务调度不再是“岗位分配”,而是从能力池里“下单”所需模块,实现任务链路的快速响应与组合。

对比图:



这种“能力超市”模式将帮助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革命中保持竞争力,通过将组织内部的人力、机器人和算法能力拆解成可调用的模块,实现任务链路的快速响应与组合,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效率。

第三,设立“人机协同实验场”不要等到机器人全面普及才被动适应,而是现在就设立小范围试点项目。

比如,蔚来汽车在合肥工厂已部署人形机器人协助物流搬运,探索“柔性产线”模式。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租赁机器人服务(如Flexiv、云迹科技等提供的“机器人即服务”解决方案)进行低成本试水,降低技术引入门槛,缓解资金压力。

第四,培养“人机协作型管理者”未来管理者必须掌握系统设计、流程优化、技术理解能力。

他们需要懂得如何编排任务流、管理能力池、设计人机协作流程,而不仅仅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企业可考虑引入人机协作专项培训,推动管理层能力升级。

第五,关注社会成本与员工转型企业需要正视技术替代所带来的社会责任问题。

如何为被替代岗位的员工提供再培训、岗位转型通道?如何建立透明的沟通机制,减少员工恐慌与抵触?管理者必须提前设计“员工再生长计划”,而非等到冲突发生时再临时应对。

这场革命,绝不是头部企业的专利。任何企业,尤其是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的低成本试水路径:从引入一台租赁机器人开始,从一个流程改造项目开始,从一次管理层的“未来能力学习”开始。先动手,再完善。

六、 结语:技术替代率背后的伦理与社会账单

人形机器人的到来,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也是组织系统变革的必然。

但当我们沉浸于生产效率提升、成本优化、利润增长的喜悦时,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亟需被提出——这场革命,究竟为谁服务?

首先,技术替代的是岗位,不是人类本身。

机器人的确能够承担高重复、低附加值的任务,但人类独有的情绪、判断、价值观,依然是组织不可或缺的核心。然而,如果管理者只看到成本账,而忽视了社会账,结果可能是创造了一批“高效运作的企业”,却也制造了一批“被替代的人”。

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机器人渗透率每提升10个百分点,制造业岗位减少约4%,且受影响最大的是中低技能工人。经济学家David Autor的研究进一步指出,技术替代与社会不平等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那些无法适应新技术的人群,往往沦为失业潮的第一批牺牲品,而企业若缺乏相应的再培训体系与转型支持,只会加剧这一问题。

更隐蔽的,是算法与机器决策的透明性问题。当企业将越来越多的工作外包给“黑箱化”的算法与机器人,谁来监督它们的决策?安全事故如何归责?算法偏见如何纠偏?这些技术伦理议题,已经不再是学术界的空谈,而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正视的现实挑战。

中国的企业更需要直面这一问题。

不同于欧美高度市场化的劳动力体系,中国企业肩负着更复杂的社会责任——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稳定问题。蔚来、比亚迪、海尔等企业在探索人机协作时,都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转型路径,既引入机器人提升效率,也同步推动员工技能升级与新岗位创造。这种“双轨并行”的路径,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人形机器人不是简单的“省人工工具”,而是组织系统设计的倒逼力量。

企业要做的不只是“引入机器人”,更是“重构能力体系,修复社会信任,承担社会责任”。这场革命,绝不只是企业的胜负游戏,它同样关乎一个社会能否平稳过渡到未来。

资料来源与引用

-特斯拉Optimus 2025年1万台、2026年月产1万台的量产规划 - 华尔街见闻,《2025,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2025年

-Amazon西雅图仓库Digit机器人每小时处理约100个储物箱,高于人类员工80个 - GeekWire报道,2023年12月

-国际劳工组织(ILO)报告:未来十年全球制造业岗位约14%面临自动化替代风险;到2030年全球超1.2亿工作将受自动化冲击 - 国际劳工组织官方报告

-三星电子韩国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质检,人工差错率下降30%

-富士康深圳工厂引入UBTech Walker S1人形机器人,承担20%以上重复性任务 - UBTech官方新闻稿,2024年4月

-Figure AI计划未来4年生产10万台人形机器人 - 华尔街见闻,《德银人形机器人重磅报告》,2025年2月

-机器人渗透率每提升10个百分点,制造业岗位减少约4% -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

-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关于未来组织竞争力的管理理论 - 《竞争大未来》(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沈素明,作者:非职能管理专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418318.html?f=wyxwap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摇晃了几下,突然爆炸!很多广东人家里都有……

摇晃了几下,突然爆炸!很多广东人家里都有……

深圳晚报
2025-11-18 21:59:44
英国再现华人淫魔

英国再现华人淫魔

不正确
2025-11-18 14:40:32
深挖 | 骑摩托、玩摇滚、猜拳赢了让老公跟自己姓……高市早苗,要多野有多野!

深挖 | 骑摩托、玩摇滚、猜拳赢了让老公跟自己姓……高市早苗,要多野有多野!

新民周刊
2025-11-18 13:07:03
长荣货轮入天津港被拒?帮美运坦克入台!损失惨重苦不堪言

长荣货轮入天津港被拒?帮美运坦克入台!损失惨重苦不堪言

云舟史策
2025-11-18 07:30:28
关于供应链转移这事,有业内网友说出了这些细节

关于供应链转移这事,有业内网友说出了这些细节

清晖有墨
2025-11-18 13:29:54
已确认!是知名演员周润发

已确认!是知名演员周润发

大象新闻
2025-11-18 13:14:07
帝王蟹不是螃蟹?泛滥的帝王蟹,为何说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帝王蟹不是螃蟹?泛滥的帝王蟹,为何说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2025-10-13 10:09:58
逃离杭州,连网红也没钱了

逃离杭州,连网红也没钱了

最人物
2025-11-18 14:51:32
东部战区重磅发布!

东部战区重磅发布!

新京报
2025-11-18 16:23:55
重大风险警告!日本全境或变战场,中方14艘巨舰下水,反制将开始

重大风险警告!日本全境或变战场,中方14艘巨舰下水,反制将开始

云鹏叙事
2025-11-16 15:18:51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被日媒看了笑话,记者采访道出心声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被日媒看了笑话,记者采访道出心声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18 01:27:22
郑丽文“倡导统一”四字吓坏了谁?美西方“驻台代表”排队求见

郑丽文“倡导统一”四字吓坏了谁?美西方“驻台代表”排队求见

海峡导报社
2025-11-18 18:19:07
机器人集结交付画面被质疑视频造假?优必选回应:系实拍

机器人集结交付画面被质疑视频造假?优必选回应:系实拍

南方都市报
2025-11-18 19:18:07
U22中国0-0乌兹别克斯坦U22无缘冠军,汪士钦报复推人染红

U22中国0-0乌兹别克斯坦U22无缘冠军,汪士钦报复推人染红

懂球帝
2025-11-18 21:33:16
解放军说出日本最悲惨的下场,中国不介意把日本变成主战场

解放军说出日本最悲惨的下场,中国不介意把日本变成主战场

孔孔说体育
2025-11-17 10:39:24
你以为玛哈是个纨绔国王?

你以为玛哈是个纨绔国王?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18 15:25:13
马云戴工牌现身蚂蚁园区

马云戴工牌现身蚂蚁园区

界面新闻
2025-11-18 19:23:05
万人痛批咏梅落选“金鸡奖”,陈道明当年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万人痛批咏梅落选“金鸡奖”,陈道明当年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八卦南风
2025-11-18 11:15:09
上海赴日男子在日媒前声称,不在乎政府的呼吁,花钱是自己的自由

上海赴日男子在日媒前声称,不在乎政府的呼吁,花钱是自己的自由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8 19:01:13
20岁四川音乐学院王璇媛确诊癌症,长得漂亮成绩好,因起红疹确诊

20岁四川音乐学院王璇媛确诊癌症,长得漂亮成绩好,因起红疹确诊

180视角
2025-11-18 15:01:57
2025-11-19 00:07:00
虎嗅APP incentive-icons
虎嗅APP
个性化商业资讯与观点交流平台
25297文章数 6870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家居
教育
数码
公开课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家居要闻

彰显奢华 意式经典风格

教育要闻

商科在英国真的没落了!

数码要闻

预售1449元,华为FreeBuds Pro 5悦彰耳机完整规格公布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