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掉10份超加工食品的女性,在50岁前被诊断出癌前结直肠腺瘤(息肉)的风险,比那些每天只吃3份的人暴增了整整45%!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全球年轻人(50岁以下)结直肠癌发病率神秘飙升的当下,这项研究首次为这个“世纪谜题”提供了最直接的线索之一。这项开创性研究由哈佛大学附属的马萨诸塞州布里格姆总医院癌症研究所的团队完成,资深作者是 Andrew Chan 博士,研究成果刚刚(2025年11月13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上。
![]()
到底是什么“恶魔”在作祟?
答案直指一个你我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s)
它们可不是指你家厨房里简单加热、烹饪的“加工食品”,而是那些使用工业技术和厨房里罕见的成分(如乳化剂、增稠剂、人造香精等)制造出来的“终极形态”食物。
它们通常高糖、高盐、高脂、低纤维,而且被设计得“非常美味”,让你欲罢不能。
在这项研究中,贡献“风险值”最大的超加工食品包括:超加工面包和早餐食品、各种酱料(蛋黄酱、番茄酱)、涂抹酱,以及含糖或人工甜味剂的饮料。
……是不是感觉膝盖中了一箭?
![]()
这项研究追踪了近3万名美国女护士,时间跨度长达24年。研究人员发现,这种风险是“线性”的——简单说,你吃的越多,风险就越高。
你可能会立刻反驳:等等!吃这些垃圾食品的人,肯定也更胖、不爱运动、有糖尿病吧?这能怪食物吗?
问得好!研究人员也想到了。
然而,令人脊背发凉的是:即使在排除了体重指数(BMI)、2型糖尿病、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甚至饮食中的纤维、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等所有已知的风险因素后,超加工食品和癌前病变之间的这种强烈联系,依然存在!
这意味着,超加工食品很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杀手”。
那么它到底是如何在我们的肠道里“作恶”的?
科学家们推测,这些“人造”成分可能正在对我们脆弱的肠道菌群进行“无差别攻击”,破坏肠道黏膜的保护屏障,引发长期的、不易察觉的慢性炎症,最终点燃了“癌症”的导火索。
更诡异的还在后面。
![]()
研究发现,超加工食品只和一种特定的癌前病变——“传统腺瘤”——的风险显著相关,但和另一种癌前病变——“锯齿状病变”——却没啥关系。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种食物的攻击是“精确制导”的!它可能只激活了某一条特定的癌变通路!
这背后隐藏的生物学机制,简直比悬疑剧还烧脑。
当然,这项研究并非“终审判决”,它揭示的是强相关性,而非绝对的因果(比如,它没有证明男性也是如此,尽管可能性很大)。
但面对日益年轻化的肠癌趋势,这个警钟已经足够响亮。
我们以为的“方便美味”,可能正在为我们的肠道埋下“定时炸弹”。从今天起,别再迷信那些“方便”和“口感”了,多看一眼配料表——那些你看不懂的化学名词越少越好。
毕竟,你的肠道,更喜欢那些“原始”一点的食物。
![]()
参考文献:
Wang C, Du M, Kim H, et al.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Precursors Among Women. JAMA Oncol.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3, 2025. doi:10.1001/jamaoncol.2025.477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