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今年双十一太惨了,其实不看数据的话,我也这么觉得——家里那位今年一点儿剁手的热情都没了。
但我刚刚翻了下数据,发现事实并非如此。2025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达到了16950亿元,同比增长14.2%。所以不是今年双十一真的惨淡,只是大家的体感上觉得冷清而已。
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呢?首先肯定是经济环境的影响,大家的消费都回归理性了。以前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二话不说就冲了,现在大多会选择忍一忍;就算是刚需品,也不会再冲动消费,正应了“购物不冲动,冲动不购物”。
其次,大家应该都有点“促销疲劳”了吧?各种先涨价再降价的套路,满减规则更是眼花缭乱,不把人搞懵不罢休,慢慢就没人愿意费这个劲了。而且现在各大平台的“百亿补贴”“天天低价”早就常态化,双十一的价格优势越来越不明显——既然天天都是低价,双十一还有啥特别的吸引力呢?
再者,双十一的战线也拉得太长了。以前就一天,大家守着点抢购;现在一搞就是七八天,连“零点开抢”都变成了“晚8点开场”,好多人等着等着就睡着了。一场购物狂欢持续一个星期,再热烈的兴致也被磨没了。
传统电商的时代,可能真的过去了。多少人还记得最早的双十一?大家守在电脑前,反复斟酌购物车里的商品,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囤货。后来从电脑换到手机,本质上只是换了个下单设备,物流还是要等四五天才到。但现在不一样了,各大平台的“闪购”“秒送”“小时达”随处可见,缺啥随时买,足不出户就能收货,何必再等一年盼一次双十一呢?
就连我这种“老古董”,现在都喜欢在直播间下单了。直播间的价格,可比双十一划算多了——每天都是“最后一天”,每天都是“过了这村没这店”,主播喊着“54321上链接”,抢东西跟打地鼠似的,热闹又实惠。
也难怪传统电商平台今年低调了不少:没有实时战报,没有倒计时弹窗,也没有满天飞的贺报,甚至没看到多少广告和明星代言。就像天天在你门口吆喝的大喇叭突然停了,自然会觉得“冷清”。
但回头看,成交额并没减少,反而还在增长。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悲观,不是大家不消费了,而是消费正在从传统电商向多元电商过渡——消费场景更多元了,消费渠道也分流了。我觉得这是好事,你怎么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