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西方记者曾提出一个难题。他在一个公开场合问:“如果被要求,我国会不会接受难民?”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其实是一个圈套。它把人推到两难的境地。如果回答“会”,这可能带来很多无法预料的后果。一个承诺听起来容易,但执行起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资源、社会结构和安全。如果回答“不会”,那么批评的声音会立刻出现。他们会说,这个国家“缺乏人道精神”、“不负责任”。
这是一个预设了答案的问题。无论你怎样回答,似乎都会落入提问者的话语。
![]()
陈启宗先生没有掉进这个圈套。他没有直接回答“会”或“不会”。他的回应很平静。他说:“我不做假设性的回答。但我告诉你历史上我国是怎么做的。”
这个回答很有智慧。他没有谈论“未来”的假设,而是指出了“过去”的事实。他知道,行动比空谈更有力。一个国家过去做过什么,比它未来承诺什么,更能说明它的品格。
他说的历史,是关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往事。当时,纳粹在欧洲大陆崛起,开始迫害犹太人。许多人面临生存危胁,急需一个避难所。
1938年,三十多个欧美国家在法国埃维昂开会。会议的议题,就是讨论如何安置这些犹太难民。会上,各国代表纷纷表示“同情”。但轮到做决定时,大家却都找理由拒绝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以国内经济困难或社会容量有限为名,关紧了自己的大门。
![]()
就在那个时候,当犹太人几乎走投无路时,他们发现了一个地方:上海。我国的上海向他们敞开了大门。
我们必须知道,那时的我国是什么状况。我们自己也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上海刚刚经历了惨烈的淞沪会战,大片国土沦陷。我们的国家贫穷、羸弱,自己的人民正在遭受侵略者的践踏。
但即便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上海依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不需要签证就能进入的“避风港”。
我们应该记住何凤山先生。他当时是我国驻维也纳的总领事。面对纳粹的威胁和他国使馆的冷漠,他顶住压力,发放了成千上万张前往上海的“生命签证”。这些签证,在当时就是一张张生命的保证书。
据统计,先后有近三万名犹太难民逃亡至上海。他们在上海的生活很艰苦。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军将他们强行限制在虹口区一块狭小的“隔都”里。但在那里,他们没有被送进毒气室,他们没有被种族灭绝。最重要的是,他们活了下来。
![]()
在那段最黑暗的岁月里,同样生活困苦的上海市民,拿出了最大的善意,与这些异乡的避难者共享有限的资源,共渡难关。这种行动,不是出于什么政治计算,也不是为了博取什么“道德光环”。它来自一种朴素的同情心。
看懂了这段历史,我们就能理解陈启宗先生那句话的底气。也能明白,为什么我国在处理当今的难民问题时,有自己清晰的思路。
那么,为什么现在又有人热衷于提出这个问题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那些过去高喊“人道”口号的国家,自己正面临这个难题带来的种种后果。近些年,尤其是2015年以后,欧洲经历了难民危机。他们“敞开大门”的做法,带来了很多后续问题。
![]()
社会出现了分裂。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产生了对立和摩擦。公共资源变得紧张,福利体系面临巨大压力。治安问题也随之而来。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看来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带来了新的、更深层的问题。
我国的思路不一样。我们认为,要解决问题,就要从根上解决。
人们为什么会背井离乡,成为难民?主要原因是三个:战争、冲突和贫穷。如果一个地方战火不断,人们无法生活。如果一个地方极度贫穷,人们也无法生存。
如果只在下游打捞落水的人,人是永远捞不完的。我们要做的是去上游,把那个制造问题的口子堵上。
我国具体在做什么呢?
![]()
第一,我们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我们的“蓝盔”部队,正在南苏丹、马里、黎巴嫩等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执行任务。他们在第一线维护停火,保护平民。和平多一分,难民就少一分。
第二,我们帮助其他国家发展经济。我们推动“一带一路”等合作倡议。我们在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帮助当地修建铁路、港口、电站和工厂。这不只是生意。当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当当地的年轻人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有了希望,他们就会选择留下来建设自己的家园,而不是冒险成为难民。这才是从根本上消除难民的土壤。
![]()
当然,面对眼前的人道危机,我们也不会袖手旁观。但我们的做法是务实的。
比如,当我们的邻国缅甸发生战事,我们会出于人道主义,在边境地区为那些躲避战火的平民提供临时的住所、食物和医疗救助。这是邻居之间的帮忙,是应急的措施。
对于那些距离我们很远、规模巨大的难民潮,我们的选择是,通过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组织,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我们帮助那些接纳了最多难民的国家(比如土耳其、约旦、巴基斯坦),让他们有能力在当地建立难民营,为难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我们认为,让难民在离家最近、文化最相似的地方得到安置,是更负责任的做法。
![]()
所以,回到最初那个问题。陈启宗先生用历史给出了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我国有自己的准则和做法。我们尊重国际公约,但我们不接受别人预设的“道德标准”。我们更看重实际的行动,而不是漂亮的空谈。我们的行动,就是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认为,这才是对世界、对所有人最根本、最负责任的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