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申城艺术氛围格外浓郁,全市范围内各大艺术场域纷纷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多元艺术展览,为市民游客呈现国际视野下的艺术体验。位于苏州河旁的上海热门艺术地标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于十一月推出了两场重磅新展:《太空:内在的辉光》、《有/无》,并联动馆内其余在展艺术活动,呈现包含摄影、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的沉浸式艺术体验。 一个宇宙,二十组艺术家以艺术为镜,探寻宇宙与感知的边界 ![]()
《太空:内在的辉光》
2025年11月12日至2026年3月8日
“看看星空,而不是只看你自己的脚下。尝试去理解你所看到的,并追问宇宙为何存在。保持好奇心。”——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们总是仰望星空,探寻天际线之外的奥秘。太空,代表着人类突破极限的渴望、迈向未知的勇气、对星际未来的憧憬,抑或仅仅是对无限景象的静默惊叹。它承载着发现新事物的激动,也映照着关于自身存在的渺小与诘问,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始终交织着理性的求证与感性的想象。
![]()
2025年11月12日至2026年3月8日,由Fotografiska策划的大型艺术家群展《太空:视觉之旅》(SPACE: A Visual Journey)自斯德哥尔摩及塔林之后,将以全新版本《太空:内在的辉光》(SPACE: Internal Illuminations)巡展至上海。此次展览由Fotografiska全球展览总监约翰·维克纳(Johan Vikner)与独立策展人龙星如共同策划,汇聚全球20组顶尖艺术家,以一场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视觉叙事,邀请观众重新凝视宇宙与人类意识之间那道不可见却永恒的辉光。
![]()
爱因斯坦曾以“内在的辉光”形容人类的感知力——即那种将感知与情感相连,把经验转化为直觉与意义的能力,并且认为若没有这内在的辉光,“宇宙不过是一堆尘土。”本次展览正是基于此理念,透过艺术家对宇宙的沉思——从古老神话与宗教的回响到未来太空旅行的构想——以摄影、影像、装置等多元媒介,呈现了独具人文视角的宇宙探索图景,并通过三个篇章,层层递进地引导观众完成一场从宏观苍穹到内心宇宙的旅程。
![]()
摄影曾被描述为一种“刺破黑暗”的技术,在《宇宙的暗箱与明室》中,艺术作品被置于天文成像的历史脉络,成为诠释的桥梁,探讨黑暗与光明、机械客观性与想象之间的张力。当视角切换至《失衡的子午线》,透过艺术家对天基基础设施建设、太空资源竞逐与星际殖民的批判,使我们在熟悉坐标消失时,更清晰地看见自身的脆弱,开始思考并探讨:当物理的故乡渐远,人类的精神将何以安放?最终,答案在《内在的辉光》中浮现。艺术于此成为最终的显影液,它让刺绣的星图串起私密记忆,原住民神话与深空数据悄然对话,曾被理性“祛魅”的宇宙,因人类的情感与想象,再度“复魅”——我们探索宇宙的终极目的,或许不是为了抵达一个冰冷的真相,而是以更丰饶的方式,回归并理解我们自身。科学视觉与“心灵成像”的纤细线索再次振荡。
![]()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人类的感知,是科学解释模式中固有的光。”当科学将不可见的光谱转化为数字图像时,艺术便成为诠释宇宙的另一种语言——它不止是信息的转译,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温柔叩问。
在这场展览中,宇宙既是巨大的暗箱,也是最终的明室。我们凝视星空,亦凝视自身的倒影。在这里,让我们带着全部的科学认知,重返那片曾被理性丈量,却始终因感性想象而熠熠生辉的星辰大海,见证自身的“内在辉光”如何将无垠宇宙映照成属于人类心智的灿烂图景。
《有/无》之间,以“极限复刻”重思影像与真实 ![]()
《有/无》
2025年11月12日至2026年3月8日
2025年11月12日,艺术家安德鲁·格拉西(Andrew Grassie)的全新个展《有/无》(Something or Nothing)将于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正式开幕。格拉西以蛋彩画创作闻名,此次他将目光投向上海街头,通过公众摄影征集与古典绘画技法的交融,展开一场关于“有”与“无”的视觉思辨。展览特邀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鲁明军担任学术支持,并将持续至2026年3月8日。
![]()
格拉西的艺术实践始终围绕影像的真实性与绘画的再现性展开,其作品以细腻冷静的视觉语言、持续探索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与边界,而备受国际关注。他运用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蛋彩画技法,以近乎严苛的“一比一”尺度将摄影图像转译为小幅绘画。鲁明军将这一过程称为“极限复刻”,它不仅是对照片的精准复现,更试图在层层叠加的蛋彩中,捕捉并重塑其背后的“灵光”。
![]()
在极致精准的画面之下,格拉西有意保留手工绘制所特有的温度与微妙偏差,使“人的痕迹”在笔触间自然流露。这种在绝对控制与偶然人性之间的微妙平衡,令画面透出一种近乎“真空”的静谧感,仿佛时间在画布上凝结,也在“摄影的真实”与“绘画的真实”之间,营造出一种悬置而独特的氛围,进而揭示出媒介本身的边界与可能。
![]()
本次展览《有/无》中,格拉西首次将创作现场延伸至上海。他通过公开征集,从上千幅市民摄影投稿中精选出十一张作为创作母本。这些影像所捕捉的街头片隅、午后光影或日常静物,既是城市集体记忆的真实切片,也是艺术家与本地语境对话的视觉媒介。格拉西以“极限复刻”回应这些影像,引导观众重新审视那些常在人们日常视野边缘的“有”与“无”。
《有/无》不仅是一次关于媒介本体的艺术探讨,也是一项融合公众参与与在地调研的艺术创作实践。展览通过市民的镜头与艺术家的画笔,构建起一场跨越视觉媒介的对话。
馆内正在开放的展览还有:
![]()
赵基锡:《不完美共存》
展期:2025年10月12日至2026年3月8日
![]()
安德烈·加尔瓦尼:《虚空迁徙至表面》
展期:2025年9月12日至2025年1月12日
![]()
陈川端:《缄默的测度:洞穴、彗星与未塌缩之梦》
展期:2025年10月12日至2026年1月11日
自2025年11月1日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实行每周七天开放制度,包括周一正常开放,为观众提供更灵活的观展时间。同时,艺术中心优化了票价政策,新增“25岁以下青年优惠”,不限学生身份,一张门票可参观四至五场展览。新票价分为平日票与周末节假日票,并设有年费会员制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