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赛季中超联赛进入收官倒计时,山东泰山队的命运已然定格。即便最后一战客场能战胜武汉三镇,球队也只能以第五名的成绩结束本赛季征程,连续三年与冠军奖杯无缘,本赛季连亚冠资格的屁股都没摸到,四大皆空的结局令人扼腕。这支拥有深厚底蕴、顶配资源的豪门球队,最终交出如此与实力不匹配的答卷,背后的症结值得大家的深思。
![]()
本赛季的泰山队,本应是争冠集团的有力竞争者。球员配置层面,球队既有经验丰富的国脚级主力压阵,又有鲁能足校源源不断输送的青年才俊——作为中国足球青训的标杆,足校为一线队提供了稳定的人才补给,让球队无需在转会市场上为年轻球员耗费重金,这套“自给自足+核心补强”的阵容框架,在中超联赛中堪称顶级。资金投入上,俱乐部常年稳居联赛前三梯队,无论是薪资保障还是引援预算,都具备冲击冠军的硬件条件。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兵强马壮”的队伍,却在赛季中屡次陷入低迷,关键战掉链子、战术执行混乱、状态起伏不定,最终从争冠热门沦为第五名的“看客”,这样的落差足以让那些支持泰山队的球迷唏嘘不已。
![]()
探究球队战绩滑坡的根源,俱乐部管理层的不专业与不敬业堪称罪魁祸首。首当其冲的便是外教选聘上的连续走弯路,两个赛季以来,球队的战术体系始终缺乏连贯性,崔康熙的执教理念与球队原有风格格格不入,磨合贯穿整个赛季却收效甚微,攻防两端的混乱局面让球员们无所适从。反观联赛中的争冠球队,无不拥有长期稳定的教练团队和成熟的战术体系,而泰山队在教练席上的频繁试错,直接消耗了球队的竞争力。
球员引进方面的“身不由己”更是制约球队发展的关键。作为竞技主体,俱乐部本应根据战术需求自主挑选球员,但本赛季泰山队的多笔引援明显与球队短板脱节,部分新援要么无法融入战术体系,要么状态不及预期,反而占用了核心资源。与此同时,球队内部的人员调配缺乏合理性,青年球员的成长路径被打乱,老队员的体能与状态也未能得到科学管理,最终形成“纸面实力强,实战效果差”的尴尬局面。
![]()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管理层在备战工作中的“甩手掌柜”姿态。职业足球的竞争,早已延伸到赛前准备、后勤保障、数据分析等各个细节。但本赛季泰山队多次出现备战不充分的情况,客场旅途安排不合理、对手情报分析不到位、伤病防治体系滞后,这些本可避免的问题,最终都转化为赛场上的失误。管理层将竞技事务完全推给教练组,却忽视了俱乐部层面的统筹支持,这种“重投入、轻管理”的模式,让球队的优势逐渐流失。
拥有鲁能足校的青训兜底,手握联赛前列的投资规模,山东泰山队的先天条件足以让诸多球队羡慕。但足球竞技的规律从未改变,专业的管理、科学的规划才是球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5赛季的惨淡战绩,与其说是球员能力不足,不如说是管理层失职造成的必然结果。四大皆空的结局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管理乱象的集中爆发。
![]()
收官之战的胜负已无关排名大局,但对于泰山队而言,这个赛季的教训值得深刻铭记。若想重新回归争冠行列,俱乐部必须正视管理层的短板,在教练选聘上秉持专业眼光,在球员运作上坚持自主决策,在日常运营中强化责任意识。否则,即便拥有再好的阵容配置与资金支持,也难以摆脱“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困境,只会让球迷的唏嘘与失望持续蔓延。
(图片均来自网络图库,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