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阿姨退休后生活悠闲,平日里喜欢跳跳广场舞、打理家务,觉得身体棒得很,她总觉着:“哪儿不疼就没毛病,体检明年再说吧!”
直到一次聚会,老同学提到身边有人偶感乏力,等查出来已经是癌症中晚期。林阿姨当场有点发憷,到底哪些检查不能忽视?做还是不做,该怎么选,藏着什么“意想不到”的风险?
![]()
很多人以为自己身体感觉不错就无需体检,其实,与癌症相关的早期信号大多“悄无声息”。医学统计显示,超过75%的重大肿瘤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而“等有不适”才检查,往往已经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也正因如此,体检中的“关键四项”,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反复提醒:四个部位,不查等于自断健康通道。今天,就带大家揭开必须重视的四大“隐形杀手”体检项,为自己和家人把住健康第一道关。
你也许会问:到底是哪四个部位?为什么这四项检查尤为重要?特别是第3项,被很多人忽略,却和长寿有直接关系。只有弄明白原因,才能做好真正有用的体检。下面一起来看看,你是不是也漏查了这些关键部位?
![]()
首先,很多癌症之所以“发现即晚期”,就在于它们多无明显早期症状,比如肝癌、胰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临床数据显示,我国肝癌患者首次就诊时约76%已属中晚期。
专家特别强调,下面这四大部位,是“隐藏肿瘤”最常见的危险区:
肝脏:“沉默器官”的警报
肝脏堪称人体最沉默的器官。肝区无痛感神经,大部分早期肝癌靠体检才检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显示,肝癌五年生存率只有13%,但早期发现可提升至50%以上。B超+肝功能+甲胎蛋白(AFP)联合筛查,是发现肝癌的“黄金搭档”。
肺部:中国癌症高发冠军
中国是全球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22年新发病例已突破85万例,其中60%以上初诊即为晚期。低剂量螺旋CT筛查被权威推荐为“肺癌早期发现唯一有效手段”。抽烟、二手烟环境、年龄超过45岁的人群特别建议每年一检。
![]()
结直肠:你忽视的大肠镜
肠道健康常被忽略,但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柳叶刀》统计,我国结直肠癌每年新增近40万例。早期无感,症状多表现为轻度腹胀、便血等“疑似小病”。结肠镜检查+便潜血联合检测,是发现息肉或早癌的有力工具。
乳腺/前列腺:两性差异显著的肿瘤重灾区
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易患的癌症,45岁以上女性应每年乳腺B超或钼靶筛查一次。对于男性而言,前列腺癌增速也不可小觑,5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检测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和直肠指检。
据中华医学会统计,早期乳腺癌五年生存率高达90%,但一旦延误迅速下降。
很多人疑惑:“体检做了有什么价值?不是没感觉吗?”医学研究早已证明,科学筛查可极大提高肿瘤早发现率,带来“逆转命运”的机会:
信号一:无症状发现早癌,治疗成功率提升
如前述,75%以上的肝癌、结肠癌患者无痛苦症状。定期体检下,早期病灶检出率可提升3倍以上,某些镜查项目(如肠镜)能直接“切掉”癌前病变,不留后患。
信号二:慢病风险一并排查,减轻未来负担
许多慢性肿瘤源于代谢异常(如脂肪肝、肠道炎症等),通过关键体检,可以提前处理隐患,降低未来发病概率37%。
信号三:保护家庭健康,及时干预可挽救生命
数据显示,一人肿瘤早发现,往往带动家庭体检率提升40%,形成健康“防护网”。正如案例中的林阿姨,她的转变也影响着子女长辈一同关注健康。
信号四:提升生活质量,避免经济和身心打击
晚期癌症多需高额费用与漫长化疗,而及早诊断可节省高达50%-75%的治疗成本。研究指出,多一个早发现家庭,平均延长健康寿命4.5年。
面对“体检怎么查”这个现实问题,专家建议以下策略最为靠谱:
合理选择体检套餐:主动咨询医生,根据性别、年龄、家族史进行个性化组合,关注四项必查内容,不要只选便宜“走过场”套餐。
确保定期、不过时:体检是一项“定期作业”,45岁以上或有肿瘤家族史一定做到“每年一次”。间隔太长效果大打折扣。
主动关注身体信号:不是等有病才查体检。即使无症状,也要重视年龄风险窗口,尤其肝、肺、肠、乳腺/前列腺。
完善检查跟踪与复查
发现异常指标,必须按医嘱进一步完善复查,绝不可因“无症状”自行忽略。一次体检并非终点,而是健康管理的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