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海军989编队从青岛军港解缆起航,2100余名学员与官兵的远海征程,注定不只是一场地理意义上的跨越。综合登陆舰长白山舰飞行甲板上,军校学员用身体摆出的“从从容容”与“游刃有余”字样,恰似这支舰队向世界投射的自信姿态——这种自信,既源于对自身实力的底气,也暗含对国际局势的清醒认知。
一、远海实习:从课堂到战场的实战化淬炼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此次编队搭载的学员来自海军工程大学与海军航空大学,航渡期间的地文航海、天文航海等实践教学,绝非简单的“海上观光”。现代海军作战是体系化对抗,舰艇编队需要精确计算潮汐、风向、洋流等复杂参数,稍有偏差便可能影响整个作战部署。学员们在真实海况中锤炼的,不仅是专业素养,更是应对突发危机的心理素质。
这种“实战化教学”模式,折射出中国海军人才培养的深层逻辑:与其在模拟舱里纸上谈兵,不如让年轻军官在风浪中直面挑战。当学员们在甲板上用身体拼出“从从容容”时,他们展现的不仅是青春活力,更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笃定——这种笃定,正是未来指挥官最需要的战略定力。
二、三国访问:军事外交的“软实力”突围
![]()
编队将访问越南、马来西亚、印尼三国,这一航线选择颇具深意。越南与中国在南海存在争议,马来西亚与印尼则是东盟重要成员国。中国海军以“远海实习”名义展开访问,既规避了敏感议题,又通过舰艇开放、联合演练等常态化互动,传递“合作而非对抗”的信号。
近年来,美国频繁拉拢东南亚国家构建“印太战略”,试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中国海军的此次行动,实质上是在用行动诠释“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不搞“选边站”的胁迫,而是通过务实合作积累信任。当越南民众登上中国军舰参观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现代化装备,更是一个大国对地区和平的真诚承诺。
三、甲板上的字样:年轻一代的使命宣言
![]()
“从从容容”与“游刃有余”八个字,看似简单,实则暗含两层深意。其一,是对中国海军实力提升的直观表达。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护卫,从单一舰种到航母编队,中国海军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从“浅蓝”到“深蓝”的跨越。这种跨越,让年轻军官有底气在风浪中保持从容。
![]()
其二,是对国际格局的清醒判断。当前,某些国家热衷于搞“阵营对抗”,将军事力量作为地缘博弈的工具。而中国海军的选择是:既保持战略威慑力,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这种“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态度,正是“游刃有余”的精髓——在复杂局势中把握主动,在博弈中寻找共赢空间。
四、从学员到军官:一代人的成长与担当
![]()
参与此次任务的学员,大多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成长于中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时期,对国家实力有着天然的自信。但这种自信并非盲目,而是建立在扎实训练与科技支撑之上。当他们在甲板上摆出字样时,镜头捕捉到的不仅是青春笑脸,更是一个大国军队的未来图景——这些年轻人,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编队还承担着“扩大国际视野”的任务。在访问三国期间,学员们将与当地海军交流战术理念、学习多国协作经验。这种开放姿态,既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也是对“封闭式军备竞赛”的无声反驳——真正的强者,从不惧怕交流,反而能在碰撞中变得更强大。
结语:风浪中的定力,才是真正的实力
![]()
中国海军989编队的远航,恰逢全球地缘冲突加剧之际。某些国家忙着秀肌肉、划阵营,而中国选择用一场“教学式访问”传递信号:真正的强大,不在于舰艇吨位或导弹数量,而在于面对风浪时的从容,以及在复杂局势中寻找共赢的智慧。
当年轻军官们在甲板上拼出“从从容容”时,他们或许已经明白:未来的海洋,既需要硬实力的支撑,更需要软实力的浸润。而中国海军的答案,就藏在这八个字里——既有破浪前行的勇气,也有兼济天下的胸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