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楚国,都知道楚庄王问鼎中原的霸气,屈原《离骚》的浪漫,楚国“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的煊赫。
可就是这么一个国家,在春秋早期,却被中原那帮自诩华夏的诸侯们,集体鄙视地称为南蛮、楚蛮。
这口气,楚人自然咽不下,楚王更是直接自嘲:我蛮夷也!
![]()
撇开楚王的这份憋屈与傲娇,话说回来,楚国到底从何而来呢?
关于这个问题,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
起源传说
关于楚国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首先,就是华夏正统说。
这一派,是传统史书上的主流观点,也是楚国官方自己认证的版本。
屈原在《离骚》开篇就说了:帝高阳之苗裔兮。
![]()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屈原是上古帝王高阳氏的后代。
这个高阳氏,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帝之一:颛顼。
而颛顼呢,是黄帝的亲孙子。
所以你看,证据链扎实,楚人可谓是“根正苗红”。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里,更是把楚国王族的家谱写得清清楚楚。
由黄帝到昌意,再到颛顼、称、卷章、重黎等等,最后直到季连这个芈姓先人。
整条谱系线条明明白白,一环扣一环。
按照这个说法,楚人的祖先原本生活在河南一带,是正儿八经的华夏族。
![]()
后来,因为商朝的扩张,被迫南迁。
众人一路筚路蓝缕,开起山林,才到了荆山地区。
听起来合情合理,但问题来了,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中原诸侯死活不认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另一派的观点:苗蛮本土说。
这一派学者认为,华夏正统说是楚国人自己吹牛X。
真正的楚人就是南方本土的蛮族,是三苗或者荆蛮的后代。
当然了,这一派的证据同样硬核。
第一,语言硬伤。
![]()
《孟子》里说楚人是南蛮鴂舌之人,意思是说话像鸟叫,中原人根本听不懂。
《左传》也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楚国军队在郑国遭遇埋伏,情急之下,将领子元立刻和部下“楚言而出”,切换方言防止泄密。
这说明到春秋中期,楚语和华夏语还完全不互通。
一家人,说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不符合情理。
第二点,信仰风俗和中原差异太大。
中原人崇拜龙,楚人却极度崇拜凤。
他们信的至高神是“东皇太一”,据说和苗族的社神同源,中原人信奉的是昊天上帝。
就连做饭的锅,古代叫鬲,楚人用的也和中原地区的殷式鬲、周式鬲造型完全不同。
楚式鬲,更适合南方环境,更方便于煮鱼汤和稻米。
最后一点,三苗是华夏的死对头。
![]()
在上古传说中,尧、舜、禹三代圣王,轮番暴揍的一个强大敌人就叫三苗。
据说,三苗的地盘就在长江中游。
后来三苗被打散,但余部发展成了商周时期的荆蛮。
于是,很多学者认为,楚人就是这股荆蛮力量的代表。
这么一看,似乎也有道理。
楚人从里到外,确实透着一股和中原格格不入的蛮劲儿。
历史真相
两种观点,证据又都很有力。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我们该信谁?
别急,不如我们把视野放宽,看看历史上其他民族的认祖操作,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
![]()
匈奴人说他们是夏朝的后代,也是黄帝子孙。
建立北魏的鲜卑拓跋氏,也说自己是黄帝后人。
甚至,连自己“拓跋”这个姓氏,都说是源于“黄帝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
所以你看,给自己找个牛X的祖宗,是古代民族崛起后的标准操作。
更值得玩味的是《史记》里关于楚、秦世系的记载,存在一个同样的逻辑漏洞。
两者从黄帝到始祖,世系清楚。
然后,话锋一转,来一句:之后家道中落,有的在中原,有的在蛮夷,世系搞不清了。
《史记·楚世家》: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
![]()
再然后,突然就到了周朝,又冒出来个有名有姓的牛逼祖先。
这个“世系断层”,就像是为了连接两个原本不相关的部分,而故意留下的编辑痕迹。
所以,就有学者认为,这断层很可能是为了符合“三十年一世”的儒家理论而人为凑出来的。
那么,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真正的起源,应该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一场波澜壮阔的融合。
楚人的核心,可能确实是一小支从中原南下的华夏精英。
他们带着北方更先进的政治组织经验和技术,来到了当时还一片懵懂的江汉地区。
![]()
但是,迁徙的人数太少了,掉进了南方本地土著苗蛮的汪洋大海。
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入乡随俗。
学习本地语言,适应本地生活习惯,与本地大族通婚。
但为了保持统治的优越性,他们必须强调自己血统高贵。
于是,便有了代代相传的,那个关于“我们是火神祝融、帝王颛顼后代”的故事。
几代人之后,这个群体在血统上已经是以本地苗蛮为主,文化上也深度融合。
但是,灵魂深处,却牢牢刻着我本华夏的优越感。
![]()
所以,楚文化为何如此瑰丽奇特、兼收并蓄。
因为它本身就是华夏的魂,与长江流域的风貌,熔铸而成的结晶!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得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