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拿“耻辱”当遮羞布了!
韩国媒体一边高喊“输给中国是奇耻大辱”,一边却对自家青训崩坏、战术僵化、管理混乱视而不见,这哪是震惊?分明是输不起的恼羞成怒。
11月15日,熊猫杯赛场,中国U22干净利落地2-0击败韩国U22。拜合拉木两粒进球,一记脚后跟破门更是技惊四座。
![]()
整场比赛,中国队攻防有序、节奏紧凑,反观韩国队,空有控球却屡屡被断,防线漏洞百出,连最基本的对抗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不是爆冷,这是实打实的实力碾压。
可韩国媒体xportsnews的反应,却让人啼笑皆非:通篇“震惊”“耻辱”“难以置信”,仿佛天塌了一般。
![]()
可他们忘了,就在几个月前,这支韩国U22还在盐城被中国1-0绝杀;再往前,亚运队、U20、U17……各级国字号近年对华战绩早已不复昔日“碾压”神话。
与其说这次输得意外,不如说长期轻敌与体系退化终于结出了苦果。
更讽刺的是,韩国足球一边骂中国“偷技术”“靠运气”,一边却连自家青训都搞不明白。K联赛俱乐部重成绩轻培养,年轻球员上场机会寥寥;国家队选材迷信“留洋光环”,却忽视本土实战能力;教练组战术陈旧,面对高位逼抢毫无应对之策。
![]()
这样的队伍,输给一支敢拼敢抢、配合流畅的中国队,有什么好“震惊”的?
而中国U22的进步,恰恰是脚踏实地的结果。从盐城到成都,这批年轻人展现出的不仅是技术提升,更是心理上的“去恐韩化”。
他们不再把韩国队当“神”,而是当成必须击败的对手。敢突破、敢对抗、敢在关键时刻做动作,拜合拉木那记脚后跟,不是炫技,而是自信的自然流露。
![]()
反观韩国,输球就骂“耻辱”,赢球就吹“亚洲霸主”,这种极端情绪背后,是对自身实力认知的严重错位。他们习惯了过去几十年的心理优势,一旦被反超,就陷入集体焦虑,甚至把体育比赛上升到民族尊严的高度。
可足球不是历史课,更不是文化争夺战,场上拼的是跑动、配合、意志,不是谁家泡菜更正宗。
网友调侃“棒子输给娘子军”,虽带情绪,却也折射出一种现实:当韩国足球还在靠“耻辱论”维持面子时,中国足球的年轻一代,已经用行动撕掉了“恐韩”的标签。
![]()
一年内两胜韩国U22,不是偶然,而是青训改革、联赛锻炼、国际比赛积累的必然结果。
当然,我们不必因此狂喜。赢的是青年队,成年队的路还很长。但至少,这场胜利证明了一件事:只要体系对了、心态稳了、敢拼了,中国足球完全有能力与亚洲强队掰手腕。
而韩国若继续沉溺于“耻辱叙事”,拒绝正视自身问题,那未来的败仗只会更多。毕竟,足球场上,从来不是谁嗓门大谁就赢,而是谁脚下硬、心里稳,谁才能笑到最后。
输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输不起。韩国媒体与其忙着喊“耻辱”,不如问问自己:为什么曾经的“亚洲标杆”,如今连中国青年队都压不住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