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日,姥姥家的年味
十岁那年的冬日,寒风吹得路边的枯树枝呜呜作响,卷起地上的碎雪沫子打在车窗上,留下一道道细碎的白痕。我却揣着一颗滚烫的心,紧紧挨着母亲坐在颠簸的长途汽车里,踏上了去姥姥家拜年的路。那是我记事起第一次去乡下的姥姥家,在此之前,姥姥的模样只停留在母亲手机里的照片——头发花白、笑容慈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路上母亲反复念叨着:“你姥姥最疼孩子,知道你要去,肯定早早就站在村口等了”“乡下过年可比城里热闹,有炸麻叶、炖土鸡,还有你表姐表妹陪着玩”,这些花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催生出满溢的期待。
![]()
汽车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行驶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在一个小小的乡镇车站停下。下了车,寒风瞬间裹紧了我的衣角,母亲赶紧给我拉了拉围巾,又从包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礼品盒。“还要走一段土路,咱们慢点走。”母亲牵着我的手,脚下的路坑坑洼洼,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泥土的松软。远处的田野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雪,光秃秃的麦苗在寒风中微微晃动,几间红瓦白墙的农房散落在田野间,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远远就望见村口那棵老槐树。树干粗壮得要两个大人才能合抱,枝桠光秃秃地伸向天空,枝头上挂着几串风干的红辣椒。老槐树下站着两个身影,一个穿着深蓝色棉袄、头发花白的老人,另一个是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母亲一眼就认了出来,朝着那边高声喊:“娘!哥!我们到了!”那个老人立刻快步迎上来,脚步有些蹒跚,却走得急切,脸上的皱纹因为笑容挤成了一朵花。“我的乖孙孙,可算盼来了!”姥姥一把拉住我的手,她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指腹上布满了厚厚的茧子,却异常温暖,带着泥土、阳光和柴火的混合味道,瞬间驱散了我一路的疲惫和陌生。旁边的舅舅也笑着走过来,接过母亲手里的礼品盒:“快进屋,外面冷,娘早就把火塘烧旺了。”
![]()
姥姥家的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干净净。院墙是用土坯砌的,上面爬着几株干枯的牵牛花藤,墙角堆着金灿灿的玉米穗,像一座小小的金山。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红彤彤的辣椒、晒干的豆角和金黄的玉米棒,风一吹,轻轻晃动,发出沙沙的声响。门框上贴着崭新的红春联,墨迹还带着淡淡的清香,“福”字倒贴在门板中央,舅妈笑着说:“这叫福到啦!”院子中央的空地上,摆着一张石桌和几条石凳,上面还留着一层薄薄的雪。表姐表妹听到动静,从屋里跑了出来,一个扎着羊角辫,一个留着齐耳短发,脸上带着腼腆又好奇的笑容。“这是小表弟吧?”大表姐手里拿着刚炸好的麻叶,塞到我手里,“尝尝,我娘刚炸的,可香了。”麻叶的甜香和油香瞬间在嘴里散开,酥脆的口感带着纯粹的麦香,那是城市里超市买不到的味道,我忍不住多咬了几口,嘴角都沾了碎屑,表妹见了,咯咯地笑了起来。
![]()
进屋后,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屋里没有华丽的装修,墙壁是简单的白石灰,却刷得平整干净。靠墙角的地方砌着一个火塘,里面的柴火正烧得旺,火苗舔着柴禾,发出噼啪作响的声音,映得每个人的脸都红彤彤的。火塘边放着几个小板凳,姥姥拉着我坐在旁边,又从柜子里翻出一盘炒花生和一盘水果糖,“快吃,别客气,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舅舅忙着烧水沏茶,紫砂壶里泡着自家晒的菊花茶,清香袅袅。母亲和姥姥坐在一边拉家常,姥姥时不时看向我,眼神里满是疼爱:“长这么高了,比照片里精神多了,眉眼像你娘,性子看着也乖。”我一边吃着花生,一边听她们说话,花生的咸香混合着柴火的暖味,心里暖洋洋的。
午饭的香味从厨房飘出来时,我早已按捺不住。姥姥家的厨房在院子西侧,是一间小小的土坯房,里面砌着一个大大的土灶台,灶台上放着一口乌黑的铁锅。舅妈正围着围裙忙碌,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姥姥在一旁帮忙烧火,添柴、拉风箱,动作娴熟。“炖了一上午的土鸡,就等你们来了才揭锅。”姥姥笑着说。火苗舔着铁锅,锅里的土鸡咕嘟咕嘟地炖着,汤汁翻滚,浓郁的香味顺着锅盖的缝隙钻出来,馋得我直咽口水。
![]()
饭菜端上桌时,满满一桌子都是热气腾腾的硬菜。炖得软烂脱骨的土鸡,筷子一夹,肉就掉了下来,蘸着鲜美的汤汁,入口即化;油光发亮的红烧肉,肥而不腻,甜咸适中,是舅舅的拿手菜;金黄喷香的炸丸子,外酥里嫩,咬一口还能尝到里面的胡萝卜碎;还有舅妈亲手做的糯米藕,软糯香甜,裹着一层晶莹的糖霜;八宝饭上铺着红枣、桂圆和葡萄干,甜而不腻,寓意着团圆美满。姥姥坐在我身边,手里拿着筷子,一个劲地给我夹菜,“多吃点,城里孩子少见这些土菜,都是姥姥自家种的青菜、自家养的鸡,干净又有营养。”我的碗里很快就堆成了小山,嘴里塞得满满的,却还想再尝一口,姥姥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慢点吃,别噎着,不够还有呢。”
![]()
饭后,村里的邻居们陆续来拜年。张大爷扛着一袋自家种的红薯,笑着走进来:“老嫂子,给你拜年了!这红薯甜得很,给孩子尝尝鲜。”李婶手里提着一篮刚蒸好的馒头,馒头上面点着红点,透着麦香:“新年好呀!孩子们都来了,真热闹。”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淳朴的笑容,说着“新年好”“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的吉祥话,大人们围坐在火塘边聊天,聊着去年的收成、今年的打算,笑声和柴火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我跟着表姐表妹在院子里玩,她们带我去看院子角落的鸡舍,里面有几只母鸡正咯咯地叫着;又带我去村边的小河,河面结了一层薄冰,我们捡着小石子在冰面上滑行,冻得通红的小手却舍不得停下。姥姥站在门口看着我们,手里捧着一杯温热的姜茶,时不时喊一声:“慢点跑,别摔着!”“玩一会儿就回来喝口热水,别着凉了。”
![]()
天空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橘红色,炊烟在村庄上空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和烟火气。我们要返程了,姥姥早早地就给我们准备好了大包小包的东西:装满花生、瓜子和糖果的布包,自家种的红薯、青菜,还有舅妈炸的麻叶和蒸的馒头。“拿着路上吃,回到家也能尝尝。”姥姥把布包塞进我手里,又摸了摸我的头,反复叮嘱,“下次放假还要来姥姥家,姥姥给你炖土鸡、炸麻叶。”母亲拉着姥姥的手,眼眶有些湿润:“娘,你也多保重身体,我们常来看你。”
![]()
车子开动的那一刻,我趴在车窗上往外看,姥姥和舅舅还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姥姥挥着干枯的手,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路的尽头。我紧紧抱着怀里的布包,里面的花生和麻叶散发着熟悉的香味,那是姥姥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
如今多年过去,我已经长成了大人,去过无数地方,吃过无数山珍海味,却再也找不到那年冬日姥姥家的年味。那粗糙温暖的手掌、土灶台上咕嘟作响的土鸡、院子里晾晒的红辣椒和玉米穗、火塘边的欢声笑语,还有姥姥眼里藏不住的疼爱,都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我最珍贵的记忆。十岁那年的拜年场景,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乡下过年的热闹与淳朴,更让我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与厚重。它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童年,也成为我心中最柔软、最难忘的时光印记,无论走多远,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姥姥家的温暖与牵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