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停摆落幕,市场为何反跌?
11月1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临时拨款法案,结束43天的美国政府停摆。
这是美国史上最长停摆纪录之一,也是他任内及竞选期间第4次终结停摆。
从2018年69小时的短暂停摆,到同年不足9小时的“闪电停摆”,
再到2019年35天的拉锯战,如今43天的新纪录,他总能在最后时刻破局。
但停摆终结次日,市场却反向回应:科技股遭抛售,防御板块逆势上涨。
这看似反常,实则揭示核心逻辑:流动性的本质是信心,而非资金存量。
停摆的伤害,是“信心冻结”的流动性困局;
重启的意义,是打破“不确定性→资金躺平”的负循环。
01
停摆的困局:不是没钱,是不敢花
43天停摆,给美国经济按下“软暂停”,影响渗透各行各业。
最初冲击集中在联邦雇员:数十万公务员无薪上岗,数百万合同工面临失业。
家庭收入中断,直接导致消费能力下降。
随着停摆持续,影响迅速扩散。
财长预警季度增长减半,白宫顾问担忧经济陷入负增长。
企业暂停扩张计划,银行收紧信贷,居民削减开支。
即便货币市场有大量闲置资金,也失去流动动力。
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保住本金比追求收益更重要。
密歇根大学11月数据印证信心崩塌:消费者信心指数骤降至50.3。
62%的受访者减少非必要开支,38%推迟购车、购房等大额消费。
航空业受创严重:1.3万名空管无薪坚守,两天超1500个航班取消。
感恩节出行高峰临近,越来越多人选择“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这是投资的盲区:名义流动性充裕,不代表有效流动性够用。
钱只有流动才能创造价值,所有人选择“防御”,货币环境就成一潭死水。
02
重启的逻辑:信心归位,钱才会动
这份临时拨款法案,本质是“矛盾延期协议”,但价值远超“开门上班”。
核心意义是打破43天的“不确定性循环”,为信心回归铺路。
美国政府重启,先缓解了现实运营危机。
停滞的供应链恢复,拥堵的港口疏通,航空管制系统回归正常。
经济活动重新步入正轨。
更重要的是,政策连续性预期重建。
企业不用再担心审批中断,投资者不用猜测政策突变。
市场从“应对不确定性”转向“理性定价资产”。
信心归位,会直接激活沉淀的流动性。
企业重启投资计划,银行放宽信贷,居民消费意愿回升。
“躺平”的资金重新流动,寻找优质标的。
流动性托底信号明确:财政部万亿现金将逐步投放市场。
美联储也表态,12月1日正式终结量化紧缩(QT)。
每月超800亿美元到期资金,不再被回笼而是回流市场。
这些举措构成流动性“安全垫”,缓解“资金短缺”担忧。
停摆期间被错杀的优质资产,已开始从恐慌中修复。
部分科技股和成长股,出现试探性回升。
市场不会一直被情绪主导。
不确定性消退,信心回归,资金自然流向基本面扎实的资产。
重启是信心重建的起点,也是流动性激活的起点。
03
当下的担忧:两个变量,仍悬未决
重启的乐观并未持续,市场很快陷入新焦虑。
核心是两个悬而未决的变量:降温的降息预期,和卷土重来的停摆风险。
1.降息预期降温:从“大概率”到“五五开”
停摆导致多项关键经济数据延迟发布,包括10月CPI、非农就业等。
美联储陷入“数据真空”,官员表态愈发谨慎。
芝加哥联储主席称对通胀仍感紧张,克利夫兰联储主席直言。
通胀可能要到2026年才回落至2%的目标。
这些偏鹰派言论,改变了市场对降息的预期。
一周内,12月降息概率从超70%骤降至50%左右。
预期反转引发资金轮动:科技股和成长股遭获利盘抛售。
公用事业、消费必需品等防御板块,成为资金“避风港”。
周四行情清晰呈现这一趋势: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1%。
必需消费ETF上涨1.3%,“避险模式”凸显。
2.停摆风险暂延:矛盾未解决,只是被推迟
此次临时拨款法案,未从根本上解决两党分歧。
法案仅保障美国政府运作至2026年1月30日,和2019年的解决方案如出一辙。
美国国会每年需通过十余项拨款法案,目前仅完成3项。
涉及退伍军人福利、农业补助等争议较小的领域。
剩下的医保、国防、教育等关键领域拨款,是两党博弈的“硬骨头”。
分歧巨大,短期内难以达成共识。
这意味着,1月底特朗普政府可能再次面临停摆。
“短期缓解、长期悬而未决”的状态,让市场始终绷着一根弦。
投资者不敢放大风险偏好,企业不敢制定长远投资计划。
对“再次停摆”的担忧,制约着市场信心的完全恢复。
04
投资的锚:穿透情绪看本质
停摆与重启的博弈,是一堂生动的“流动性课”。
在不确定性面前,资金的流动意愿,比存量规模更重要。
面对短期波动,与其追涨杀跌,不如找到穿越周期的“确定锚”。
短期:逢低布局,把握情绪修复机会
历史经验显示,流动性冲击和情绪宣泄引发的下跌,跌幅迅猛但修复快速。
当前科技股和成长股的抛售,是降息预期降温的情绪反应。
其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恶化。
这些公司的核心业务、技术壁垒和成长逻辑依然稳固。
随着停摆冲击消退,流动性托底效应显现。
被错杀的优质资产,大概率会迎来估值修复。
对短期投资者而言,当前波动是布局优质资产的窗口期。
不必被情绪左右,聚焦基本面扎实、估值合理的标的。
才能在情绪修复后把握收益。
长期:聚焦核心,远离短期噪音
长期投资的核心,是忽略短期政治闹剧和市场噪音。
牢牢抓住两个“确定锚”:美联储的政策逻辑,和企业的盈利韧性。
美联储政策始终以经济数据为锚。
只要就业稳定、通胀回落,降息周期就不会中途停止。
短期数据延迟或许推迟降息时点,但不会改变大趋势。
企业的盈利韧性,是穿越不确定性的根本保障。
科技巨头的AI投入、消费企业的成本控制、制造业的技术升级。
这些核心竞争力,不会因停摆或政策波动而消失。
只要企业能持续创造利润,长期价值就不会被短期情绪掩盖。
对长期投资者而言,无需纠结两党博弈,不必焦虑短期涨跌。
把目光放长远,聚焦有核心竞争力、能持续盈利的企业。
才能在市场潮起潮落中站稳脚跟。
05
信心才是真流动性
43天停摆及重启后的市场反应,本质是一场信心的潮汐。
它让我们认清:政策确定性,远比货币宽松度更能激活流动性。
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时,再充裕的资金也会“躺平”;
信心回归、政策明确时,资金自然流向优质资产。
当前市场的抛售,只是情绪的短期宣泄,而非价值永久折价。
随着停摆冲击消退、流动性托底显现,市场终将回归理性。
市场潮起潮落是常态,短期波动改变不了长期价值趋势。
投资者最宝贵的能力,是在情绪迷雾中保持清醒。
政策确定性与企业盈利韧性,是穿越周期的两大“信心锚”。
远离短期噪音,聚焦核心价值,才能把握真正的投资机会。
想跟踪美国政策动态与市场流动性变化?
扫码关注格隆汇研究院,穿透情绪迷雾,精准把握确定性红利。
注:文中所涉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务必结合独立研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