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山西省财政厅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公布《奖励博士毕业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来晋工作实施办法》,以最高30万元的组合奖励向全国博士人才抛出“金橄榄”。
这份文件取代了2020年的旧版政策,在奖励力度、覆盖范围和简化流程上均有突破。博士毕业生可获得一次性税后生活补助10万元和科研经费5万元;博士后研究人员更是可获得一次性生活补助20万元和科研经费10万
01 政策细则解读
与以往相比,新办法更加注重实际效果与可操作性。来晋工作是指省内外博士毕业生毕业后或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后,进入省属公办学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国有企业以及中央驻晋科研院所及企业等单位,并且双方签订5年及以上期限聘用合同。
引人注目的是,政策明确规定一次性生活补贴为税后所得,解决了高层次人才对税收问题的担忧。科研经费则用于博士和博士后开展自选课题研究,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将按照不低于20%的立项率,将博士及博士后自选课题择优纳入省级科研项目。
政策同时关注了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有关部门推动博士等进人手续实行“承诺制、容缺审、限时办”。用人单位属于事业单位的,可按照国家和我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规定和程序要求,采取直接考核形式自主招聘博士及博士后研究人员。
对于民营企业引进同类人才的情况,政策也给予了充分考虑,规定由民营企业所在市县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省级办法给予奖励。这扩大了政策的惠及面,有助于提升全省各类用人单位的人才吸引力。
02 政策创新与延续
山西此次出台的人才政策并非突然之举,而是经过多年探索和完善的结果。早在2017年,山西就首次出台了鼓励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晋奖励政策。
据山西省财政厅数据显示,政策出台以来,山西共下达资金2.97亿元,累计吸引了1981名优秀博士毕业生来山西省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单位工作,优化了全省高校师资结构、增强了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吸引力。
与2020年的政策相比,新办法更加注重释放用人单位自主权。从2020年起,山西就扩大了用人单位自主权,取消了对博士生毕业学校的限制以及推荐程序规定。凡用人单位考察后自主决定聘用的,均可享受奖励政策。
这种政策延续性体现了山西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政策明确规定,引进人才在合同期未满3年单方面解除合同离岗的,应全额扣回一次性生活补贴;合同期3年以上未满5年的,应酌情扣回。这一规定既保障了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也尊重了人才流动的客观规律。
03 周边地区政策对比
山西的人才政策出台,不可避免地被放在区域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中审视。与山西毗邻的河南省,同样面临着人才引进的挑战与机遇。
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议河南比照山西等地积极从高水平大学引进人才。该网友特别提到“山西积极引进浙大北大高校(人才)”,指的是山西省高校近年来从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引进的多位“强援”。
河南省教育厅对此回应称,“我们将充分考虑您的建议,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层次人才引进。” 回应显示,河南已经关注到山西等周边省份的人才政策动向,并正在积极谋划应对之策。
西部的陕西省特别是西安市,作为高等教育资源富集区,也对山西人才政策形成重要影响。2018年1月,山西省运城市委甚至特意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人才新政新闻发布会,推出《运城市委人才新政35条》。
运城市委相关负责人当时表示,人才新政旨在“全力推动运城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创新中心和中西部地区人才高地。” 这一举措显示了山西各地市在吸引人才方面的积极姿态。
04 深层次政策导向
细读山西此次出台的人才政策,可以发现几个值得关注的深层次导向。
政策体现了 “不将大学排名作为限制性条件” 的理念。2020年修订的政策就已明确将所有来晋工作的博士毕业生全部纳入奖励范围,不再设置毕业院校门槛。这种开放性态度扩大了人才的遴选范围,有助于发现和吸引更多潜在优秀人才。
政策注重为人才松绑。新版政策继续推进“承诺制、容缺审、限时办”的简化流程,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这种转变体现了政府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有助于营造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
政策还加强了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科研经费的设立和自选课题的立项机制,为人才提供了持续的科研支持条件。将博士及博士后自选课题择优纳入省基础研究计划或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专项,按照不低于20%的立项率予以支持,这种机制有助于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05 影响与展望
山西此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在区域发展格局中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人才引进有助于弥补山西高端人才不足的短板。长期以来,中部省份面临人才外流的压力,通过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一趋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政策实施效果有待观察。人才吸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引进政策外,还需要配套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和成长空间。山西能否真正留住和用好引进的人才,还需要更多配套措施。
区域人才竞争将更趋激烈。山西的政策出台后,周边省份可能也会相应调整自己的人才政策,形成良性竞争格局,最终促进整个区域人才环境的优化。
随着河南的密切关注和陕西的传统优势,中部地区的人才争夺正形成新格局。不仅省一级政府在发力,山西省内各县市也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人才回引”计划。
可以预见,新一轮人才竞争必将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对人才自身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时代——有了更多元的选择,也能在流动中发现真正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
本文综合整理自公开报道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