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祖故里 毓秀名山
![]()
2024年11月,名山被四川省民政厅列入第二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名山,不仅有世界茗茶和秀美风景,更有悠久的建县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沿着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的历史根脉,一探毓秀名山的前世今生和独特魅力。
![]()
“蒙者沐也,言雨露濛沐,因以为名。山顶受阳气全,其茶芳香。”西汉甘露年间(前53-50),吴理真在蒙山种茶,蒙山由此成为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吴理真被誉为“世界植茶始祖”。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名山进士喻大中上奏吴理真种茶“上裕国赋,下裨民生”,孝宗赐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在蒙山甘露井侧立“甘露祖师像”石碑,石刻“甘露祖师形状”,两侧刻联“形归露井灵光灿,手植仙茶瑞叶芬”。清雍正年间,雅安生员马伟平在蒙山立《天下大蒙山》碑,记载了茶祖吴理真种茶蒙顶的史实。
![]()
名山,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南方丝路”主要通道和“茶马古道”起点,处于成渝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的接合部,是川西交通枢纽核心区、接轨成都的“桥头堡”,也是链接攀西、沟通康藏的“中转站”,幅员面积614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11个镇、98个村、17个社区、9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28万。名山区主导产业为茶产业,是中国绿茶第一区, 荣获全国现代农业(茶叶)基地强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县、全国最美乡村示范县等称号。
千年古县 源远流长
![]()
名山,始建于南北朝西魏废帝二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光绪版《名山县志》西魏废帝二年(五五三),“立蒙山郡,改蒙山县。”据《北史魏本纪》及《尉迟迥传》记载:公元553年,南朝梁元帝与据蜀称帝的武陵王肖纪交兵,梁乞兵于魏,魏遣大将军尉迟迥伐肖纪于蜀。八月,攻克成都,肖纪所据之地为魏所有。在今雅安置蒙山郡,辖始阳、蒙山二县。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蒙山县改称名山县,县名取义于境内久负盛名之蒙山。清建南道张元凯《重修名山县志记》:“蒙山之下有邑焉,里可百计,民淳而地僻,盖因蒙山得名也”。
新石器时期,名山境内即有人类居住,夏为梁州之域,商周属雍州,秦属严道,汉归青衣、汉嘉,历经三国、两晋,归属未变。唐贞观元年(627),名山隶属剑南道;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名山隶属雅州,领于成都府路;明洪武十三年(1380),名山隶于四川承宣布政司,直属雅州;清雍正七年(1729),名山领于上川南道,属雅州府;民国之初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名山隶属上川南道建昌道,川政统一后,属十七区雅州督察行政公署,后属四川省第四区眉山督察行政公署;1950年名山解放,直属四川省眉山专区;1955年,改隶西康省雅安专区,川康并省,改属四川省雅安专区;1981年,隶属四川省雅安地区,2000年雅安撤地设市,名山直属雅安市;2012年,名山撤县设区,为雅安市名山区,沿用至今。
蒙山仙茶 闻名于世
![]()
蒙顶山,又称蒙山,是久负盛名的最古老的茶区,中国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区,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被世人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山与峨眉山、青城山并称蜀中“三大历史名山”,素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蒙顶天下雅”之美誉,蒙顶山之雅得自于盛产贡茶之雅物,闻名于仙茶贡茶,还有其茶畦密林和厚重的茶文化之雅趣。蒙顶山麓由西向东,片片茶园,堆青叠翠,绿浪翻涌,苍翠宜人,蔚为壮观,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蒙山五峰环列,状若莲花,前有青城之悠,后有峨眉之秀,四季皆景,“春闻其香,夏体其凉,秋览其景,冬赏其雪,好不悠哉”。《尚书·禹贡》记载:“蔡蒙旅平,和夷厎绩”,记述了蒙顶山在大禹时期就是祭天之主山。宋代学者朱熹注释:“蔡蒙”二山名。蒙山在蜀郡青衣县,今雅州名山县也。旅平者,治功毕而旅祭,由此留下了深厚的祭祀文化。“皇茶祭天祀祖”即为夏禹祭天的演变和延伸,故史籍记载:“蒙山之名始于禹贡”,蒙山亦称“禹贡蒙山”“圣山”。如今,蒙顶山上尚存夏禹登蒙山祭天的天梯古道、禹王宫和大禹像。现存古刹永兴寺、天盖寺、千佛寺等寺庙坐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
![]()
《四川通志》载“名山之西十五里有蒙山,其山有五顶,中顶最高,名曰上清峰,即种仙茶之处。”吴理真手植茶树七株于山顶,“高不盈尺,不生不灭”,称曰“仙茶”,并建立御茶园,遗址至今尚存。清代四川资中籍状元骆成骧赞道:“五峰撮指擎向天,七株正在掌心处。”蒙山茶不仅味高名重,而且为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写下了光辉篇章,因此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高度赞誉。诸如“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千古流唱,第一水泡第一茶,天下无双,以突出蒙山茶之好;白居易“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比拟吟咏;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中“若教陆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由衷慨叹;宋朝文同“蜀地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品茶心得……这些赋予了蒙山茶无与伦比的茶文化底蕴。
![]()
人文自然 交相辉映
![]()
《名山县新志·蒙山考》载:“尝考古人设置郡县,每因其地之山水命名,如芦山,巫山、泰山、渭南等县皆是。西魏改汉嘉为蒙山郡,特置蒙山县于蒙山之麓,亦其例也。蒙山旧县,今为名山,迩时去古未远,因山名县,居今稽古,不妨据县索山”。贵州遵义举人赵懿在《秋登蒙山》一诗中云:“清秋好天气,蹭蹬入名山”。张锡衡在《游蒙山记》中也说:“山之名,以其奇也。夫蒙山,名山也”。
《名山县志》记载:“铁钱监,在百丈故县。”《雅州府志》记载:“今百丈驿东晏家坝(今茅河镇临溪村)有城故址,隶属建南道四川雅州府。”名山县志又载:“川陕旧皆行铁钱……按百丈河下流为铁溪河,溪边产铁,既铸钱处也。”开宝三年(970),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在雅州百丈县设置钱监治铸铁钱,这是北宋政府设置的第一个铸铁钱监。现有名山文庙、禹王宫、净居庵石牌坊、甘露灵泉院石牌坊、皇茶园、天梯古道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蒙顶山古建筑群、茶马司遗址、大石梯古道、天目重修路道碑、百丈县城址、中峰牛碾坪、双河骑龙场万亩茶园、六合桥、三皇宫石牌坊、名山金刚寺、水月寺、名山观音殿、看灯山摩崖造像、吴之英故居、红军百丈关战斗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名山以台状丘陵和浅丘(低丘)平坝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蒙顶山、莲花山、总岗山三山环列,地形地貌以台状丘陵和浅丘平坝为主,最高点1456米,最低点548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这种气候适宜茶树等作物的生长,也是名山区“仙茶故乡”美誉的自然基础。百丈湖水源自芦山玉溪河,水质良好,湖面碧波如镜,湖内水产种类、数量繁多,资源丰富,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上一颗翡翠”。按照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1+7+N”空间布局,将茶文化历史与现代发展相辉映,打造“花香茶海”,沉浸式、场景化体验茶文化,感受茶文化独特魅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建成100公里中国至美茶园绿道,串联一山(蒙顶山)两湖(清漪湖、百丈湖),连通“禅意茶乡-蒙顶山”“酒乡茶乡-官田坝”“骑游茶乡-红草坪”“科普茶乡-牛碾坪”“水韵茶乡-茅河乡”“梯田茶乡-骑龙场”“浪漫茶乡-月亮湖”等七个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茶乡组团,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
![]()
古韵文化 璀璨明珠
![]()
历经千年传承与发展,名山蒙顶山茶形成以茶祖文化、贡茶文化、禅茶文化、茶马文化、茶道(艺)文化为内核的“五大茶文化”体系。蒙顶山茶文化是名山区域的文化精髓,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名山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又有独特的民俗节庆活动,融合茶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节庆,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名山,是“川藏茶马古道”起点,名山边茶自东汉始,兴于唐盛于宋。宋代在名山设置有茶马司(名山新店茶马司遗址)和茶监。茶监设“提举茶监”一职位,有正七品和从七品,非正式官员,职责有开设茶场、挑选好茶、运输等;在全国范围内全方面了解茶叶产销信息,上报朝廷。宋神宗元丰四年(1087),鉴于茶马司在四川地区“治茶易马”的成绩,皇上特诏,令“其雅州名山茶,今专用博马。侯马额数足,方许籴买。”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再次诏令,“以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并“立为永法”。名山茶从此成为中央王朝以茶易马,以茶睦边的专用茶。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曾任名山茶监,被毛泽东主席赞叹为“伟哉虞公,千古一人”。清光绪《名山县志》记载:“虞允文,绍兴初任名山茶监。”蒙顶山镇槐溪桥边曾有“茶监虞公祠”。
![]()
非遗文化突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是全国最著名茶叶中唯一多品类茶技艺,以蒙顶甘露为主,包括蒙顶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的绿茶制作技艺、蒙顶黄芽的黄茶制作技艺,其工艺一直沿用师傅带徒弟,采用口授、制作、讲解和体悟的实践方式,把精选的不同芽和芽叶标准的茶叶,按传统的杀青、摊晾、揉捻(整形)、烘焙等工艺制作成品,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又称黑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路边茶制作技艺是茶文化遗产、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演变经历了千年历史。南路边茶制作技艺无论从工艺流程还是工具器械等方面都展示出了古代典籍文献中记载的制茶原貌,是中国制茶史上的活化石。它不仅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制茶史增添活态的例证,也对继承和弘扬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蒙山派《龙行十八式》,入选雅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行十八式》茶技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于一炉,充满玄机妙理,与传统的茶道大异其趣,表现出一种刚健向上的艺术风格,以阳刚之美独树一帜,成为古今茶文化中一道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
回首过往,展望未来。名山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茶业提效”工程,全力以赴将名山打造成全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先行区和茶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示范区,持续阔步走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方阵。
来源:雅安民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