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边陲小国,处在戎狄与中原之间,它是如何成为春秋战国七雄之首,最终一统天下的呢?答案藏在漫长的征战里,也藏在变法者和君主那一场场博弈之中。
最初的秦人不是什么世代庙堂贵胄,而是一群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他们先是靠放马为生,直到有一天,有个名叫秦非子的人,因养马有术,受到周天子的赏识,被封于陇西。秦地从此有了名字,但仅仅是一个边陲小国,四周戎狄环伺,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春秋初年,犬戎一次次蹂躏镐京,直到周襄王仓皇南迁,秦襄公才护送平王,才算真正进入诸侯行列。可别忘了,秦襄公护王,仅换来的是一个诸侯的脸面,领地偏僻、人口稀少、文化落后,这个国家注定要在中原诸侯的夹缝里挣扎。
![]()
而此时,齐楚晋秦韩赵魏等诸侯纷纷崛起,各自踩着变革和兼并之路向前跑。秦国怎么追得上?早期的秦人只能磨刀霍霍,每逢春秋会盟,外界总把他们当“夷狄”,不屑其列。连续几十年,秦人要么与西戎死磕,要么自保。可是,长期在刀尖上求生,也铸就了秦人的战斗骨血——他们敢打敢拼,善于忍耐,甚至连服侍周天子的马夫,都能练就一身骁勇。
![]()
到了战国时期,秦孝公李悝初上台,他意识到,只靠蛮力是不够的。国家要强,必须靠制度。可制度要改,总有人不乐意。秦孝公却偏偏要做这事。他一拍桌子,“让我去找那在魏国吃壁回锅饭的商鞅来!”。有人惊呼:“可那是新来的变法家,不稳!”“我就是看他敢!”孝公笑得狠。
![]()
于是商鞅到了咸阳,他第一个动作,就是在郡县之间推行什伍连坐,“谁敢偷懒?一伍有事,人赃俱处。”又说:“开荒就免徭役,奖励田亩。”军功爵位制取代了旧的世卿世禄制,“谁用功打了仗,谁就晋爵。”贵族们炸了锅:“我们祖上高贵,这算什么?”可孝公岿然不动。他说:“你们要守旧,那就退位让贤!”迁都咸阳之后,就连豪强大地主都得俯首。县制、连坐、军功……这些严酷得像刀鞘的制度,正是秦国敢于先发制人的秘密武器。
![]()
可是,变法并非一路阳光。商鞅连拉三次家书给孝公:“我手头这项目太急,贵族险些造反,臣恐难保。”孝公回信冷冷一句:“事不避难者进,敢挑事者退。”商鞅靠智慧得以善终,可那批不服的世家子弟,却在暗处磨刀,窥伺反扑的机会。
![]()
不过,谁也没料到,商鞅死后,秦国反倒日益强盛。郡县制确保中央直辖,军功爵制造就了敢战的铁血武士。几年之间,邻近的韩魏两国就遭到连番碾压,秦将白起、王翦等人将士如猛虎下山,远交近攻,“韩魏虽壮,奈我何?”咸阳城里,人们满面春风地说:“这回,咱真要当一方霸主了。”
![]()
而此时,合纵派的苏秦、连横派的张仪在各国之间周旋。张仪曾三次入秦,献上连横之策:“六国各自为政,互相猜忌;你只要与一国谈好,就能坐收渔利。”秦惠文王点头:“好,就按你说的来!”于是秦国先是联络赵,后戏弄楚,将齐楚离间,韩魏自乱。纵横捭阖之间,秦国的对手一个个自乱阵脚。
![]()
春风得意时,秦国的骑兵日夜兼程,打到哪儿立刻建县,哪儿屯田。灵渠一凿通湘江,南征百越就像中原诸侯剃头剪发一样简单。北方则修长城,筑土牛山,和匈奴对峙。修筑都江堰、通郡县、平河套,咸阳日益壮大,成了六国恐惧的对象。
![]()
终于,秦王政继位。他上承孝公、惠文王的改革遗产,下启天下大一统的宏图。政好读书,常带着臣子在鹿台讲策:“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咱就合它,来个万世一统!”朝堂上,他敲案而起,声如雷霆。猛兽都要听命。置酒咸阳,他对蒙恬说:“北境匈奴尚且不安,先给他们一记下马威;南方百越待我来征服,务必快准狠。”蒙恬点头:“回陛下,我定替你碎裂蛮貊之地。”
公元前230年,秦军拉开横扫六国的序幕。韩城易手,魏都大梁沦陷;赵国的长平一战,斩首四十余万;楚国军队在咸阳人面前折腰;燕、齐先后投降。直到最后的齐王,才知道从前藐视秦国是多么愚蠢。秦王政统御天下,没有迟疑。咸阳宫中,一纸诏书签下:“朕受天命,改六国为六郡,赏功臣万户侯,兴学校以传文教。”随即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齐一,想来,连跑驴车都不能带异轨。
地方的百姓一面惊叹:“哪里来的统一大帝?”一面偷偷摸摸偷运六国遗留下来的青铜器,想留作纪念。可朝廷巡查如影随形,谁敢?于是“书同文”成了街衢巷陌的通行证,“车同轨”连山野小路都要拓宽。统一带来了秩序,也带来了沉重——徭役、筑长城、用工捕役天下,民声四起。可等到那大一统的格局定型,没有人再能把天下割裂。
有意思的是,正是这个用铁血和法度铸就帝国的始皇帝,死后却被“千里骸骨”的传说缠身。咸阳宫燃起了大火,棺木伴随宫殿化灰;盗墓者挖坟,惊动了地下兵马俑。多少历史学家读到这里,不由得设问:“这位让六国臣服、创造万世基业的秦始皇,究竟是大英雄,还是万恶枭雄?”有人说他铁血,有人说他暴政;可如果没有他,六国君王或许还是在那一方小小的藩镇里抢田划界,疆域永无可能大一统。
从游牧的放马人到一统天下的始皇帝,秦国走过了漫长的十数代君主和数不清的将士鲜血,用变法、合纵连横、以战养战的策略,以及对制度、文化的大胆革新,才让一个被围困的边陲小国,一跃成为号令天下的霸主。正是那份审时度势的智慧和拼命三郎式的魄力,使得秦国跨越了中原豪强的封锁,完成了史上前所未有的逆袭。
参考资料: 《史记·秦本纪》 信息来源: 《战国策》 信息来源: 司马迁《史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