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当下,众多始建于上世纪末的老旧小区正遭遇相似的困境。然而,在展望大厦这个仅有96户、建成已有二十余年的小区中,75岁的业委会主任徐德树却耗时6年,谱写了一段从“无人问津”到“齐心协力”的社区治理佳话。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社区治理的行家退休前曾供职于上海第七构件厂,多年的建筑工程项目经验,为他解决小区治理难题提供了独到的优势。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你们看的pp管,差0.1厘米价格都不同”
当小区遭遇污水管大面积损坏危机时,业主们对物业的材料报价充满质疑。这时,徐德树的专业背景发挥了关键作用。
![]()
“我和居民们解释,你们在淘宝上看的pp管,哪怕相差0.1厘米,价格都完全不同。”徐德树用他熟悉的工程语言耐心分析,“还要算上人工费,也要允许物业赚到钱。”
这位老工程人的话格外有分量。居民们信任他的专业判断,更信任他多年来为小区服务的一片热心。
有业主感慨:“徐主任在,我们特别安心。他懂行,又真心为我们着想。”
从“独角戏”到“协奏曲”的转折
污水管危机,成为徐德树社区治理理念的转折点。面对维修资金告急的困境,这位有着工程背景的业委会主任没有选择常规的“等靠要”,而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沟通智慧,搭建起多元共治的平台。
![]()
楼道堆物整治的“三步工作法”
楼道堆物整治,这个让无数小区管理者头疼的难题,在徐德树这里却有了不一样的解法。他总结出的“三步工作法”——倾听、协商、巩固,体现的是刚柔并济的治理艺术。
![]()
部分装修住户临时堆放的问题,他甚至临时腾出业委会办公室供其周转。这种既坚持原则又充满人情味的工作方式,让整治工作顺利推进且至今未出现反弹。“治理不是简单的清理,而是要建立共识。”徐德树如是说。
如今在这个小区,发现问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共同维护,已成为解决公共事务的固定模式。
6年实践中,徐德树重新定义业委会主任角色,他既是“工程顾问”,更是居民共建“牵头人”。他用专业的素养和朴素的语言诠释着对社区治理本质的理解,即搭建沟通平台、激发居民参与、平衡原则与人情。在96户居民的小型社会里,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社区治理既需专业知识,更需温暖人心,才能让居民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位老工程人用智慧为老旧小区治理困境点亮明灯。
(资料来源:天目西路街道)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