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变身淘宝闪购,这波改名根本不是外卖圈的小打小闹!这篇文章拆解改名背后的战略野心:为什么阿里必须押上脸面玩命?即时零售如何重构电商的 “时空逻辑”?淘宝的用户心智又能带来怎样的碾压式优势,让同行倍感压力?
1
这段时间饿了么改名淘宝闪购的消息大家都看了吧。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看到自己手机上的饿了么APP更新成淘宝闪购了,我的还没更新,估计很快也要灰度测试到了,毕竟我连新战袍都穿上了。
我觉得这次改名是非常好的事情,真的,从消费者角度,这个改名实在太好了太妙了太棒了。
为啥?
因为这代表阿里要玩儿大的了,要使劲儿发券了。
作为消费者,最开心的就是平台之间打起来,狂卷,只有这样消费者才有实惠。
最担心的是平台之间打文明礼貌拳,都想着爆消费者金币,整什么乱七八糟的默契,那就坏事儿了,成联合收割机了。
这次改名说明了起码阿里是玩儿真的,决心更坚定也更强了,那当然券也更多更猛了,毕竟改个名这么大的事儿多少得来点利是嘛。
没开玩笑,这个改名的性质就是这么重要,因为不是饿了么改名叫饱了么,而是冠以【淘宝】二字。
这代表阿里已经押上了自己的脸面,是没有留退路的。
再说一遍,你没看错,冠以淘宝二字,就没有退路了。
之前叫饿了么,说白了只是阿里的生态公司,这个业务重要,但其实也没那么重要,因为从命名上就比其他对手要低一级。
这就代表可以输,之前当行业第二当了那么多年也没见怎么样。
毕竟是【饿了么】嘛,对手都是师傅亲自挂名,自己只是业务里的小弟。
但,改名之后,性质直接就变了。
饿了么可以躺,【淘宝闪购】不可以。
因为这个名字已经是把级别提上去了,一旦不成功,立马就要成梗。
哇这想想太难受了。
这个级别的公司,不怕赔钱,但真的很怕很怕丢脸,尤其是如此大张旗鼓的改名,最后如果从结果来看不够好,那可太严重了。
所以只能赢,不能输。
所以,必须加大发券和补贴的力度,押上一切。
当脸面都押上去的时候,那真就是既分高下也决生死了。
当然,还有发券。
2
那么问题来了,本来叫饿了么叫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押上脸面玩儿这么大?外卖有这么大魔力吗?
当然没有,外卖不值得玩儿这么大,只是外卖的话,其他家也不会参与进来,不够费劲儿的,大家也不是钱多烧的。
这次根本不是外卖战争,是【即时零售】战争,送餐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
大家真正要争的是,之后需要任何东西快速送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谁,下意识在谁那里下单。
这本质是【电商模式】之战,过去的电商模式在面对【即时零售】带来的变局时,自己要怎么办。
这场大战的意义,要比外卖重要得多。
这直接牵涉了电商的本质规则。
电商本质是什么?
表面业务上,是【多】,【快】,【好】,【省】的综合博弈。
但从本质上,电商是【物质与时空】的对应关系。
别笑,真的是【物质与时空】,我没写错。
你想,电商业务真的拨开,说白了不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把一个【物体】运送出一定的【距离】到你手里最终占据了你家里的【空间】吗。
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牵涉了大量的成本与效率。
以及巨大的变量。
3
当你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场仗必须打,不打不行,阿里必须玩命。
玩命,才是真的清醒。
因为即时零售对当前的电商模式,是一次重构和洗牌。
过去大家在电商上买东西,【多】,【好】,【省】,其实都可以满足,能卷的都卷完了,价格都做到极限了,数量都多到眼花缭乱了,工厂都标准化了。
唯有【快】上,是还有提升空间的。
过去的电商再快,你起码要等个一天,哪怕是当日达,也要半天。
这一切在【即时零售】的快速送达面前,都太慢了。
当你发现你需要的东西几十分钟就能送到你的手里时,这带来的确定性会重构你生活以及购物的决策。
举个例子,就像是现在的人冬天不会再囤积萝卜土豆和大白菜了,因为现在什么菜都有了,买菜太方便了。
电商也一样。
即时零售下,你会发现你再也不需要囤东西了,因为过去为了【省】而囤的东西,现在成了你【空间】上的束缚,你如此努力的工作加班买了房子,不是给这堆杂物居住的,尤其是它们的价格跟这个空间你付出的价格比,你想想都要流泪。
这时候,你大部分的需求,都会被即时零售所替代。
同时被替代掉的,还有你的耐心。
你会发现你的很多需求都是临时的,立马就得要,等不了。
家里的猫砂,小孩的尿布,粘东西的胶带,公司活动要的道具,想吃的雪糕水果,朋友聚会时候突然想吃的火锅菜。
这种需求只有两种途径,要么立马满足,要么就不需要在你这里要了。
当你的需求变化的时候,整个市场的逻辑就变了。
这甚至不存在竞争,就是【送得到就要】和【送不到就不要】的区别。
已经不存在扣扣索索地博弈了,只有正面对攻,碾压或者被碾压。
这时候你是电商平台,这部分需求绝对是你要倾其所有去满足的。
不是简单的这里面多少销售额的问题,而是整个【盘子】的运转。
就像膝盖这东西占人体的比重很低,但一旦这个节点出问题,整个运动表现都会变。
所以必须进,不进甚至都没有退的机会。
不进,则死。
4
到这里,只解释了为啥阿里必须玩命,没有解释为什么他们敢玩儿这么大。
因为,阿里在这个战场里有巨大的优势,在自己有巨大优势的时候,不抓紧时间下重注玩大的扩大优势,那才是失了智。
什么优势?
用户心智。
用户心智不是虚的,而是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因为这个时代商业的困局不是供给不足而是供给过剩,消费者面对的问题不是选择太少而是选择太多。
说白了,底层问题是当大家东西都差不多,价格都差不多,甚至速度都差不多的时候,我作为消费者选谁?
答案是,想起来谁,就选谁,日常的习惯选谁,就选谁。
淘宝,就是这个选择。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改名?
不止是不给自己留后路,押上面子,也是需要【淘宝】这个词带来的用户认可与用户记忆。
你是做别的的,想做电商,说服用户,属于从低打高,很难。
因为用户对你的定义就不是买万物,只是买吃的。
你不可能说服用户的,用户是轻易不会改变固有印象的。
而你本来就是万能的淘宝,现在只是增加了“马上送到”这个新选择,属于从高打低,很简单。
因为用户没有被说服,他们甚至不需要有任何变化,本来用你就是要买东西,现在只是增加了新的功能,更快送达的机制。
由于淘宝这个品牌过于有影响力,很多时候用户甚至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已经选择了你。
这,才是改名+押上面子的底气。
看似疯狂,实则清醒。
5
看到这,知道为啥我说是对消费者是大好事儿了吧。
因为从战略上来看,这次的大战,会持续很久很久,电商新模式之战,对各家都不容有失。
只要打起来,作为消费者就有利好。
另外客观上,当饿了么改名为淘宝闪购的时候,在集团内拿到的资源和预算规模都不一样了,过去虽然也是一家人,但不是直系亲属,定预算的时候总是有点放不开。
而现在,已经是冠以淘宝之名的关系了,整个集团的资源都可以调动过来开打,因为这不是一块儿业务的事情了,是大家所有人的事情了。
而淘宝闪购刚更名,又想借势淘宝,必然要力度加大加大再加大,不然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脸和冒的险?
趁着关注度最高的这一刻,砸重注,彻底影响大家的心智,砸到骇人的程度,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越疯狂,反而代表越清醒。
他们砸,我们爽。
这才是,对消费者最大的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